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823篇 |
免费 | 892篇 |
国内免费 | 7182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2926篇 |
晶体学 | 215篇 |
力学 | 158篇 |
综合类 | 254篇 |
数学 | 218篇 |
物理学 | 21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3篇 |
2023年 | 128篇 |
2022年 | 175篇 |
2021年 | 187篇 |
2020年 | 174篇 |
2019年 | 180篇 |
2018年 | 155篇 |
2017年 | 189篇 |
2016年 | 243篇 |
2015年 | 257篇 |
2014年 | 593篇 |
2013年 | 889篇 |
2012年 | 459篇 |
2011年 | 532篇 |
2010年 | 568篇 |
2009年 | 686篇 |
2008年 | 687篇 |
2007年 | 628篇 |
2006年 | 704篇 |
2005年 | 629篇 |
2004年 | 685篇 |
2003年 | 672篇 |
2002年 | 661篇 |
2001年 | 596篇 |
2000年 | 511篇 |
1999年 | 487篇 |
1998年 | 507篇 |
1997年 | 475篇 |
1996年 | 506篇 |
1995年 | 511篇 |
1994年 | 305篇 |
1993年 | 274篇 |
1992年 | 384篇 |
1991年 | 360篇 |
1990年 | 363篇 |
1989年 | 309篇 |
1988年 | 87篇 |
1987年 | 47篇 |
1986年 | 33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报道一种可用钆配合物[Gd(DBM)3bath]调节电致发光(EL)颜色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该有机发光二极管是在空穴传输层(m-MTDATA)和电子传输层(TPBI)之间插入-薄层Gd(DBM)3bath。随着Cd(DBM)3bath厚度增加,二极管的发光颜色呈现出绿色(主峰525nm)-黄色-橙色(主峰593rim)变化。该二极管的电致发光主要来自界面激基复合物的发射而不是来自各有机功能层;而发光颜色的变化是由于两种激基复合物发射的相对强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43.
热解是废弃人造板高效回收利用的方式,人造板中所含胶黏剂是其不同于生物质的主要特征。为了有效环保地利用热解技术处理废弃人造板,解明人造板热解过程中其所含脲醛树脂胶黏剂(UF)对木材热解特性的影响,深入探索UF对人造板中木材各组分的作用机制,以杨木及木材的三种主要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素)为研究对象,创新性地依据杨木的化学组成,以纤维素、木聚糖和木素配制成模型物,并加入UF模拟人造板的构成。利用热重红外光谱联用(TG-FTIR)分析法,对比分析了加入UF前后模型物以及杨木各主要组分的热失重特性及气相演变规律。热重及红外结果表明,UF促进了纤维素热解过程中水和羧酸类物质的生成。UF与木素结合生成热不稳定的含氮结构,释放大量氨气,并且在200~300 ℃区间内参与了木素的热解并直接影响木素热解产物的生成。由此推测,在人造板热解过程中,木材三种主要组分中与UF作用的主要成分是木素。 相似文献
44.
两种铽配合物与PVK混合体系的发光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了稀土配合物Tb(p-MBA)3phen(样品Ⅰ)和Tb(p-ClBA)3phen(样品Ⅱ)与导电聚合物材料PVK掺杂体系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特性。发现在样品Ⅰ与PVK混合薄膜的光致发光中,除了三价铽离子的发光外,还能看到明显的PVK的发光;而在电致发光中,PVK的发光完全被抑制,只能看到Tb3+的绿光发射。对样品Ⅱ与PVK的混合发光层,无论其光致发光谱还是电致发光谱,都没有看到410 nm处PVK的发射。进一步测量两种材料的激发光谱,初步探讨了器件的发光机理。样品Ⅰ的发光可能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PVK到稀土配合物的不完全的能量传递,二是由于载流子俘获机理;样品Ⅱ的发光则是由于PVK到稀土配合物的完全的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45.
46.
新型L-氨基酸尾式卟啉及其锌(Ⅱ)配合物的合成与光谱性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L-氨基酸和5-[邻-(2-溴乙氧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为原料合成了三种新型L-氨基酸尾式卟啉及其锌(Ⅱ)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化学分析和质谱等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测试并研究了它们在4 000~400 cm-1范围内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主要谱带进行了经验归属。 相似文献
47.
3,4-噻吩二羧酸(3,4-H2tdc),1,10-邻菲罗啉(phen)和稀土硝酸盐经水热法合成三种配合物Ln2(Htdc)2(tdc)2(phen)2(H2O)4(Ln=Eu 1, Gd 2, Tb 3),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方法测定了配合物1-3晶体结构,配合物1-3为双核分子。每个金属离子周围有2个3,4-tdc,1个3,4-Htdc,1个phen和2个配位水分子,配位数为9。配合物1和3在紫外灯下显强红光和绿光,其荧光发射光谱,在619和545 nm出现最大发射峰,分别对应于Eu(Ⅲ)离子的5D0→7F2和Tb(Ⅲ)离子的5D4→7F5跃迁。配合物2在425 nm观察到来自基于配体的π*→π最大发射峰。不同溶剂分子对配合物1荧光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基于荧光猝灭机理,配合物1具有选择性检测硝基苯污染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48.
49.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研究了不同类型氨基酸及其配合物与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脂质体浇铸膜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有氨基酸存在下,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的红外谱图没有明显的变化;氨基酸稀土配合物与磷脂极性头基团有静电相互作用,作用的程度随稀土离子、氨基酸及稀土同氨基酸配比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0.
研究了meso-四-(α-萘基)四苯并卟啉及其Dy,Ho,Er,TM,Yb,Lu乙酸丙酮形成的配合物在3600~220cm-1范围内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声光谱(FTIR-PAS),对主要谱带进行了经验归属。结果表明,四-(a-萘基)四苯并卟啉与稀土乙酰丙酮配合物中稀土金属离子配位削弱了乙酰丙酮环上M—O键的伸缩振动,使此谱带向低波数位移。金属敏感港带出现在~1513,~1323~1090,1053和~250cm-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