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25篇
化学   483篇
晶体学   5篇
力学   4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7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以对甲氧基苯胺为起始原料,经重氮化、亲电加成、取代成醚和酰氯化系列反应制得具有连续柔性亚甲基(五个)的偶氮苯长链小分子(3);再通过酯化反应将3接枝到聚乙烯醇(PVA)分子链上,合成了具有光响应行为的偶氮苯基长链小分子功能化聚乙烯醇(4),其结构经FT IR表征。并对4进行了UV-Vis、 DSC和 TG分析。结果表明:经偶氮苯化合物功能化PVA的最大分解峰推迟了120 ℃,热稳定性显著提高;分别经过30 s和3 min的紫外光和可见光照射后,偶氮苯官能团发生顺反异构转化,表明功能化PVA具有可逆光致异构化行为。  相似文献   
212.
煤层气(矿井瓦斯)是一种有望替代传统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的非常规气体. 作为可得的清洁能源,它的利用被认为是节能和经济的选择. 在本工作中,非金属原子X(X=H,O,N,S,P,Si,F,Cl)修饰的石墨烯(Gr)被用来代表具有结构异性的煤表面模型.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系统地研究了煤层气组分Y(Y=CH4,CO2,H2O)在非金属原子修饰石墨烯上的吸附作用. 结果表明Y在非金属原子修饰石墨烯上的吸附均为物理吸附. 态密度和差分电荷密度共同表明了这种弱的相互作用.其中,H和Cl对CH4的作用较大; N、O、F、Cl对CO2的作用较强; N,Cl对H2O的影响不容忽视. 总的来说,吸附能大小依次为:H2O>CO2>CH4. 因此,在CH4富集的煤层里注入H2O或CO2可以与CH4形成竞争吸附,进而提高煤层气采收率. 本工作提供了在分子水平下煤层气与非金属原子修饰石墨烯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详情,并为煤层瓦斯的开采与分离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213.
煤层气(矿井瓦斯)是一种有望替代传统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的非常规气体. 作为可得的清洁能源,它的利用被认为是节能和经济的选择. 在本工作中,非金属原子X(X=H,O,N,S,P,Si,F,Cl)修饰的石墨烯(Gr)被用来代表具有结构异性的煤表面模型.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系统地研究了煤层气组分Y(Y=CH4,CO2,H2O)在非金属原子修饰石墨烯上的吸附作用. 结果表明Y在非金属原子修饰石墨烯上的吸附均为物理吸附. 态密度和差分电荷密度共同表明了这种弱的相互作用.其中,H和Cl对CH4的作用较大; N、O、F、Cl对CO2的作用较强; N,Cl对H2O的影响不容忽视. 总的来说,吸附能大小依次为:H2O>CO2>CH4. 因此,在CH4富集的煤层里注入H2O或CO2可以与CH4形成竞争吸附,进而提高煤层气采收率. 本工作提供了在分子水平下煤层气与非金属原子修饰石墨烯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详情,并为煤层瓦斯的开采与分离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214.
煤层气(矿井瓦斯)是一种有望替代传统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的非常规气体. 作为可得的清洁能源,它的利用被认为是节能和经济的选择. 在本工作中,非金属原子X(X=H,O,N,S,P,Si,F,Cl)修饰的石墨烯(Gr)被用来代表具有结构异性的煤表面模型.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系统地研究了煤层气组分Y(Y=CH4,CO2,H2O)在非金属原子修饰石墨烯上的吸附作用. 结果表明Y在非金属原子修饰石墨烯上的吸附均为物理吸附. 态密度和差分电荷密度共同表明了这种弱的相互作用.其中,H和Cl对CH4的作用较大; N、O、F、Cl对CO2的作用较强; N,Cl对H2O的影响不容忽视. 总的来说,吸附能大小依次为:H2O>CO2>CH4. 因此,在CH4富集的煤层里注入H2O或CO2可以与CH4形成竞争吸附,进而提高煤层气采收率. 本工作提供了在分子水平下煤层气与非金属原子修饰石墨烯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详情,并为煤层瓦斯的开采与分离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215.
