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8篇
化学   287篇
晶体学   1篇
综合类   8篇
数学   5篇
物理学   1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紫外线、同平板梯度浓度亚硝基肌,纯铜蒸气激光诱变去甲基金霉素生产菌金霉素链霉菌的原生质体,结果表明原生质体对各种诱变剂的敏感性较高.正变幅度较大.原生质体经紫外线、同平板梯度浓度亚硝墓肌复合诱变后,筛选到一菌株,重新制备原生体,经激光诱变,选育出高产菌株S. A. HU02,去甲基金霉素效价从2831u/ml提高到4337u/ml,提高了53. 2,经多次传代产量性状非常稳定.  相似文献   
2.
从唇形科植物铁轴草中分离得去甲克罗烷二萜化合物Teucvidin,通过催化氢化、酯交换、水解等反应合成了8个衍生物,用^1HNMR、MS和IR确定了其结构,初步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Ⅱ和Ⅳa的拒食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3.
用硼氢化钠还原硝酸银、巯基乙酸作稳定剂的方法制备了粒径为16±4 nm的纳米银颗粒(Ag NP), 紫外吸收光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证实了粒子的形成. 用EDAC引发羧基-氨基缩合反应, 制备了表面缔合去甲万古霉素的纳米银复合微球(记为Ag@NVan),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证实粒子表面去甲万古霉素分子的存在. 大肠杆菌(E.coli)的体外细菌培养实验表明, Ag@NVan微球有很强的抗革兰氏阴性菌(Gram-negative bacteria, GNB)活性, 在Ag@NVan微球作用下, E.coli呈现出扁“S”形的生长曲线; 37℃培养17 h后, 菌密度值达到最大, 但比在纯去甲万古霉素环境中培养相同时间的菌密度低89.9%, 比纯纳米银溶液样品中的菌密度低52.3%. 单个细菌的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显示, Ag@NVan微球大量进入到E.coli的荚膜中, 与细胞壁发生了紧密黏附. 推测其机理是纳米银在穿透细胞壁的过程中, 多个去甲万古霉素分子同时抓合到了细胞膜表面的靶点——肽聚糖肽尾末端的D-Ala-D-Ala结构, 从而将整个复合微球体系固定在细胞壁上, 增强了抗菌活性. 这种生物缔合纳米粒子的模型对生物医学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安培电化学检测法 ,考察了氯氮平、去甲氯氮平和奥氮平在不同 pH值流动相下的色谱分离情况及其色谱峰高与检测电压的关系。结果表明 ,氯氮平、去甲氯氮平和奥氮平的保留时间均随流动相 pH值的升高而延长 ;在pH值为 4 5 6和 5 5 6的流动相中 ,均可实现基线分离。 3种化合物的色谱峰高与检测电压之间呈典型的“S”型曲线 ,pH值升高时该曲线均左移。氯氮平、去甲氯氮平和奥氮平的检测电压必须大于产生最大氧化电流的最低电压才能得到稳定的检测电流。这种典型的“S”型伏安曲线对于化合物的定量和定性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利用二水氯化铜、2,2’—联吡啶和去甲基斑蝥酸钠合成了桥联配体双核铜配 合物[(bipy)—(DCA)cu—(DCA)—Cu(bipy)—(H20)]·3H20(式中bipy为2,2’—联 吡啶,DCA为去甲基斑蝥酸根).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电导 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经验 分子式为Cu2C36H40N4O14,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I,a=1.1251(2)nm,b=1. 2707(3)nm,c=1.7345(4)nm,α=94.86(3)°,β=107.61(3)°,γ=112. 50(3)°,V=2.1264(7)nm^3,μ=1.066mm^-1,Z=2,Dc=1.374g/cm^3,F(000)=908, R=0.0547,wR2=0.1355,GOF=0.185.配合物中两个铜原子呈六配位的拉长畸变八面体 构型.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6.
