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63篇
化学   103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103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98篇
物理学   1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为了更真实地模拟水力压裂过程中的岩石变形、裂缝扩展及流体流动,在自主开发的拉格朗日元与离散元耦合的连续-非连续方法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流-固耦合方法。在该方法中,裂缝可沿四边形单元对角线和单元边界扩展,流体流动满足立方定律。通过与单一裂缝非稳态渗流模型及KGD模型的理论解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由定向射孔水力压裂的模拟结果可以发现,(1)距离射孔越远,流体压力越小;随着时间的增加,裂缝中流体压力降低。(2)随着射孔角度的增加,裂缝起裂和扩展过程中的流体压力及转向距离增加;随着x方向水平应力的增加,裂缝起裂和扩展过程中的流体压力增加;两个方向水平应力之差越大,裂缝转向距离越小。(3)随着时间的增加,裂缝区段数目的增速变慢,这与裂缝体积增加变快有关。  相似文献   
3.
洪晓东  杨亮  梁兵 《化学通报》2013,(9):795-799
本文综述了不同类型硫醇配体修饰金纳米粒子的合成方法以及功能性金纳米粒子在嵌段共聚物薄膜中的自组装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硫醇类配体修饰金纳米粒子的合成方法,包括Brust合成法、原位合成法、grafting from合成法、配体置换法、单晶模板法等。总结了硫醇基小分子或聚合物配体修饰的金纳米粒子与嵌段共聚物之间自组装的调控方法,如利用配体与嵌段共聚物组分的隔离作用、配体与嵌段共聚物组分形成的氢键作用、溶剂蒸气退火或热退火等诱导嵌段共聚物/纳米粒子复合薄膜自组装。展望了功能性金纳米粒子以及嵌段共聚物/金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将不同比例的多壁碳管(MWNTs)与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合物混合后,喷涂于n型ZnO半导体纳米线阵列上,制备了一种新型ZnO纳米线基MWNTs/PVDF热电复合材料.与以往采用价格昂贵的p型与n型单壁碳纳米管(SWNTs)与聚合物混合制备的复合热电材料特性相比,这种新型热电复合材料在降低制造成本的同时,利用分散于聚合物中MWNTs的一维电子传输特性及形成的大量界面势垒,加上ZnO半导体纳米线具有的较高载流子密度与迁移率,提高了复合热电材料中电子的输运特性,增加了材料对声子的散射强度.测试发现,在一定的温度梯度下,随着MWNTs添加质量百分比的增加,热电材料的温差电动势和电导率也随之增加,但其Seebeck系数变化量不大.研究表明,这种热电材料有望替代采用p型与n型SWNTs构建的SWNTs/PVDF复合热电材料.研究结果对开发超轻、无毒、廉价、可应用于各种微纳电子领域的新型电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Image deconvolution analyses showed that reversion of S-Al2CuMg precipitates occurred in an Al–Cu–Mg alloy during 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observations. A fraction of Mg and Cu atoms in the precipitates diffused into Al matrix due to electron beam irradiation at 300 kV, resulting in structural/chemical reversion of the precipitates. The structural reversion of the S-Al2CuMg precipitates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irradiation-induced displacement of atoms. The strong attraction between Cu and Mg atoms might assist the sub-threshold displacement of Cu atoms. One transitional structure is determined to be S′′-Al10Cu3Mg3, a precursor of S-Al2CuMg. Two other transitional structures, Al3CuMg and Al18Cu5Mg5 which have the same lattice parameters of a = c = 0.405 nm as that of S′′-Al10Cu3Mg3, but different b values, are suggested.  相似文献   
6.
《Nuclear Physics B》1988,298(3):445-457
To clarify the status of proposed causality arguments limiting the annihilation rate of monopoles, we present a three-dimensional model for the formation of monopoles connected by strings. The length distribution of the strings has been found using a Monte carlo simulation of the phase transition. The result is that long strings connecting monopoles are exponentially suppressed in agreement with 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of Mitchell and Turok [1]. The implications of our results for the monopole problem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7.
8.
张霞  陈莉  周春彬 《无机化学学报》2010,26(11):1934-1938
借助于PANI的还原性质,PANI/Fe2O3复合载体与AgNO3发生表面氧化还原反应,合成了Ag/PANI/Fe2O3复合纳米粒子。TEM和XRD结果表明,立方晶系纳米银的平均粒径10nm。FTIR结果表明,Ag与PANI及Fe2O3复合载体之间不存在化学键合作用,但由于PANI与Ag之间的电子相互作用,Ag/PANI/Fe2O3复合纳米粒子的FTIR吸收峰发生蓝移。Ag/PANI/Fe2O3复合纳米粒子对于间硝基苯磺酸钠的硼氢化钠还原反应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30min内间硝基苯磺酸钠的转化率达到86.77%。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DNA核酸适体检测氯霉素的荧光分析新方法。将前人筛选得到的80bp的氯霉素DNA核酸适体截短至40bp,实验发现截短并不影响核酸适体与氯霉素的结合能力。40bp的DNA核酸适体与另一条互补DNA链形成双链DNA,SYBR Green I荧光染料能插入双链并有强荧光发射,加入氯霉素后,氯霉素能和DNA核酸适体形成稳定的复合物,诱导DNA双链打开,SYBR Green I释放,荧光降低。实验结果显示:在10~200μmol/L范围内,荧光降低百分数和氯霉素之间有良好线性关系,检测限为6μmol/L。  相似文献   
10.
爆轰法合成碳包覆镍纳米颗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自制的负氧平衡复合炸药前驱体,在密闭容器中充氮气保护下爆轰合成了碳包覆镍纳米颗粒。利用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透射电镜和拉曼光谱等技术,对爆炸产物的组成成分、结构形貌等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爆轰产物主要由具有面心立方结构的镍晶核和碳元素构成,此外还含有其它微量元素;合成的纳米颗粒呈球形或椭球形状,颗粒尺寸主要分布在10~25 nm范围,包覆的碳壳厚度约1~2 nm,核壳结构完备。结合观测结果,对爆轰法合成碳包覆纳米颗粒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