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55篇
化学   729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1篇
物理学   9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发现在催化量二茂铁亚胺环钯化合物催化下,芳基氯化汞可在湿和条件下偶联 ,以中等或高的收率生成联芳烃。对于铑盐不能催化偶联的邻位取代苯基氯化汞和 α-基氯化汞,在此体系中亦可发生偶联。以HMPA为溶剂,在x = 0.025(摩尔分 数)化合物1或2催化下与2.0当量氯化锂存在时,得到最好的催化效果。  相似文献   
42.
<正> 尼龙1010作为工程塑料在我国有很多应用,为进一步适应工业发展的需要,我们初步研究了一系列熔融淬火的尼龙1010薄膜样品,在不同的条件下退火,考察了它们的红外光谱与密度的变化;找到了红外光谱吸光度与密度有线性关系的谱带1007cm~(-1),进而得到了尼龙1010无定形密度的外推值;对吸光度与密度线性关系较差的940cm~(-1)谱带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3.
手性胺类化合物广泛应用于手性拆分,药物、天然产物和手性配体的合成[1];因此,此类物质的不对称合成方法学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化学家们极大的兴趣.有机金属试剂与亚胺的不对称加成反应是合成手性胺类化合物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手性配体催化的二烷基锌对醛的不对称加成反应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有机金属化合物与亚胺的不对成加成反应的研究报道却还不多,尤其是催化量的反应体系[2].本文报导了一个新的催化体系--含有N,P配位原子二茂铁基配体*Cu(OTf)2*Et2Zn*亚胺,在6%的手性配体1[3]存在下,给出产物的ee值和化学产率分别高达96%和95%.  相似文献   
44.
介绍一种简单方便地合成O-二异丙氧磷酰基丝氨酸(或苏氨酸或酪氨酸)的方法.其中O-二异丙氧磷酰基-L-丝氨酸(或苏氨酸)可从对应的N-磷酰化-L-丝氨酸(或苏氨酸)利用磷酰基N→0迁移的性质并在超声辅助下合成,而N-二异丙氧磷酰基-L-丝氨酸(或苏氨酸)的合成由L-丝氨酸(或苏氨酸)在次氯酸钠的水溶液中高收率地获得.O-二异丙氧磷酰基酪氨酸的合成可通过铜盐同时保护氨基和羧基,使用二异丙基磷酰氯为磷酰化试剂磷酰化,用硫化氢脱铜保护制备.  相似文献   
45.
作为一种非金属聚合半导体,石墨相氮化碳(g-C3N4)具有特殊的能带结构、可见光响应能力以及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生产成本低等特点,因而已成为目前光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由于g-C3N4被光激发的电子与空穴极易复合,导致g-C3N4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并不理想.而助剂修饰是实现光生载流子有效分离以提高光催化活性的有效途径.众所周知,贵金属Pt可以作为光催化产氢的反应位点,但高昂的成本限制了它的实际应用.所以,开发高效的非贵金属助剂很有必要.近年来,NiS作为优良的电子助剂在光催化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大量研究表明,NiS可以作为g-C3N4的产氢活性位点用于提高其光催化产氢性能.NiS助剂主要是通过水热、煅烧和液相沉淀的方法修饰在g-C3N4的表面上.相较而言,助剂的光沉积方法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例如节能、环保、简易并且能够实现其原位牢固地沉积在光催化剂的表面.然而g-C3N4光生电子和空穴强还原和氧化能力容易导致像Ni^2+的还原和S^2-的氧化等副反应发生,因此NiS助剂很难光沉积在g-C3N4材料表面.本文采用硫调控的光沉积法成功合成了NiS/g-C3N4光催化材料,该法利用g-C3N4在光照条件下产生的光生电子结合S以及Ni^2+生成NiS,然后原位沉积在g-C3N4表面.由于E0(S/NiS)(0.096 V)比E0(Ni^2+/Ni)(-0.23 V)更正,所以NiS优先原位沉积在g-C3N4表面.因此,硫调控的光沉积法促进了NiS的生成,并抑制了金属Ni等副反应的形成.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NiS/g-C3N4的表面化学态,表明该方法能成功地将NiS修饰在g-C3N4的表面,这也得到透射电镜和高分辨透射电镜结果的证实.光催化产氢的结果表明,NiS/g-C3N4光催化剂实现了良好的光催化性能,其最优产氢速率(244μmol h^?1 g^?1)接近于1 wt%Pt/g-C3N4(316μmol h^?1 g^?1).这是因为硫调控的光沉积法实现NiS助剂在g-C3N4表面的修饰,从而促进光生电子与空穴的有效分离,进而提高光催化制氢效率.此外,在该方法中,NiS的形成通常在g-C3N4光生电子的表面传输位点上,因此也能够使NiS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以提高界面产氢催化反应速率.电化学表征结果也进一步证明NiS/g-C3N4光催化剂加快了电子与空穴的分离和转移.更重要的是,这种简易且通用的方法还可以实现CoSx,CuSx,AgSx对g-C3N4的助剂修饰,并且都提高了g-C3N4的光催化产氢性能,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为高效光催化材料的合成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6.