唐平  曾百肇 《分析化学》2003,31(6):641-645
用干燥/吸附法制备了脱氧核糖核酸(DNA)修饰金电极(DNA/Au),采用循环伏安法、计时库仑法、微分脉冲伏安法、交流阻抗以及紫外光谱法研究了肾上腺素(EP)在该电极上的伏安行为及Pb^2 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mmol/L pH7.7Tris底液中,EP在DNA/Au上产生一不可逆的氧化峰(Ep=0.16V)。该峰较EP在裸金电极上的峰(Ep=0.11V)电位为正,灵敏度高。在有Pb^2 存在时,峰电位负移,峰高增大。微分脉冲峰高与EP浓度在0.5-75μ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氧化峰为扩散控制为主并兼有弱的吸附性。本文还探讨了其电极反应的机理,认为在无Pb^2 的情况下,EP与DNA的结合是EP嵌入DNA中为主并兼有一定程度的静电吸附。有Pb^2 存在的情况下EP是以EP-Pb^2 嵌入DNA的双螺旋结构中和通过静电吸附在DNA骨架上的Pb^2 为桥梁与DNA结合。  相似文献   
7.
哒嗪酮类α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的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习保民  江振洲  王涛  倪沛州 《有机化学》2006,26(11):1576-1583
将苯(氧)乙胺和苯氧烷胺类α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中的苯(氧)乙胺、苯氧烷胺片段引入哒嗪酮类化合物中, 设计、合成了30个新的含哒嗪酮环的α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 所有新化合物的结构均经1H NMR, IR, HRMS确证. 生物活性测试表明28个目标物对α1-肾上腺素受体有较好的拮抗作用(pA2>6.00), 化合物6o, 6p, 6q, 6v, 6x, 6y, 10c, 10d的pA2值>7.00.  相似文献   
8.
自行设计组装了微流控芯片安培检测系统,以自制的碳纤维微米电极、碳纤维纳米电极、单壁碳纳米管修饰的碳纤维微米电极以及碳纤维微盘电极等4种电极为检测器,采用柱末检测的模式,考察了其对儿茶酚胺类物质多巴胺与异丙肾上腺素的分离检测效果以及电极的灵敏度。结果表明,在检测电位为0.6V、0.02mol/LTris-HCl(pH8.0)为缓冲溶液的优化条件下,检测多巴胺与异丙肾上腺素的分离度分别为0.64、1.06、0.61和1.22;灵敏度(S/N=3)分别为1.7×10-7、5.9×10-8、2.3×10-8和5.3×10-7,碳纤维纳米电极同时具备了较高的分离度与灵敏度。将碳纤维纳米电极应用于测定鼠嗜铬神经细胞瘤细胞(PC12)中神经递质多巴胺,以异丙肾上腺素为内标,测得单个PC12细胞中多巴胺含量为(0.57±0.07)fmol(n=5),与文献报道值相符。  相似文献   
9.
试验表明:在pH 9.5氨水-氯化铵缓冲介质中,牛血红蛋白对过氧化氢与酸性络蓝K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催化作用因异丙肾上腺素的存在而被抑制,而且其抑制率与异丙肾上腺素的浓度在8.1×10~(-8)~1.2×10~(-5)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其检出限(3S/N)为2.2×10~(-9)mol·L~(-1)。据此,提出了一种简单而灵敏的测定异丙肾上腺素的酶催化光度法。此方法已用于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中异丙肾上腺素含量的测定,并以此样品为基体用标准加入法作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92.8%~105.4%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在2.6%~5.8%之间。  相似文献   
10.
BI-167107是一种新的长效β2肾上腺素受体(β2-AR)激动剂,在鉴定G蛋白偶联受体(GPCR)/配体络合物的结构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以2-硝基间苯二酚为原料,经过七步反应,合成了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MS确证.此合成路线的优点是避免了使用有毒试剂,可以便捷地用于制备较大量的BI-167107及结构相近的苯并噁嗪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