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90篇
化学   427篇
晶体学   10篇
物理学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脉冲激光法制备修饰纳米Eu_2O_3/聚苯胺导电杂化薄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焦脉冲激光法(PLA-IT/SFL)制备修饰纳米Eu2O3/聚苯胺有机溶胶及其杂化薄膜材料。考察了制备条件对修饰纳米Eu2O3/聚苯胺有机溶胶荧光性能的影响。TEM显示Eu2O3粒子粒径约为15 nm且其在聚苯胺中有较高的稳定性。荧光光谱表明该杂化薄膜材料在紫外光照射下发出强烈的红光,且荧光强度达2.53×105a.u。杂化薄膜材料的电导率为1.13×10-2S.cm-1。热分析表明该杂化薄膜比导电性聚苯胺(PAN-HCSA)薄膜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该杂化薄膜材料可望用于电致发光领域。  相似文献   
52.
以乙酸和乙酸铵为配体,合成了新颖发光稀土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其结构为NH4[RE(Ac)4.H2O](RE=Tb或Eu).结果表明,配合物中羧基以螯合、双齿和单齿方式与稀土离子配位;并通过荧光光谱分析、荧光寿命研究了其发光性能,配合物能发射强的稀土离子的特征荧光且有较长的荧光寿命.  相似文献   
53.
在氧化铟锡( ITO)导电玻璃表面电泳沉积制备ZnO-C60和ZnO-MWCNT复合涂层电极,经后续热处理增强其结合强度,通过SEM观察2种电极复合涂层的表面形貌,并使用CHI 705电化学分析仪和PMI-E电致化学发光系统测定其光电性质.结果表明,ZnO-C60复合涂层电极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在可见光辐照下,该电极显示...  相似文献   
54.
现代教育技术在大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如何在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更好地整合现代教育技术与大学化学教学,使大学化学教学与时俱进,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最优化。  相似文献   
55.
以四磺酸铝氯酞菁1为原料,采用氨基转化法,经磺酰氯化和Hinsberg磺酰胺化反应合成四磺酰铝氯酞菁2和四(6-氨基己酸磺酰基)铝氯酞菁3,产物结构经元素分析,IR,1HNMR和MS-ESI表征。3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与两亲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聚-L-赖氨酸(PEG-b-PLL)通过静电自组装,形成负载3的聚合物纳米粒子3/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明3/m具有球形核壳结构,直径约为10~20 n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3/m的光物理性质。通过对不同孵育时间的人脐带血内皮细胞(HUVEC)摄取药代动力学测定3/m细胞摄取率和MTT法评价3/m的离体光动力活性,相对自由酞菁3,3/m的细胞摄取率大大提高,且提前1 h达到最高浓度,而且细胞抑制率明显增大,约为3的2倍。  相似文献   
56.
建立了测定食品中细菌三磷酸腺苷(ATP)的生物发光分析方法.生物发光原理基于萤光素酶、虫萤光素、氧气、ATP和Mg2+的催化氧化反应.产生的光信号强度与ATP含量成一定关系.考察了各种物理化学参数对反应的影响.反应体系最优化条件:pH 7.4、牛血清白蛋白(BSA)浓度为1.0 g/L和室温反应.方法检出限为1.0×10-12mol/L,线性范围1.0×10-9~1.0×10-11mol/L,分析时间30 min,批内变异和批间变异分别小于4%和5%.研究了部分食品中细菌检测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应用于糕点和饮料样品中细菌的测定,加标回收率范围为82.1%~115%.检测结果与传统培养方法检测结果相关性良好.  相似文献   
57.
通过原位强碱诱导下的脱氯化氢缩合聚合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纳米TiO2含量的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纳米二氧化钛(PMOCOPV/TiO2)光电复合材料。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证实了在纳米TiO2表面的包覆层为PMOCOPV。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随着TiO2含量的增加PMOCOPV/TiO2纳米复合材料的吸收强度提高。高分辨透射电镜观察发现PMOCOPV/TiO2是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粒子,直径约30 nm,其中PMOCOPV包覆层的厚度约为8~10 nm。荧光光谱研究表明,PMOCOPV/TiO2纳米复合材料的最大发射波长随着TiO2含量的增加发生红移,荧光寿命约为1 ns,且随着TiO2含量的增加荧光强度和荧光寿命得到显著提高,并通过PMOCOPV/TiO2纳米复合材料中的激子离化和电荷传输过程以及复合材料中的电势能级探讨了PMOCOPV/TiO2的荧光量子效率和荧光强度增加的机理。  相似文献   
58.
以1-氯萘为溶剂,3-戊氧基邻苯二甲腈与TICl4经高温缩合反应制备四-α-(戊氧基)钛氧酞菁(2);2与邻苯二酚反应合成了新型轴向取代邻苯二氧-四-α-(戊氧基)钛酞菁配合物,其结构经荧光光谱,UV-Vis,1H NMR,IR,MS和元素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59.
设计并合成了四取代杯[4]芳烃酰乙醇胺及其Eu3 配合物(3),其结构经UV-vis,1H NMR,IR,Ms和元素分析表征.3表现出良好的Eu3 特征荧光.  相似文献   
60.
一类新型高荧光性类水滑石(Al-HTLc)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文贡  陈鸿 《中国科学B辑》2008,38(3):218-225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组装得到一类将铝离子(Al^3+)量减少到一定值的镁铝型类水滑石,并使分散于其镁铝水滑石板层上的铝离子与板层间溶于亲油性阴离子中的计量8-羟基喹啉(8-HQ)配位,获得一类新型高荧光性类水滑石(Al-HTLc).采用荧光光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RD、XPS和热分析等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该Al-HTLc在紫外光下可发出荧光强度高达4.9×10^5(a.u.)的强烈蓝绿色荧光(487nm),荧光寿命为21.24ns,光量子产率为67%,高于纯8-羟基喹啉铝(Alq3),且具有更高热稳定性,有望作为一类高性能的新型荧光材料而获得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