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86篇
化学   139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12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5篇
物理学   6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41.
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HTR-PM)的堆芯为散体结构,石墨砖间的大量窄缝构成了氦气的旁流通道,会影响堆芯的流量、温度分布以及反应堆的安全性,是HTR-PM热工设计中的一个重点。本文利用商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研究了HTR-PM侧反射层单条竖向窄缝的旁流问题,在确认球床、底反射层、窄缝等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整体模型,分析了不同窄缝入口旁流量对堆芯流量、温度等主要参数的影响和流动规律,为后续旁流问题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2.
研究了JFNK框架下高温堆中子扩散问题的求解方法。研究结果表明,JFNK方法在求解与源迭代相同形式中子扩散方程时,相对残差下降趋势为逐渐加快并趋于稳定,有利于更高求解精度的实现。使用通量归一化附加方程可以获得更好的JFNK非线性迭代特性,但在算例中其部分牛顿修正方程求解时间偏多,总计算时间高于显式有效增殖系数附加方程法,需要研究更高效的JFNK预处理方法对线性求解环节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43.
钴基双金属氧化物MCo2O4(M=Ni、Zn、Mn等)既继承了单一钴金属氧化物(Co3O4、CoO等)高比容量的优点,又引入了新的改性金属元素用于改善其导电性差、倍率性能不佳等缺点,是一种潜在的新型电化学储能材料。本文分类介绍了NiCo2O4、ZnCo2O4、MnCo2O4等钴基双金属氧化物及其复合物的现有研究(包括制备方法、形貌结构、颗粒尺寸及其电化学性能),阐述了改性手段的可能性机理,并对钴基双金属氧化物后续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4.
以二甘醇和邻苯二酚为原料制得二苯并-18-冠-6;以多聚磷酸为催化剂和溶剂,将二苯并-18-冠-6与叔丁醇反应实现叔丁基化;利用正庚烷重结晶对叔丁基化反应产物进行纯化,得到4,4′-二叔丁基二苯并-18-冠-6和4,5′-二叔丁基二苯并-18-冠-6两种对称的二叔丁基二取代苯并冠醚产品.利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表征了二叔丁基二取代苯并冠醚产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45.
酯交换生物柴油的柱层析分离纯化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文冠果油通过酯交换法制备的粗生物柴油为原料,采用柱层析进行精制纯化,然后利用气相色谱、GC-MS、红外光谱和1 H核磁共振等分析产物的成分。粗油经柱层析分离出两个馏分:石油醚洗脱馏分(A1),主要是由文冠果油经酯交换反应得到的生物柴油,包括亚油酸甲酯、油酸甲酯等;甲醇洗脱馏分(A2)主要是甘油馏分,是油脂酯交换反应的副产物。结果表明:由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后,生物柴油的纯度由原来的77.51%提高到93.87%,生物柴油的回收率也高达91.04%;红外光谱和1 H核磁共振的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柱层析能够有效地提高生物柴油的纯度,为工业化纯化生物柴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6.
王爱星  刘义保  房超 《物理学报》2012,61(5):53102-053102
通过研究HOCl分子高激发振动态的动力学势, 明确了该体系的动力学特点. 研究表明, 在O-Cl伸缩模式和H-O-Cl弯曲模式间存在2:1 Fermi共振的动力学模型下, H-O伸缩振动模式对于上述两种振动模式的动力学势有显著影响, 且这种影响随Polyad数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作为定量研究, 还研究了Polyad数为24时该分子体系的动力学势与各能级的相空间轨迹. 分析表明, 相空间轨迹与动力学势中的动力学不动点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此外, 将该Polyad数下的动力学势中的能级按照相空间轨迹的作用量积分进行分类, 明确了这些能级所处的量子环境.  相似文献   
47.
燃料电池是以碳氢化合物为燃料的一种新型、清洁的发电装置,而其中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由于具有可快速启动的优点而可应用于机动车等领域。所用的质子交换膜需要具有高的质子传导性、低的甲醇/水渗透性、好的机械和热稳定性以及合适的价格等特点,但目前已经工业化的Nafion膜并未能全部满足上述要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目前已经开发了多种新的质子交换膜。本文对其中的磺化嵌段型聚醚砜、磺化嵌段型聚酰亚胺和苯乙烯基嵌段共聚物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与Nafion膜和相应的无规共聚物的性能进行了比较。最后展望了嵌段共聚物在质子交换膜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8.
热化学循环分解水制氢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平  于波  陈靖  徐景明 《化学进展》2005,17(4):0-650
热化学循环分解水制氢是利用核能或太阳能进行大规模、无污染制氢的有前景的方法 ,已经提出了多种流程.本文对热化学制氢流程及其评价标准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碘硫循环、UT-3循环和Westinghouse循环等先进流程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9.
再生燃料电池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传统二次电池(铅酸蓄电池、锂电池)相比,再生燃料电池在储能时间、能量密度、使用寿命和环境保护方面占有优势,可广泛应用于航天、军事领域和现场蓄能系统。本文介绍了再生燃料电池的原理、分类和应用情况,详细阐述了再生燃料电池双效电极和双效电极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以及水热管理的研究进展,指出再生燃料电池的不足之处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0.
齐亮  谢晓峰  徐景明  周其凤 《化学进展》2006,18(12):1725-1734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的开发设计日渐成为燃料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利用数学模型对内部传递现象进行数值模拟,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而且对结构设计和操作条件优化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本文基于两相流模型和CFD(computer fluid dynamics)技术的应用,综述了电池内部绝大多数的传递过程,特别是近些年开发的电池内部与水相关的传递过程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并以二者的相互联系加以组织。这些模型思想综合考虑了微观传递机理,描述了电池内复杂的传递现象并提供了相应的数值模拟方法和模型验证方法。这些方法能够加深人们对电池内部传质现象的理解,而其实用意义在于能够指导设计和优化电池结构、提高电池的体积和重量比能量密度和缩短开发周期和大幅度降低开发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