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1篇
  免费   360篇
  国内免费   499篇
化学   1588篇
晶体学   35篇
力学   40篇
综合类   70篇
数学   773篇
物理学   102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141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177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215篇
  2012年   240篇
  2011年   258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59年   5篇
  193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我们发展了一种正电子碰撞原子电离的畸变波Born近似方法, 在这个方法中,正负电子偶素通道通过一个ab initio的光学势附加到入射粒子和靶的相互作用势上,且通道对电离作用被第一次被考虑在正电子碰撞原子电离的过程中. 应用这个方法计算了在50 eV入射能量范围氦的电离的三重微分截面,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很好的符合.  相似文献   
152.
利用史料记录建立了明代生命损失型地震的数据库,构建生命损失型地震等级序列、10 a尺度上生命损失型地震的频次序列和县次序列,再现明代生命损失型地震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生命损失型地震发生及导致人口死亡的时空差异原因。结果表明:(1)从明初到明末,生命损失型地震等级强度有逐渐扩大的趋势。(2)明代前期处于生命损失型地震发生较少的稳定时期;明代中后期处于生命损失型地震发生较多的波动时期。明代生命损失型地震发生频次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变化特征。(3)生命损失型地震在明代大部分区域皆有分布。灾害重心随时间变化发生移动,由西南到中部再到华北、华东。(4)明代地震频繁的原因除地球本身因素外,太阳活动通过影响气候变化,进而间接影响地壳活动。气候寒冷与干旱和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明代后期生命损失型地震导致死亡人数大量增加,与明代经济发展,人口密度逐渐增长有关;不同地区生命损失型地震导致的死亡人数不同,且死亡人数与地震频发地区是否处于板块之间的活动构造带和人口分布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3.
本文以水作为理想流体,考虑到水头损失和孔口缩流效应,对小孔流速实验涉及的容器排水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从理论上推导得出了圆柱形容器排水时间的解析解,分析了排水时间和自由液面速度、流量系数之间的规律,提出了排水时间的等效性.实验上,加工了底部开有不同小孔的大型圆柱形容器,测量了容器排水时间随液面高度的变化关系,借助实验结果计算了流量系数值,验证了容器排水时间的等效性关系,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4.
在KMnO4-H+-还原剂体系中研究了马钱子碱、士的宁和麻黄类生物碱的化学发光(CL)行为,建立了其快速灵敏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方法,将此法与HPLC联用,实现了上述物质的选择性测定,该方法的检出限为1.0×10-10g/mL马钱子碱、1.0×10-8g/mL士的宁、1.0×10-5g/mL麻黄碱和伪麻黄碱,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HPLC流动相的脉动及其中的溶解氧不影响测定的精密度。此法已用于一些药物中马钱子碱等生物碱的测定,回收率为94%~101%.  相似文献   
155.
Study on the cationic modification and dyeing of ramie fiber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 modification procedure for ramie fiber using 3-chloro-2-hydroxypropyltr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 (CHPTAC) as a cationic agent and NaOH as a catalyst was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The morphological and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s of the fiber induced by modification were determined by XRD (XR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and thermogravimetry analysis (TGA). XRD results show that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modified fiber was still preserved although its crystallinity was decreased, which was confirmed from the TGA results. The mechanisms for the modification and dyeing of ramie fiber were analyzed, and the optimum modification conditions were determined to be the CHPTAC concentration of 30 g L−1, the NaOH concentration of 15 g L−1,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of 50 °C, and the reaction time of 60 min. The raw and the modified fibers were dyed with C.I. reactive red 2. The K/S values for the cationic modified fiber increased to be three times as high as the unmodified fiber. The dye uptakes increased greatly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nitrogen contents up to 0.4% on the modified fibers.  相似文献   
156.
Using the global particle-swarm optimization method and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we predict a new stable two-dimensional layered material:MgSiP_2 with a low-buckled honeycomb lattice.Our HSE06 calculation shows that MgSiP_2 is an indirect-gap semiconductor with a band-gap of 1.20 eV,closed to that of bulk silicon.More remarkably,MgSiP2 exhibits worthwhile anisotropy along with electron and hole carrier mobility.A ultrahigh electron mobility is even up to 1.29 × 104 cm~2 V ~1 s ~1.while the hole mobility is nearly zero along the a direction.The large difference of the mobility between electron and hole together with the suitable band-gap suggest that MgSiP_2 may be a good candidate for solar cell or photochemical catalysis material.Furthermore,we explore MgSiP2 as an anode for sodium-ion batte ries.Upon Na adsorption,the semiconducting MgSiP2 transforms to a metallic state,ensuring goo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A maximum theoretical capacity of 1406 mAh/g,a small volume change(within 9.5%),a small diffusion barrier(~0.16 eV) and low average open-circuit voltages(~0.15 V) were found fo r MgSiP2 as an anode for sodium-ion batteries.These results are helpful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MgSiP2 as a nanoelectronic device and a potential anode for Na-ion batteries.  相似文献   
157.
碳点(carbon dots,CDs)作为一种具有优良生物相容性、低毒性和表面功能可调的新型碳基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本文对碳点的生物效应、发光性质及其发光机理进行了简述,并根据传感机制的不同,将CDs在生物传感领域的应用分为荧光(fluorescence,FL)传感器、电致发光(electroc...  相似文献   
158.
