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78篇
  免费   1771篇
  国内免费   5073篇
化学   9594篇
晶体学   408篇
力学   601篇
综合类   223篇
数学   352篇
物理学   3644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327篇
  2022年   385篇
  2021年   414篇
  2020年   341篇
  2019年   447篇
  2018年   356篇
  2017年   459篇
  2016年   473篇
  2015年   525篇
  2014年   796篇
  2013年   739篇
  2012年   788篇
  2011年   738篇
  2010年   658篇
  2009年   760篇
  2008年   766篇
  2007年   753篇
  2006年   750篇
  2005年   638篇
  2004年   512篇
  2003年   388篇
  2002年   345篇
  2001年   368篇
  2000年   293篇
  1999年   262篇
  1998年   204篇
  1997年   161篇
  1996年   185篇
  1995年   122篇
  1994年   119篇
  1993年   121篇
  1992年   113篇
  1991年   116篇
  1990年   93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3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同时测定虾中的氯霉素(CAP)、甲砜霉素(TAP)和氟甲砜霉素(FF)。均质后的虾样品,采用碱化乙酸乙酯提取。浓缩提取物经液.液分配(LLP)去除脂肪,C18固相萃取(SPE)柱净化后,采用LC/MS/MS电喷雾电离(ESI),负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检出限为:氯霉素和氟甲砜霉素0.01ng/g;甲砜霉素为0.05ng/g。在添加浓度0.1~2.0ng/g范围内,氯霉素回收率为73.9%~96.0%;甲砜霉素回收率为78.6%~99.5%;氟甲砜霉素回收率为74.9%~103.7%;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6.4%。  相似文献   
992.
Fe3O4/Au纳米复合粒子及其光学性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过量Fe3O4种子的存在下, 通过盐酸羟氨对四氯合金酸的还原, 制备得到了100 nm以下核壳结构Fe3O4/Au磁性复合粒子, 体系中未反应的Fe3O4种子可通过稀盐酸的处理去除. Fe3O4/Au复合粒子表现出特有的纳米光学效应, 可见光区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的最大波长与纳米复合粒子的粒径、掺合的种子量以及分散介质的离子强度等有关. 随着纳米复合粒子粒径的增大和分散介质离子强度的增高, 最大吸收峰发生红移, 并出现峰形展宽的情况. 以水作为分散介质, 种子去除得愈彻底, 体系纳米粒子粒径就愈均一, 特征吸收峰会变窄. 这种纳米复合粒子的光学性质对生物分子检测新方法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3.
研究了对动物组织中4种硝基呋喃类代谢产物AMOZ、AHD、SEM、AOZ的同位素稀释HPLC—MS/MS线性组合分析方法,以2-基苯甲醛作为衍生化试剂,AMOZ—d5、AOZ-4作内标,用乙酸乙脂提取,用自制的净化试剂净化,以乙腈-0.1%甲酸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可适应不同种类的动物组织样品前处理,15min可将4种代谢产物完全分离并测定。提出了HPLC—MS/MS多重反应监测线性组合法的原理并进行了验证,回收率为85%-118%;定量限(LOQ)为0.1μg/kg;检出限(LOD)为0.03μg/kg。  相似文献   
994.
光电催化降解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sol-gel法制备TiO2薄膜光电极,以该电极为工作电极,铂丝作对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对邻苯二甲酸乙酯的光电催化降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电极具有n型半导体的特征行为,在外加偏压为+0.7v、pH=2、50mg/L的H2O2中对初始浓度为50mg/L的DEP溶液光照180min降解率达67.85%,讨论了氧的存在、外加偏压等因素对光电催化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5.
本文以高聚物TenaxTA动态吸附,一级热解吸/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联用测定室内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优化了热解吸温度和热解吸时间,建立了苯、甲苯、乙酸正丁酯、乙苯、对二甲苯、苯乙烯、邻二甲苯、正十一烷等8种典型有机污染物的外标定量曲线,各化合物线性范围为103,相关系数R为0.9983~0.9999,最低检出浓度可达2×10-4mg/m3;考察了方法的重复性、热解吸率和残留率,并分析了实际空气样品。  相似文献   
996.
采用量子化学HF方法在6-31G水平上优化6个甲氧基苯基偶氮衍生物分子的几何构型,利用HF/6-31G。方法计算它们的偶极矩、电荷分布、前线分子轨道能级并结合有限场(FF)方法计算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结果表明,偶氮苯衍生物分子具有很好的共轭性,在给吸电子基团作用下,电荷转移明显,展现示出较强的极性.偶氮苯衍生物分子与苯乙烯、Schiff碱类衍生物相似,也具有很好二阶非线性光学活性,同时六元杂环取代的偶氮苯衍生物分子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比未取代的大,五元杂环取代结果相反.  相似文献   
997.
采用液相还原法,通过控制溶液的pH值制备了一系列粒径可控的纳米Rh金属粒子.并用TEM和UV-Vis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不同pH值的还原溶液中得到的贵金属粒径有明显变化.溶液碱性越强,还原所得金属纳米粒子的粒径越小.当溶液pH值为13时,纳米Rh粒径最小.为6nm左右.采用浸渍法将得到的纳米粒子负载于γ-Al2O3上,以甲醇重整制氢为探针反应,考察了负载型Rh/γ-Al2O3中Rh粒子粒径与反应活性的关系.发现随纳米Rh粒径的减小.反应转化率与氢气选择性都有明显提高.由此可以推测,纳米粒子的尺寸效应是Rh/γ-Al2O3在重整反应中具有高活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8.
用NaNO2/FeSO4·7H2O体系替代TEMPO在有机相中合成分子量可控的聚苯乙烯大分子引发剂,引发苯乙烯聚合及酯类单体[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甲酯(MA)和丙烯酸乙酯(EA)等]聚合,得到两嵌段共聚物.其多分散性指数小于1.5,体现了可控聚合的特征.用大分子引发剂引发苯乙烯进行活性链增长,单体的转化率较高.嵌段共聚物的实测分子量与理论分子量相近,结构经1HNMR和GPC表征.NaNO2/FeSO4·7H2O体系在纯有机相中的应用降低了活性聚合的成本,有利于工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999.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仪(EDS)对聚丙烯/聚氯乙烯(PP80/PVC20)二元体系,以及聚丙烯多单体接枝物[PP-g-(St-co-MMA)]/PP/PVC三元体系的相容性进行了研究。由X射线能谱微区分析得到了共混物中氯元素面分布图。对氯元素面分布进行了粒径分布统计和面积计算。实验结果表明:在PP80/PVC20共混物100份中加入6份PP-g-(St-co-MMA)增容剂时,增容效果最好;进一步增加PP-g-(St-co-MMA)含量时,PP/PVC的相容性反而降低。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的实验结果也佐证了SEM和EDS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00.
SnO2TiO2 复合半导体纳米薄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尚静  谢绍东  刘建国 《化学进展》2005,17(6):1012-1018
本文概述了SnO2TiO2 复合半导体纳米薄膜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对比分析了“混合”、“核壳”和“叠层”3 种复合薄膜的结构和性能特点,着重论述了叠层结构的SnO2 /TiO2复合薄膜的光电化学和光催化特性。结合作者的研究工作,探讨了SnO2 /TiO2双层复合薄膜上下层厚度对其光催化活性的影响,指出复合薄膜光催化活性的提高可归因于电子从TiO2 向SnO2 的迁移。最后对SnO2 /TiO2复合薄膜的局限性和发展潜势做一简要分析,强调了该复合薄膜本身的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