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93篇
  免费   784篇
  国内免费   980篇
化学   1329篇
晶体学   26篇
力学   1481篇
综合类   45篇
数学   962篇
物理学   2314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167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208篇
  2009年   260篇
  2008年   274篇
  2007年   295篇
  2006年   320篇
  2005年   316篇
  2004年   280篇
  2003年   256篇
  2002年   242篇
  2001年   209篇
  2000年   202篇
  1999年   166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84篇
  1987年   53篇
  1986年   70篇
  1985年   40篇
  1984年   39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9篇
  1971年   8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稳态双曲流场中液/液混合的粘性液滴哑铃分散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稳态双曲流场中液/液混合体系分散相液滴所受分散作用力的分析,建立了粘性液滴的哑铃分散模型.趋于将两粘性液滴分开的分散作用力与粘度比、流场类型和强度、液滴半径、哑铃取向和尺寸有关.该模型解释了流场类型与分散作用的关系.流场类型对液滴的分散具有很大影响,在纯应变拉伸流场中分散作用力是简单剪切流场中的两倍,因而对于液滴的分散,拉伸流场较简单剪切流场更有效,这与以前的实验结论符合.当体系粘度比趋于无穷大时本模型转化为刚性哑铃分散模型  相似文献   
112.
超支化聚氨酯固体电解质导电性能的光谱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超支化聚氨酯 +线性聚氨酯作为基体 ,LiClO4作为离子源制得聚合物固体电解质 .用Raman光谱 ,FTIR光谱等光谱学方法研究了聚合物电解质中盐离子和聚合物基团之间的相互作用 .研究表明超支化聚氨酯对盐有较好的溶解作用 .研究还表明超支化聚氨酯加入有利于提高体系的电导率  相似文献   
113.
首先,以溴代聚乙二醇单甲醚(PEO-Br)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单体,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聚乙二醇(PEO)质量分数的聚甲基丙烯酸丁酯-b-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PBMA-b-PEO)。在此基础上,将手性酒石酸(TA)以氢键的方式选择性掺入到嵌段共聚物的PEO相中,诱导嵌段共聚物自组装制备具有手性螺旋结构的复合薄膜PBMA-b-PEO/TA。利用小角X射线散射(SAX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圆二色光谱(CD)对嵌段共聚物复合薄膜进行表征,研究了嵌段质量分数对手性诱导嵌段共聚物螺旋结构自组装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TA与嵌段共聚物质量比为0.12、0.15的TA,当PEO质量分数为0.17~0.24时,有利于嵌段共聚物相分离形成柱状螺旋结构;当PEO质量分数增加至0.26时,嵌段共聚物自组装则形成层状结构,在分子间氢键作用下虽然发生手性转移,但无法得到螺旋结构。  相似文献   
114.
钕对Mg-5Al-1Si高温蠕变及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研究了不同Nd含量对Mg-5Al-1Si镁合金的高温蠕变性能影响, 对析出相进行了分析, 研究了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 该合金中的主要强化相Mg2Si呈粗大的汉字状, 分布在晶界的周围, 在受到应力时, 这种汉字状相与基体的界面处易产生微裂纹, 降低合金的抗拉强度、塑性等力学性能. 在Mg-5Al-1Si合金中加入微量的Nd以后, 合金的组织得到明显的细化, 并使Mg2Si强化相形貌由粗大的汉字状转变为细小、弥散分布的颗粒状. 由于显微组织的改善, 使得Mg-5Al-1Si镁合金的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均有一定的提高, 并明显的改善了Mg-5Al-1Si的抗蠕变性能.  相似文献   
115.
