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97篇
  免费   6388篇
  国内免费   14114篇
化学   24108篇
晶体学   818篇
力学   2870篇
综合类   1232篇
数学   7979篇
物理学   14892篇
  2024年   293篇
  2023年   1019篇
  2022年   1385篇
  2021年   1606篇
  2020年   1191篇
  2019年   1278篇
  2018年   858篇
  2017年   1299篇
  2016年   1488篇
  2015年   1615篇
  2014年   2587篇
  2013年   2506篇
  2012年   2548篇
  2011年   2530篇
  2010年   2226篇
  2009年   2648篇
  2008年   2831篇
  2007年   2617篇
  2006年   2640篇
  2005年   2384篇
  2004年   2105篇
  2003年   1616篇
  2002年   1294篇
  2001年   1256篇
  2000年   1163篇
  1999年   1038篇
  1998年   778篇
  1997年   713篇
  1996年   594篇
  1995年   578篇
  1994年   506篇
  1993年   476篇
  1992年   523篇
  1991年   467篇
  1990年   392篇
  1989年   371篇
  1988年   159篇
  1987年   102篇
  1986年   57篇
  1985年   48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37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The solid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lithium-ion in LiCoO2 cathode material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the capacity intermittent titration technique (CITT) at different voltages and at different charge/discharge cycles. By SEM, XRD and FTIR techniques, the structure of LiCoO2 was studied before and after charge-discharge cycl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lid diffusion coefficient and crystal structure was further discussed. CITT results show that the value of Li+ solid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LiCoO2 is about 10-12 cm2·s-1. During the whole charge-discharge cycles, the Li+ solid diffusion coefficient decreased within the voltage of 4.0~4.3 V, which is attributed to the change of the structure of LiCoO2.  相似文献   
162.
β沸石的铝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杨春  须沁华 《物理化学学报》1996,12(12):1057-1060
β沸石自1988年结构被确定以来受到普遍重视,由干结构上的特殊性,G沸石既具有较强酸性又具有明显的碱性[‘,‘].但q佛石的高硅铝比使其在化学组成上对碱性的贡献甚微,如果能降低其硅铝比,则有可能获得具有较强碱性的佛石分子筛.直接合成的o佛石,硅铝比一般在10以上.  相似文献   
163.
以U-14C-对氨基苯甲酸为前体, 通过酯化、缩合、还原和取代四步反应获得了A环14C均标记的丙酯草醚, 用PHPLC对其进行纯化. 采用HPLC-MS(ESI), MS(EI)和1H NMR验证了其结构, 通过HPLC(外标法)确定其化学纯度大于98%; HPLC-LSC和TLC-IIA两种方法分析表明, 其放射化学纯度大于98%, 其比活度为1.089±0.011 mCi/mmol. 合成的化学收率和放化收率均为53%.  相似文献   
164.
胶束介质在速差动力学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汝秀  陈丹华  曾云鹗  高登云 《化学学报》1991,49(12):1467-1472
本文主要报道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CTMAB)表面活性剂在速差动力学分析中的应用,并用于高温合金试样中钼和钛的同时测定,在CTMAB存在下,3,5-二溴水杨基荧光酮(3,5-DBSF)与钼、钛形成三元配合物,其灵敏度比二元配合物分别提高了5.4和17.3倍,且由于胶束介质的存在,扩大了两组分形成配合物反应速率的差别,大大改善了方法的选择性。铝(III)、钙(II)、钴(II)、铬(III)、铜(II)、铁(II)、镁(II)、镍(II)等元素的允许量均在毫克级以上。钼的三元配合物形成速率较快,20秒内基本反应完全,钛的反应速率较慢,10分钟才达到平衡,基于两组分反应速率差别,采用对数外推法,经微机计算处理,进行了高温合金中钼、钛的同时测定,其相对偏差在5%以内。  相似文献   
165.
