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0篇
  免费   330篇
  国内免费   134篇
化学   48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2053篇
综合类   8篇
数学   274篇
物理学   479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80篇
  1986年   68篇
  1985年   68篇
  1984年   79篇
  1983年   76篇
  1982年   82篇
  1981年   75篇
  1980年   71篇
  1979年   73篇
  1978年   20篇
  1977年   18篇
  1976年   41篇
  1973年   14篇
  1957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魏叔如 《力学学报》1994,26(4):407-415
通过理论分析导出了化学非平衡边界层,化学反应壁面边界条件的一般性提法,并对其具体应用进行了研究.在壁面完全催化时,可利用传递系数法使烧蚀壁面条件计算与边界层计算解耦,给出了一般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32.
关于RNG代数湍流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姜宗林  陈耀松 《力学学报》1995,27(1):99-103
研究了RNG代数湍流模型,提出的涡黏性方程根的识别方法对涡黏性的选择给予了合理的物理意义,它减少了模型使用中的经验性,缩短了计算时间。另外关于用外部涡函数的双峰平均法来确定分离区附近边界层的厚度也是有意义的,它继承了BaldwinLomax代数模型的长处,改进了其不足,可用于分离流动的工程计算.  相似文献   
933.
在循环载荷作用下, 合金材料发生裂纹萌生、扩展直至断裂的周次在107以上的过程被称为超高周疲劳 (very-high-cycle fatigue, VHCF).本综述将从30年前超高周疲劳的研究起源讲起, 直到近年的最新进展.引言之后的内容包括: 超高周疲劳研究的起源, 超高周疲劳的主要特征, 超高周疲劳裂纹萌生特征区和特征参量, 裂纹萌生特征区的形成机理与模型, 超高周疲劳性能预测模型. 在叙述中, 试图回答下列问题: 什么是超高周疲劳?为什么要研究超高周疲劳?超高周疲劳的关键科学问题是什么?超高周疲劳的S-N曲线趋势为什么发生变化?超高周疲劳裂纹为什么萌生于材料 (试样) 内部?裂纹内部萌生的过程和机理是什么? 上述问题有的可以给出明确的回答, 有的则是现阶段的最新结果, 并有待于对问题的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934.
张泰华  郇勇  王秀兰 《力学学报》2003,35(4):498-502
采用等离子电弧沉积的方法,分别在GT35和40CrNiMo钢上沉积厚约为0.5μm的氮化钛(TiN)膜.为了筛选基材,采用纳米压痕和划痕技术,评价膜基界面结合和固体润滑效果.纳米压痕结果,GT35,40CrNiMo和TiN的纳米硬度/弹性模量的典型值分别约为11.5GPa/330GPa,6.0GPa/210GPa,30GPa/450GPa.纳米划痕结果,GT35有较理想的膜基结合能力;GT35,40CrNiMo,TiN及其有机膜的摩擦系数分别约为0.25,0.45,0.i5,0.i0.同40CrNiMo相比,GT35是较为理想的基体材料.纳米压痕和划痕技术能提供丰富的近表面的弹塑性变形、断裂和摩擦等的信息,是评价亚微米薄膜力学性能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35.
黄晨光 《力学进展》2006,36(2):307-309
2005年,力学所经历了几件大事:一是完成了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二期的总结和创新三期筹划,并顺利通过了现场评估,为进入2006年开始的创新三期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成功举办了“庆祝力学研究所建所50周年暨钱学森回国50周年大会”;三是在国家和(部门)重点实验室的评估中,我所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高温气体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被评为数理科学“良好类”实验室.  相似文献   
936.
采用滤光成像,摒弃电弧及羽流干扰,实验获得了采用纯氮、纯氢以及氢-氮混合气为推进剂时,低功率电弧加热发动机喷管内壁面的热辐射强度分布。通过辐射强度-温度标定以及图像分析,导出了相应的温度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喷管扩张段内壁面温度最高处位于喉道出口附近。采用不同推进剂时,喷管内壁面温度分布情况有显著区别。  相似文献   
937.
地面常重力(1g)条件下,丙烷/空气预混火焰向上传播的富燃极限为9.2%C_3H_8,而向下传播时的富燃极限仅为6.3%C_3H_8,二者之间存在明显差距。利用微重力条件下的实验,对燃料浓度从6.5%到8.6%(微重力实验中测定的可燃极限)范围内的丙烷/空气预混火焰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重力对近极限丙烷/空气火焰的传播有显著影响,影响程度随着当量比的增加而增大。微重力下丙烷/空气的富燃极限为8.6%C_3H_8(φ=2.24),明显高于1g条件下向下传播火焰的可燃极限,略低于向上传播火焰的可燃极限。随着当量比的增大,根据压力变化曲线计算的火焰层流燃烧速度从8.5cm/s逐渐减小到2.7 cm/s,可燃极限处的层流燃烧速度与前人实验数据一致。  相似文献   
938.
王展 《力学进展》2022,52(3):719-729
本文研究水平电场下两层电介质流体间界面波动的多尺度建模. 首先对此系统的Hamilton原理给出详细证明; 然后基于Hamilton结构和Dirichlet–Neumann算子的解析性质, 将Hamilton量中的动能与电势能展开成收敛级数形式并确定截断阶数, 最后通过计算截断后近似总能量的变分导数得到约化模型. 上述过程对该问题给出了一套建立多尺度非线性模型的系统方法. 文章再以“上层深水、下层浅水”为例详细阐述了多尺度建模的全过程, 并利用修正的Petviashvili迭代方法计算了新模型中的非线性相干结构. 本文所发展的渐近分析技巧不同于之前的工作, 其优点在于所导出的约化模型自然保留能量守恒的性质; 同时, 本文亦将原有结果推广至三维情形.   相似文献   
939.
张星 《力学进展》2022,52(2):410-413
通过实验手段, 重构了缨甲飞行的三维形态学和运动学模型.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 (CFD) 分析, 成功地揭示了缨甲超强飞行能力的秘密.   相似文献   
940.
郭帅旗  刘文  张陈安  王发民 《力学学报》2022,54(5):1414-1428
乘波体的高升阻比优势使其在高超声速飞行器设计中极具应用前景.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 为了满足防热要求, 乘波体前缘必须进行钝化处理, 前缘钝化对乘波体气动性能会产生显著影响. 因此, 原始尖前缘最优乘波体并不能保证钝化后仍为最优. 针对这一问题, 首先研究了前缘钝化对不同构型升阻特性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机理. 结果表明: 前缘钝化会造成乘波体升力小幅度降低, 阻力大幅增加, 升阻比显著降低; 其中钝前缘本身的波阻在阻力增量中起主导作用, 而钝前缘本身的摩阻增加量与物面的摩阻降低量十分接近. 基于上述结果, 提出了一种高效评估钝前缘乘波体气动力的方法, 并结合遗传算法, 开展了直接考虑前缘钝化影响的乘波构型优化设计研究, 获得了钝前缘最优构型. 通过CFD数值模拟对最优构型的气动力特性进行评估, 结果表明: 在不同飞行高度、不同升力和不同钝化半径约束下, 相比尖前缘最优构型, 钝前缘最优构型宽度变窄, 相同纵向位置处的后掠角增大, 且升阻比显著提升. 在M = 15, H = 50 km, CL = 0.3约束条件下, 钝化半径R = 10 mm的钝前缘最优构型设计点升阻比相比尖前缘最优构型提升量可达9.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