朱鹏飞  尹晓荷  高新华  董国辉  徐景坤  王传义 《催化学报》2021,42(1):175-183,后插32-后插33
氧化锌作为一种半导体材料,具有合适的能带结构位置,高催化效率,低成本和环境可持续性,因而广泛用于光催化领域.然而,由于氧化锌的宽带隙,可见光吸收能力差以及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快速复合,极大地影响了其光催化效率.通过引入氧空位调控光催化剂的结构被证明是一种可以改善光生载流子的分离,从而提高光催化性能的有效方法.本文以ZIF-8为前驱体,采用两步煅烧法合成了具有不同浓度氧空位分布的ZnO纳米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电子顺磁共振(EPR)、荧光光谱仪(PL)等手段系统地分析了合成的光催化剂的理化性质,并评价了它们在可见光下光催化氧化去除NO反应性能.EPR结果表明,样品中氧空位的浓度取决于温度处理的过程.通过两步煅烧法得到氧化锌中氧空位的含量高于一步直接煅烧法所得的样品.此外,随着煅烧温度升高,合成的氧化锌晶格越完好,其氧空位含量越少.UV-Vis DRS结果表明,两步煅烧法合成的ZnO与商业的ZnO及一步法直接煅烧合成的ZnO相比,其吸光范围从紫外光拓展到了可见光,表现出了更加优异的吸光性能.光催化反应结果表明,与商业氧化锌和一步直接煅烧法所得样品相比,两步煅烧法合成的样品表现出了更优异的光催化去除NO性能,并抑制了中间产物毒性NO2的产生,促进了NO的深度氧化.具体反应路径为:在光照过程中,光生电子很容易被氧空位俘获,与O2反应产生更多的超氧自由基(·O2^-),从而将NO氧化成最终的产物硝酸盐.尤其有趣的是,先在350 ℃煅烧2小时再400℃煅烧1小时的两步法样品Z 350-400的NO去除效率分别比一步法样品Z 400(400℃煅烧)和商用ZnO高出1.5和4.6倍.这表明以MOF材料衍生的具有适当量氧空位的金属氧化物为一种高效去除NO的光催化剂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9.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以及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人们对高效环境修复与能源转换技术的需求日益增强.以半导体材料为光催化剂,可将可再生的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有望成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其中,开发高效稳定的光催化剂是该技术得以实际应用的关键.近几十年,研究人员开发出多种半导体材料并应用于光催化研究.其中,具有可见光响应的有机非金属光催化剂石墨相氮化碳(g-C3N4)因其稳定的分子结构,较小的禁带宽度(~2.7 e V)以及合适的能带结构而备受关注.然而,与大多数半导体光催化剂相似,由于传统g-C3N4上的光生电子和空穴极易复合,表面催化活性位点较少,可见光响应范围较窄,使得其催化效率不高.基于g-C3N4独特的有机分子结构,通过引入功能化的特定基团以优化g-C3N4的电子能带结构,促进载流子传输,拓展可见光响应范围,是提高其光催化效率的有效途径.已有研究表明,在各种功能化官能团中,具有强电负性的含氧基团对g-C3N4的Melon单元优化是非常有效的.因此,本文通过g-C3N4与氨基磺酸间的简单固相热反应成功合成了磺酸基功能化的g-C3N4纳米片(SACN),并实现了同步增强的相互作用.根据固体强酸特性,氨基磺酸可以在热处理的辅助下对g-C3N4进行酸刻蚀,从而增加其比表面积以及表面催化活性位点.更重要的是,理论计算与实验表征结果表明,磺酸基团的吸电子诱导效应所产生的电荷驱动力可极大改善g-C3N4的电荷转移动力学,有效抑制了它们的再结合.此外,吸电子诱导效应还可促进g-C3N4的局域电子再分布,进而降低g-C3N4的导带电位,增强光诱导电子的还原能力.光催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SACN-400样品(前驱体中氨基磺酸加入量为400 mg)在光催化分解水制备氢气以及光降解传统污染物领域展现出较好的性能,其在入射光波长为420±15 nm时的产氢表观量子效率为11.03%.综上,本文为设计合成具有较高产氢性能以及污染物降解效率的石墨相氮化碳基光催化剂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0.
本文设计合成了两亲性Eu(Ⅲ)配合物(Eu L^3+)、两亲性香豆素衍生物(CA)以及荧光素修饰的透明质酸(HA-FA).Eu L^3+和CA可在水中共组装形成带正电荷的囊泡型荧光纳米界面(Eu L^3+/CA).HA-FA可通过静电引力络合在Eu L^3+/CA表面,促使CA与FA之间发生有效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的荧光发射以荧光素的绿色荧光为主.当肿瘤细胞标识物CD44蛋白与络合在囊泡表面上的透明质酸发生特异相互作用后,降低了CA与FA之间的能量转移效率,体系的荧光发射从绿色转变为蓝色.据此,实现了对CD44的高灵敏检测(DL=1.79×10^-7g/m L),而所测试的氨基酸、蛋白质等生物分子几乎不对荧光纳米界面的荧光性质产生影响.基于此,我们成功地将Eu L^3+/CA/HA-FA用于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悬浮液中CD44蛋白的高效检测,该工作为构建新型CD44蛋白荧光探针提供了思路,为癌症早期诊断和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