提出用两个热流变简单粘弹体的并联体系作为两相聚合物的粘弹模型,将先前的动态力学温度谱分析方法推广到两相聚合物中去.运用这种新方法从动态力学数据求出了PET/70PHB共聚物的双活化能,其中150℃左右的转变活化能为71.9kcal/mol,70℃左右的转变活化能为117.5koal/mol,这一数值与文献上PET/60PHB这个转变的活化能120kcal/mol相接近.文中还计算了共聚物在不同温度下的10s应力松弛模量,所得结果与实测值相吻合.  相似文献   
116.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光度滴定法测定硫酸软骨素钠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一种测定硫酸软骨素的新方法。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在KH2 PO4 Na2 HPO4 缓冲溶液中、乳化剂OP共存下与硫酸软骨素反应形成离子对缔合物 ,溶液转变成稳定的乳化液。用光度滴定法测定硫酸软骨素。用标准加入法做回收试验 ,回收率为 99.9%~ 10 0 .2 % ,相对标准偏差0 .32 %~ 0 .4 0 %。方法应用于外贸样品测定 ,结果满意 ,方法准确、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117.
仇毅翔  王曙光 《化学学报》2006,64(17):1793-1798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TZ2P-STO基组水平下,对金属四重键化合物M2Cl4(PMe3)4(M=Cr,Mo,W)和Mo2X4(PMe3)4(X=F,Cl,Br,I)的几何结构进行优化,分析了电子结构,并运用TDDFT方法对其低占据激发态进行了计算.考虑相对论效应的ZORA方法能够较好地重现M2X4(PMe3)4的几何结构.M2X4(PMe3)4的电子结构分析表明其d电子的组态为σ^2π^4δ^2,前线轨道能级顺序为πlig〈πd/σd〈δd〈δd^*.金属原子和卤素配体的改变虽然使轨道能量发生变化,但没有影响轨道的排布顺序.TDDFT方法对M2Xa(PMe3)4δd→δd^*和π→δd^*跃迁能量的计算较为准确,对πlig→δd^*(LMCT)跃迁能量的计算误差较大.金属原子、卤素配体以及相对论效应对激发能的影响可以根据分子轨道能级的变化给予解释.  相似文献   
118.
Pb2+在液/液界面迁移的电化学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恺  谢少艾  贾金平 《化学学报》2006,64(6):532-536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双硫腙络合推动Pb2+在水/乙酰丙酮界面迁移的伏安过程. 实验证明, 该过程是受扩散控制的不可逆过程, Pb2+由水相转移到有机相中, 与双硫腙形成络合物Pb(DzH)2. Pb2+的峰电位在-0.3 V处, 并且在5× 10-6~0.1 mol•L-1范围内与峰电流成正比. 这一方法为工业废水中铅的在线、现场测定提供了可靠、灵敏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9.
杜晨  彭雄奇 《应用数学和力学》2022,43(12):1313-1323
由于具备高的比强度、比刚度,利用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代替传统金属材料以实现结构轻量化正受到设计者们的广泛关注。然而,结构的复杂性给复合材料的铺层设计与优化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针对航空用复合材料铺层设计约束多的问题,通过逐步构建设计变量准确表达结构的铺层信息。基于经典遗传算法框架,结合各设计变量特点,定义了铺层优化算法中的遗传算子,通过引入“修复”策略保证了每一代解都能满足设计约束,分布在可行域区间内。最后利用精英保留策略提高了算法的局部寻优能力,可以降低复杂复合材料结构铺层设计的计算成本。通过解决经典benchmark问题并与已有优化结果的比较,验证了前述铺层优化算法的全局、局部寻优能力,为工程实际中的复合材料铺层设计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0.
本文研究滚装码头混合泊位分配和劳动力分配的联合调度优化问题。首先,考虑潮汐时间窗约束、装卸劳动力约束、泊位缆桩分布约束以及泊位不规则布局因素,建立以最小化船舶总服务时间为目标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其次,采用内外嵌套算法设计策略,提出求解该类问题的组合算法。其中,外层是多种群并行进化的遗传算法,生成多种船舶计划顺序,内层为基于规则的启发式算法,用于计算给定计划顺序的目标函数值。然后,基于实际运营数据,生成多组不同规模的算例进行全面数值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可在10分钟内求解包含50艘船、100个泊段的算例。最后,开展基于真实滚装码头运营实例的案例分析,对所提模型和算法在实际码头调度问题中的适用性与高效性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