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8篇
化学   148篇
晶体学   2篇
综合类   3篇
物理学   1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6 毫秒
61.
热塑性淀粉/PBS共混物的微生物降解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甘油作为增塑剂,采用玉米淀粉与改性后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熔融共混制备出淀粉/PBS共混材料.对这种改善了两相相容性的共混材料在特定微生物条件下的降解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共混物降解28天后,含有30%PBS的共混物质量损失达到35%左右,其力学性能只有降解前的20%,甘油含量减小和PBS含量增加均能减缓材料的降解.且随着降解时间的延长,PBS的结晶度和熔点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2.
在水相体系中, 采用脂肪酶Novozym435对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分子主链中氧醚键在醇段和酸段的不同位置的共聚物聚(丁二酸丁二醇-co-丁二酸二甘醇酯)[P(BS-co-BDGA)]和聚(丁二酸丁二醇-co-二甘醇酸丁二醇酯)[P(BS-co-DEGS)]进行酶促降解研究. 以分子对接模拟探讨了酶对亲水性底物的识别及相互作用机制. 通过对降解前后不同摩尔比的共聚物薄膜的质量损失率、 亲水性、 热性能以及降解产物的分析, 研究了PBS改性共聚物的降解规律. 结果表明, 随着降解时间的推移, 所有共聚物薄膜的质量损失率升高, 亲水性增强, 热分解温度升高; 降解5 d后, P(BS-co-BDGA)降解产生的低聚物种类比P(BS-co-DEGS)的多. 分子对接结果表明, 醚键在酸段的P(BS-co-BDGA)型酯键与Novozym435酶活性位点的结合比醚键在醇段的P(BS-co-DEGS)型酯键更稳定, 因此, 在N435脂肪酶作用下, P(BS-co-BDGA)比P(BS-co-DEGS)的降解效果好. 实验结果表明, 当DGA摩尔分数为20%时, 降解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3.
应用差示扫描量热、流变及偏光显微镜等方法研究了聚3-羟基丁酸酯/聚丁二酸乙二醇酯(PHB/PES)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结晶和流变行为.相图显示该共混体系有两个玻璃化转变,但PHB的熔点随其含量的减少而降低,这个结果证明该共混体系是部分相容的,同时应用偏光显微镜观察体系结晶形态的发展证实了这个结论.依赖于结晶温度和组成,PHB和PES能同时结晶,也能分步结晶,且PHB的球晶生长速率随PES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对于部分相容的聚合物共混体系,共混组成对球晶生长速率的影响也做了详细地讨论.  相似文献   
64.
张世平  朱霞霞  宫永宽 《化学学报》2009,67(16):1903-1909
采用四步反应合成了一种新的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的末端带有磷酰胆碱(PC)基团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PC. 采用1H NMR、IR、凝胶色谱(GPC)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 同时研究了聚合物的亲疏水性能、体外降解、溶胀率和对模型药物中性红的缓释性能. 结果显示: PC基团引入,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PBS的亲水性、降解速率、溶胀率和对中性红的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65.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聚甲醛(POM)/丁二酸丁二醇酯-己二酸丁二醇酯共聚物(PBSA)合金.利用FTIR、DMA、DSC、PLM及WAXD研究了POM与PBSA分子间相互作用、相容性及结晶行为.结果表明PBSA的羰基和POM的端羟基之间形成了氢键,这使得PBSA和POM具有一定的相容性,同时使POM的熔融与结晶温度降低;当POM含量为15%时对PBSA起到成核剂的作用,促进了PBSA的结晶,使其晶体结构变得致密.另外,POM与PBSA之间的相容性依赖于PBSA含量,随着PBSA含量的增大,两者的相容性变好,但是PBSA的加入并没有改变POM的晶型.  相似文献   
66.
丁二酸,富马酸和1,4-丁二醇为原料,通过溶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主链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脂肪族聚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共-富马酸丁二醇酯)P(BS-co-BF)s.以过量的Na HSO3为磺化试剂,合成了侧基为磺酸根基团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共聚物P(BS-co-SBS)s.运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红外光谱(I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表征了共聚物的化学结构及分子量.结合溶剂挥发和透析法研究了系列共聚物P(BS-co-SBS)s在水中的自组装行为.动态光散射(DLS)和透射电镜(TEM)的研究发现,系列共聚物P(BS-co-SBS)s均可自组装形成稳定的、具有核壳结构,表面带有负电荷的胶束(尺寸:103~165nm,PDI:0.187~0.264,zeta电位-35~-51 m V).载药和释药的结果显示,胶束对疏水药物阿霉素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67.
以二乙二醇单甲醚和丁二酸酐为原料,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在二甲苯中经开环反应合成了丁二酸二(二乙二醇单甲醚)酯(1),其结构经1H NMR和IR确证。采用恒电流充电法、循环伏安扫描和充放电性能测试了电解质溶液[1.2 mol·L-1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TFSI)/V(1)∶V(EC)∶V(DEC)=3∶3∶4]在锂离子电池中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1与石墨负极有较好的相容性,在0 V~2 V,0.1 C下充放电2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346.2 mAh·g-1,容量保持率为111.10%。  相似文献   
68.
同时测定丁二酸、戊二酸和己二酸的两种数据处理方法比较董慧茹,董吉源(辽阳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辽宁111003)(大连港务局)相互干扰的多组分体系,不经分离而应用电位滴定,数学计算法同时测定,已引起了分析工作者的重视,目前已有多篇文献报道了这方面的工...  相似文献   
69.
本体溶液法合成超高分子量聚苯乙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2,3-二氰基-2,3-二苯基丁二酸二乙酯引发苯乙烯本体溶液聚合,合成超高分子量聚苯乙烯的宏观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引发剂在苯乙烯中引发聚合性能温和,在一定条件下,随反应时间的增长,聚合产物的分子量不断增高,可形成超高分子量聚合物。  相似文献   
70.
IntroductionThemethodofseparatingaracemicmixtureintoitsenantiomersthroughtheformationofdiastereomericmolecularcomplexbyreactionwithanopticallyactivecompoundhasbeenwidelyinvestigated .Fromthepointofviewofcrystallography ,anessentialprerequisiteofthesuc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