荧光光谱法研究磷酰化5,7-二羟基黄酮与ctDNA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溴化乙锭(EB)为荧光探针,研究了磷酰化5,7-二羟基黄酮与ctDN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磷酰化5,7-二羟基黄酮与ctDNA间存在相互作用。随着温度的升高,磷酰化5,7-二羟基黄酮对ctDNA-EB体系的荧光猝灭常数降低,磷酰化5,7-二羟基黄酮可与ctDNA形成复合物,此猝灭过程为静态猝灭。根据Stern-Volmer方程,算出25℃及37℃下磷酰化5,7-二羟基黄酮对ctDNA-EB体系的荧光猝灭常数分别为Kq1=30 860 L/mol及Kq2=27 760 L/mol,并且算出它与ctDNA结合的平衡常数为KM=2.39×107L/mol。  相似文献   
47.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中药中痕量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AFS-2202a型双道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采用高压溶样的消解方式,在选定的仪器工作条件下,建立了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测定中药中痕量砷的测定方法。同时,研究了硼氢化钾浓度,光电管负高压,灯电流,载气流量,屏蔽气流量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在选定实验条件下,以工作曲线法测定了三种中药样品中痕量砷含量,国家标准物质桃叶(GBW08501)验证结果与推荐值一致。砷的工作曲线在0~80.0 μg·L-1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If=8.99×c-1.16, 相关系数为0.999 9,检出限为0.069 μg·L-1。  相似文献   
48.
壳聚糖负载贵金属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鹏  刘蒲  王向宇  李利民 《化学进展》2006,18(5):556-562
壳聚糖负载的贵金属催化剂显示了高催化活性和高选择性,已被用于氧化反应、氢化反应、烯丙基取代反应、羰基化反应、Suzuki和Heck偶联反应、烯烃的不对称二羟基化反应及有机醛、酮的合成反应体系中。本文对其制备方法、可能结构及其在各种反应体系中的催化性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9.
含氮配位基团的二茂铁衍生物的环钯化合物在有机合成、催化等领或有着重要的应用,尽管目前已经合成了从多的二茂铁环钯化合物,但其中绝大部分为外消旋体。二茂铁是引入平面手性的理想骨架,通过经典的拆分方法或利用光学纯的二茂铁配体进行不对称环钯化反应可得到具有平面手性的二茂铁环钯化合物,研究发现,利用平面手性的二茂铁环钯化合物与金属汞嘲、锡等的金属转移反应可方便地制备平面构型保持的手性环汞、环锡化合物;还可将它们用于外消旋氨基酸的手性拆分及催化不对称Claisen重排反应(ee值最高可达95%)。  相似文献   
50.
参照文献方法合成了5-甲基-3-二茂铁基吡唑,首次培养得到了它的单晶.在其固态结构中,四个相邻的二茂铁衍生物分子在杂环间的N…H-N氢键作用下,互相连接而成一个少见的十二元氢键环.对标题化合物在DMF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