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55篇
化学   730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1篇
物理学   9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对生物滤池中不同高度的生物膜和出水悬浮物的碳氢氮三元素和红外光谱进行了分析比较.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悬浮物的无机成份比生物膜高.悬浮物和生物膜的红外吸收光谱图主要由蛋白质的吸收带、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带组成.1655 cm-1处的吸收峰为酰胺Ⅰ带,是C=O的伸缩振动,1542 cm-1的吸收峰是酰胺Ⅱ带,是N-H的弯曲振动和C-N的伸缩振动,1240 cm-1是酰胺Ⅲ带,是C-N的伸缩振动和N-H的弯曲振动引起的.1460 cm-1处的吸收峰为CH3和CH2的弯曲振动峰.悬浮物的蛋白质特征峰强度比生物膜低,而1050cm-1处的吸收峰强度比生物膜大.  相似文献   
12.
电流密度对钙磷沉积层组成和结构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X射线衍射、激光拉曼光谱以及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等技术研究了电化学沉积钙磷陶瓷过程中 ,电流密度对电沉积层组成和结构的影响 .实验表明阴极表面得到的沉积物是几种钙磷盐组成的混合物 ,且其成份随电流密度的改变而发生较大的变化 .在电解液温度为 75℃条件下 ,当控制电流密度较低时 ,沉积层主要由CaHPO4· 2H2 O (DCPD)和Ca8H2 (PO4) 6· 5H2 O (OCP)组成 ;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 ,阴极表面逐渐生成Ca3 (PO4) 2 ·nH2 O (TCP)和Ca10 (PO4) 6(OH) 2 (HAP) .当电流密度大于 5mA/cm2 时 ,电沉积层的主要成份为羟基磷灰石 (HAP) .  相似文献   
13.
14.
孟祥茹  徐虹  潘彦  侯红卫 《结构化学》2003,22(3):359-362
采用水热法用Ni(NO3)26H2O和异烟酸制备出了一种新的由配合物形成的三维超分子体系—[Ni(C6H4O2N)2(H2O)4],并通过X射线衍射对其晶体结构进行了测定。 该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ī, 所得晶胞参数为: a = 6.9228(4), b = 9.6664(19),c = 6.322(1) , a = 96.86(3), b = 113.33(3), g = 110.35(3)°, V = 347.6(1) 3, Z = 1, Mr = 374.98, Dc = 1.791 g/cm3, F(000) = 194, m = 1.443 mm-1。用1362个可观察的 (I > 2s(I))衍射点,修正123个结构参数, 最终偏离因子R = 0.0444,wR = 0.1271。在组成该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单元[Ni(C6H4O2N)2(H2O)4]中,Ni处于1个稍微拉长的八面体的中心; 各个结构单元之间通过氢键OH…O相互连接,形成了无限伸展的具有层状结构的三维超分子体系。 另外,从差热及热重曲线可以看出,该化合物加热到154 ℃时开始分解, 首先失去4个H2O,再失去2个异烟酸根,最后残余物为NiO。  相似文献   
15.
潘慧云 《化学学报》1985,43(10):911-917
本文用WIGNER-KIRKWOOD微扰展开法来推导分子阻障内旋转配分函数的近似表示式,准确到h[2]项,所得公式只包含两个参量(即分子自由旋转配分函数Qf和势垒高度UO与kT之比值)并可用BESSEL函数来表示,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内旋转转动惯量较大,温度较高这一实用上最为重要的范围内,根据本文中所得公式,对任意的Qf值和U0/kT值,可直接算得阻障势能所产生的熵的修正值(Sir-Srir)/k,比用数值求解法较为简单而准确,如计及微扰展开的高次项,还可以在整个温度范围内取得良好的数值结果。不仅如此,本文所得出的解析公式容易推广到多维运动的情况中去,因此较PITZER的数值求解法具有更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5-羟色胺在碳纤维微电极上的电化学测定及伏安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5 羟色胺在Na2HPO4 KH2PO4(pH6.0)缓冲溶液中,于自制的碳纤维微电极上的伏安行为。在此缓冲溶液中5 羟色胺有一对氧化还原峰,峰电位分别为0.2V和0.4V。峰电流与5 羟色胺的浓度分别在4.0×10-6~4.0×10-5mol/L和5.0×10-6~5.0×10-5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4.70×10-6mol/L和1.76×10-6mol/L。同时利用多种电化学方法求出了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7.
无机胺合成ZSM-5沸石的结构表征和催化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别以氨水和正丙胺为模板剂 ,在 177℃温度下静止晶化 5 0小时 ,合成出ZSM - 5沸石分子筛 .经XRD和IR测试 ,两者具有基本相同的结构 ;TG -DSC分析证明 ,两者都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 .由于有机胺易氧化分解 ,故使得后者的腔内包含物氧化放热峰前移约 4 0℃ .合成的ZSM - 5沸石经用不同离子交换后 ,用于催化己烷芳构化反应  相似文献   
18.
1-[二-(4-氟苯)甲基]-4-取代哌嗪是一类重要的药物中间体,随着哌嗪环4-位引入不同的取代基可以产生不同的生物活性,如治疗偏头痛药物氟桂利嗪、洛美利嗪,抗氧化剂[1,2]、钙拮抗剂[3]、癌症治疗中多种抗药性的调节剂(modulator of MDR)[4,5]等;此外,含有酰基结构单元的哌嗪衍生物具有降压活性,如哌唑嗪等[6,7].因此根据药学上的拼合原理,我们以哌嗪为母体,采用哌嗪环先引入二-(4-氟苯)甲基后引入酰基的策略,设计合成了九个未见文献报道的1-[二-(4-氟苯)甲基]-4-酰基取代哌嗪类衍生物(4a~4i),如下图所示,其结构用红外、质谱、核磁、元素分析进行了分析表征,并总结了其波谱特征.此类化合物对治疗偏头痛和高血压的活性研究正在进行之中.  相似文献   
19.
不对称催化合成是现代有机化学中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不对称催化的核心问题是手性催化剂的设计与合成,而绝大多数手性催化剂是由中心金属和手性配体组成的,因此手性配体的设计与合成是实现不对称催化的关键.近年来,以二茂铁为骨架的手性化合物作为一类重要的手性配体引起了化学家们极大的兴趣[1,2],这是由二茂铁的大体积、刚性结构、易衍生等特点所决定的[3].本文报道了一系列含有二茂铁基的氮杂环丙醇手性配体的合成及其在醛的不对称烷基化反应中的应用.以便宜、易得的L-丝氨酸1为原料,经过酯化、缩合、还原氨化、关环,最后与四氢锂铝或格氏试剂反应生成手性配体5a~5j.将手性配体用于催化二乙基锌与芳香醛的不对称加成反应,在最佳条件下,手性配体5j给出产物的ee值和化学产率分别高达98.8%和98%.这些配体在其他的不对称催化反应中的应用正在考察之中.  相似文献   
20.
A novel super molecule [Na(C60H80O12)]+[Au(SCN)4]- was obtained by extraction of calix[4] arene (L) for an aqueous solution containing [AuCl4]-, and NaCl into CH2Cl2. The crystal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title super molecule were characteriz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IR and 1H NMR spectra. The X-ray single crystal structur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crystal was Tetragonal system with space group P4/n and the unit cell parameters were as follows: a=2.880 8(18) nm, b=2.880 8(18) nm, c=2.292 4(5) nm, and final R indices [I>2σ(I)]: R1=0.048 5, wR2=0.106 1. CCDC: 2432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