多官能单体TMPTA在LDPE表面光接枝聚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二苯甲酮(BP)为光引发剂、丙酮和水的混合物为溶剂,研究了室温下多官能单体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在低密度聚乙烯(LDPE)表面的光接枝聚合(λ>300nm).研究表明,多官能单体的接枝速率较快,接枝聚合易产生交联结构,聚合后仍残留双键;延长聚合反应时间、增加单体用量有利于单体接枝转化率的提高;随引发剂用量增加,单体接枝转化率出现一峰值;在研究范围内,混合溶剂中水含量增加可使单体接枝转化率明显提高.扫描电镜观察到接枝膜表面形成了许多小球,表面粗糙度增加,疏水性提高.  相似文献   
166.
本文通过异氰酸酰化反应合成了含有脲基的苯乙炔新型配体及以它作为辅助配体的4′-(对甲基苯基)-6-苯基-2,2′-二联吡啶铂(II)络合物,初步研究了铂(II)络合物的光物理性质,发现由于脲基的存在,当浓度大于3.32×10-5mol/L时铂(II)络合物能够发生分子间簇集.  相似文献   
167.
设计并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 (ATRP)合成了核壳型多羟基多臂星状超支化聚合物刷 .以 2 溴异丁基酰溴封端的超支化聚 (3 乙基 3 羟甲基氧杂环丁烷 ) (HP Br)作为大分子引发剂 ,采用Cu(I)Br和N ,N ,N′ ,N′ ,N″ 五甲基二乙基三胺 (PMDETA)催化体系 ,在丁酮与丙醇的混和溶液中 ,通过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的ATRP溶液聚合 ,得到了一系列含有大量羟基的多臂星状超支化聚合物刷 (HP g PHEMA) ,并考察了其羟基的活性 ,发现羟基还可以与苯甲酰氯发生反应 .产物的结构和热性能用1 H NMR、FTIR、GPC、TGA、DSC等进行了表征和测试 .  相似文献   
168.
研究甲硝唑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碳糊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建立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碳糊电极测定爽肤水中甲硝唑的方法。在pH 1.84的BR缓冲溶液中,以经过1 mg/mL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的碳糊电极为工作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扫描试样溶液,记录扫描图谱的峰电位和峰电流。甲硝唑于–0.4 V处有明显的还原峰,其峰电流与甲硝唑的浓度在10~500μmol/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2,检出限为0.132μmol/L。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8.8%~102.4%,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3%~2.3%(n=5)。甲硝唑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碳糊电极上有良好的响应,电极选择性好、灵敏度高;该方法简便、经济,可应用于化妆品、药品中甲硝唑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9.
合成了14种由三种含喹(哑心)啉环的芳香化合物改性的聚己内酰胺(MC尼龙),并对其形态、抗冲击强度、吸水性及熔融行为等进行了表征。聚苯基单醚喹(哑心)啉(PPQ)单模型化合物对MC尼龙结晶部分几乎没有影响。少量(0.005—5.0%)吩嗪的引入使MC尼龙的颜色、形态及性能等发生巨大变化,改性体系被认为是氢键相互作用,PPQ双模型化合物的改性作用介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170.
在水中,以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与硫酸铜反应,制得新配合物Cu(C10H8N2O4)(H2O)2(C10H8N2O42-为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负离子),并以水为溶剂培养了单晶,测试了晶体结构,该单晶为深绿色,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a=1.1297(1)nm,b=0.9824(8)nm,c=2.1973(3)nm,β=91.91(8)°,V=2.43749(8)nm3,Z=8,μ=1.817mm-1,Dc=1.743Mg·m-3,F(000)=1304,R=0.0264,wR=0.0654,GOF=1.052。其测试结果表明在配合物中Cu2+处于五配位的四方锥配位环境,配位原子分别来自1个三齿配体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负二价离子的2个O原子和1个N原子,2个水分子中的O原子,其中1个水分子的O原子处于四方锥的锥顶,锥底的配位原子基本处于同一平面上。对该配合物所作的皿内抑菌试验和盆栽活体实验表明,配合物对小麦条锈病、白菜黑斑病及辣椒疫霉菌等分别有96%、89%、100%的抑制率,且有一定的助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