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1篇
  免费   179篇
  国内免费   854篇
化学   1527篇
晶体学   69篇
力学   138篇
综合类   27篇
数学   469篇
物理学   484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本文研究了在Cd(Ⅱ)和TritonX-100存在下,meso-四(4-乙酰氧基苯)卟啉[T(4-AOP)P]与钌(Ⅲ)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9.7~10.3介质中,Ru(Ⅲ)与T(4-AOP)P形成了灵敏度很高的稳定络合物,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7.04×105L·mol-1·cm-1。钌浓度在0~1.2μg/10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络合物的摩尔比为Ru(Ⅲ)∶T(4-AOP)P=1∶1。在掩蔽剂存在下,方法有一定的选择性,应用于合成试样中钌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2.
制备参数对Au/Fe2O3催化剂水煤气变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华金铭  郑起  林性贻  魏可镁 《催化学报》2003,24(12):957-963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Au/Fe2O3催化剂,并系统地考察了制备参数对其催化WGS性能的影响.通过BET,XRD,XRF,H2-TPR和HRTEM等表征手段,初步考察了Au/Fe2O3催化剂具有高催化活性的原因.结果表明,金负载量、沉淀剂种类、沉淀方式、沉淀pH值、焙烧气氛和焙烧温度对Au/Fe2O3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均具有较大的影响.Au/Fe2O3催化剂的低温高活性是纳米Au与Fe3O4协同作用的结果;Au/Fe2O3催化剂的高温活性是由于活性相Fe3O4起主要作用的结果.纳米Au粒子的烧结会降低其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33.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Mo_3OCl_6(O_2CR)_3]-(其中R=CH_3,H,CH_2Cl)系列三核钼簇合物在CH_3CN和DMF溶剂中的电化学行为,并用差热-热重手段研究了它们的热稳定性和热分解过程的可能机理。结果表明在不同溶剂中它们有相似的二对氧化还原峰,而且在同一溶剂中随着R基团吸电子能力的增强,相应的第一氧化还原电位值向正向移动。当R=CH_3,H时,它们的起始分解温度分别为265℃和210℃,即同样随着R基团吸电子能力的增强,起始分解温度降低。  相似文献   
34.
单分散纳米InVO4(正交相)的低温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VO4 is a new developed visible light responding photocatalyst for water decomposition, which is obtained by a solid-state reaction at high temperature traditionally. In this paper, pure InVO4 nano-crystalline powder has been prepared by a hydrothermal process at low temperature and was characterized by TEM, IR, and X-ray diffraction. Many factors such as pH value, reaction time and temperature have been investigated. It is found that the optimal conditions for the preparation is: nInCl3nNaVO3=1∶2; temperature : 150 ℃; Reaction time: 4~8 h; pH=7.9~8.0.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shows that it is a convenient way to get single dispersing InVO4 nano-crystalline powder by flux in alkyl alcohol.  相似文献   
35.
过氧化氢氧化酸性品红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铬(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在弱酸介质中,铬(Ⅵ)催化过氧化氢氧化酸性品红的反应,建立了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铬(Ⅵ)的新方法。本法的检出限为5.7×10~(-9)g/ml,线性范围为0~160ng/ml。可用于电镀废水和电镀排放水中铬(Ⅵ)的测定。  相似文献   
36.
一种复合絮凝剂的絮凝性能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以淀粉为原料,通过化学改性研制出同时兼含羟基、氰基、酰胺基和季铵盐基团的两亲型高分子絮凝剂(ASF),然后加入铝酸纳和硅酸钠,以一定的比例进行复配,制得复合型高分子絮凝剂CF-1,并综合研究了CF-l的絮凝性能。结果表明,CF-1对印染、造纸、皮革、制药等工业废水具有很强的絮凝和脱色效果,废水的色度去除率达96%以上,SS去除率达95%以上,CODCr去除率达74%以上。而且其絮凝性能明显优于阳离子聚丙烯蠢胺(CPAM)、聚合氯化铝(PAC)、硫酸铝以及硫酸亚铁等絮凝剂。  相似文献   
37.
林建新  郑勇  郑瑛  魏可镁 《无机化学学报》2006,22(10):1778-1782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蔗糖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草酸为TEOS水解的催化剂,制备均相碳化硅前驱体,在氩气氛和高温条件下(1 350~1 600 ℃)将碳化硅先驱体进行碳热还原,制备出高比表面积的SiC。考察了水/TEOS物质的量的比、碳/硅物质的量的比及镍盐等因素对碳化硅比表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water/nTEOS=7.5,nC/nSi=4时,适宜的镍催化剂(nNi/nTEOS=0.005),凝胶形成的时间最短,镍盐的加入可使碳热还原温度降低200 ℃。  相似文献   
38.
本文总结了对Mo~S簇合物Mo_3(μ3-S)(μ-S)_3(μ-dtp)(dtp)_3(H_2O)(I)(dtp=(EtO)_2PS_2~-)进行的配基置换,(μ-S)加成和Mo_2簇氧化等三种类型的十个反应。产物结构分析的结果揭示了反应的某些实验规律,从而为从一种已知簇合成一系列新簇的设计奠定了基础。如果假定“Mo_3(μ-S)_3”存在某种“类芳香”结构,则本研究和文献上的若干重要实验事实,可以获得合理的诠释。  相似文献   
39.
在弱碱性介质中并有吐温-80存在下,镍能与镉试剂发生灵敏的显色反应,形成组成比为Ni∶R=1∶2的红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在505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6×10~5;镍浓度在0—0.3微克/毫升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钢中微量镍的测定,获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