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化学   13篇
  2003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臭灵丹化学成分研究II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爱华  魏均娴 《化学学报》1994,52(5):517-520
从臭灵丹(LaggeraPterodonta(DC)Benth)地上部分水煎浓缩液的氯仿提取液中,分离出四个化合物(1-4),1和2为倍半萜化合物,3和4为黄酮化合物,经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1H谱、^1^3C谱、^1H-^1Hcosy谱及质谱测定,分别为臭灵丹酮酸、冬青酸、洋艾素和金腰素乙。化合物1具有桉烷型倍半萜结构,为Δ^4^,^1^1-桉双烯-3-酮-13-酸,它是一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最普通的成分之一,其合成大多采用查尔酮关环、黄烷酮脱氢、Baker-Venkataraman重排、Allan-Robinson缩合等方法,但这些方法操作较繁。近年来,虽有不少改进,但基本上还是沿用老路线。本文报道合成此类化合物的一种简便方法。以α-卤代邻羟基苯乙酮1(或2)与芳香醛3,  相似文献   
3.
杨峻山  杜明慧 《化学学报》1984,42(12):1308-1311
九里香[Murraya paniculata(L.)Jack.]属芸香科(Rutaceae)植物,民间主要用于活血散瘀、消炎止痛.广东省阳山县和云南西双版纳产的九里香中所含的化学成分我们已有报道.在我们研究此植物的抗凝血活性成分的过程中,从海南九里香叶和细枝中得到四种香豆精化合物(1a~d)和一种黄酮化合物,其中海南九里香内酯(1a)(hainanmurpanin)为新化合物.本文报道它们的分离和结构鉴定. 化合物1a,C_(17)H_(18)O_6的紫外光谱显示7-甲氧基-8-烷基香豆精的特征吸收;红外光谱显示三个羰基和芳环的吸收;根据核磁共振谱提供的共振信号,可以推测1a的化学结构为  相似文献   
4.
祝介平  王茜  李裕林 《化学学报》1990,48(2):190-194
本文首次报道了两个3,3'-双黄酮;3,3'-双(O-六甲基芹菜素)(2b)和3,3'-双(5, 7-二甲氧基)黄酮(2a)的合成。  相似文献   
5.
蒽醌及黄酮类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的反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保林  王文清  袁荣尧 《化学学报》1994,52(12):1208-1212
用离心超过滤法测定了十四种不同结构的蒽醌及黄酮类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常数和结合部位数目,发现这些化合物与BSA 的结合能力随其脂溶性增加而增大,龙胆苦苷不与BSA结合,研究了L-色氨酸,油酸与大黄素对BSA 的竞争结合反应,结果表明L-色氨酸和大黄素拥有一个相同的强结合部位,可以发生1:1 置换反应.低浓度油酸存在下使大黄素等同的6个结合部位区分为两类:n~1=2,n~2=4, 结合部位数目不变,但结合常数显著减小,油酸浓度足够大时,大黄素完全不与BSA结合,测得大黄素与BSA结合的△H≈0.根据上述结果,对蒽醌及黄酮类化合物与BSA结合反应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5,3’,4’—三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的另法全合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两个易得原料3,4,5—三甲氧基苯甲酸和3,4-二羟基苯甲醛出发,分别合 成出2—羟基4,5,6—三甲氧基苯乙酮和3,4-二苄氧基苯甲酰氯,随后采用相转 移催化法成功地全合成了5,3’,4’—三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  相似文献   
7.
蔡孟深  边兆群  乔梁  王动 《化学学报》1991,49(6):593-599
本文报道天然黄酮碳苷黑豆素非环类似物的合成, 以2,4-二羟基苯乙酮为原料, 经酚羟基的单苄基化、Claisen重排、醇醛缩合、I2/DMSO/浓度H2SO4关环五步反应得到黄酮; 用Claisen重排, 分别在黄酮环生成之前和生成之后引入8-位取代基侧链, 收率国产高。修饰8-位烯丙基侧链, 得到了六个黑豆素类似物, 共中8的7-位为游离羟基。  相似文献   
8.
蔡孟深  王兰明 《化学学报》1990,48(12):1191-1198
本文首次报道了异黑豆素类似物, 6-非环糖基-4',7一二羟基黄酮的合成, 以2,4-二羟基苯甲酸为原料, 溴化和脱羧后以苄基作为羟基保护基, 通过Grignarcl反应获得具有各种不同侧链的中间体7,7氢解脱除苄基再用Fries重排或Frieclel-Crafts反应得到了C-Z酰化产物, 接着用碱缩合生成查尔酮, 经I2/H2SO4/DM SO氧化环合得到目标产物。  相似文献   
9.
蔡孟深  曹小冬 《化学学报》1988,46(9):887-894
本文报道了一些取代苯酚的合成, 并探讨了用Grignard试剂合成取代苯酚中酚羟基的保护及脱保护的问题. 利用苄基和甲基作为酚羟基的保护基, 对文献报道的切断醚键脱保护方法进行了评价. 找到了两种新体系能在更温和条件下切断醚键的方法, 指出了它们的适用条件. 实验结果符合硬软酸碱理论.  相似文献   
10.
秦国伟  徐任生 《化学学报》1986,44(2):151-156
从大叶桉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出九种已知成分:5-羟基-4',7-二甲氧基6,8-二甲基黄酮,4',5-二羟基-7-甲氧基6,8-二甲基黄酮,3β-羟基-乌索-11-烯-28,13β-内酯,13β-乙酰氧基-乌索-11-烯-28,13β-内酯;3β,28-二羟基-乌索-12-烯,β-谷甾醇,2-甲基5,7-二羟基-苯骈吡喃酮-7β-葡萄糖苷,正卅烷醇和正卅烷酸,另外,分得一种新的酰基间苯三酚类成分,命名为大叶桉酚乙,其结构为2-甲氧基-4,6-二羟基异丁酰基苯,并进行化学合成确证,大叶桉酚乙在管碟法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有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