高秀峰  李永生  姜艳霞 《分析化学》2006,34(Z1):220-222
在荧光毛细分析法(FCA)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用于DNA快速检测的DNA-FCA法.在毛细管内表面将DNA探针固定化,制成荧光毛细生物反应器(DNA-CBR).测定时,用DNA-CBR吸入含Cy-5标记的靶DNA样品液进行杂交反应,然后在646 nm激发波长、664 nm发射波长下进行荧光测定;Cy-5标记的靶DNA浓度在0.1~1.0 μmol/L之间线性良好(y=139.73x+39.613,r=0.9985);RSD<5.5%;检出限为0.17 pmol,样品用量10 μL;DNA-CBR能够重复使用6次.本方法可用于靶DNA的定性和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216.
异丁烯氢甲酰化用负载型PPh3-Rh-Co/SiO2配合物高效催化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敏  徐士伟  储伟  陈贵斌 《分子催化》2005,19(6):486-489
制备了SiO2担载的Rh-Co双金属配合物催化剂,用FT-IR、TPR和TPD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用异丁烯氢甲酰化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的性能.结果表明,Co和Rh之间存在协同效应,这种协同效应可以促进二者在载体表面的分散;可以促进催化活性物种前驱物数量的增加,从而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氢甲酰化反应产物中没有副产物特戊醛的生成;经过研究和优化,高效催化剂在2.5 MPa反应压力下5 b内异戊醛的平均产率可达1257.5 mol/mol-Rh·h.  相似文献   
217.
航空煤油裂解产物燃烧机理构建与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航空煤油典型裂解工况的裂解产物,本文提出了以2.99%氢气、45.05%甲烷、36.96%乙烯、0.76%环己烯、8.89%甲苯和5.35%正十二烷(摩尔分数)的六组分煤油裂解产物替代模型,构建了包含323个物种,1544步反应的化学动力学机理。使用Chemkin-pro程序进行宽温度范围裂解产物的动力学模拟,点火延迟模拟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点火延迟敏感性分析的结果表明HO_2+OH=H_2O+O_2是机理中的关键反应,同时燃烧中间产物与氧气、HO_2和OH自由基的反应也对点火影响较大。该机理模拟精度较高,能够较好的再现航空煤油裂解产物的燃烧特性。  相似文献   
218.
柳福提  张淑华  程艳  陈向荣  程晓洪 《物理学报》2016,65(10):106201-106201
本文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结合非平衡格林函数的方法, 对 (GaAs)n(n=1-4)直线原子链与Au(100)-3×3两半无限电极耦合构成Au-(GaAs)n-Au纳米结点的电子输运性质进行了第一性原理计算. 在各结点拉伸过程中, 对其结构进行了优化, 得到各结点稳定平衡结构时Ga-As的平均键长分别为0.220, 0.224, 0.223, 0.223 nm, 平衡电导分别为2.328G0, 1.167G0, 0.639G0, 1.237G0; 通过对结点投影态密度的计算, 发现电子传输主要是通过Ga, As原子中px与py电子轨道相互作用形成的π键进行的. 在0-2 V的电压范围内, 对于(GaAs)n(n=1-3)的原子链的电流随电压增大而增大, I-V曲线呈线性关系, 表现出类似金属导电行为; 对于(GaAs)4原子链在0.6-0.7 V, 0.8-0.9 V的电压范围内却存在负微分电阻现象.  相似文献   
219.
基于极小反应网络(MRN)方法,在燃烧机理的化学分辨率(化学物种数)确定的条件下,构建了极小反应网络的苯、甲苯、乙苯和丙苯通用复杂燃烧反应机理,机理分别由22个物种和35个反应、 27个物种和42个反应、 32个物种和58个反应以及36个物种和68个反应组成.建模方法是在极小网络C3机理基础上增加5个物种和14个反应构建苯燃烧机理,增加7个物种和15个反应得到甲苯燃烧机理;在苯燃烧机理基础上增加4个物种和8个反应构建乙苯燃烧机理,增加3个物种和7个反应得到丙苯燃烧机理.各个机理均采用Arrhenius方程的双参数形式(A, E)描述反应的速率常数.通过点火延迟时间和层流火焰速度的动力学模拟与实验结果的对比,验证各个燃烧反应机理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20.
检测尿中磺酸化胆汁酸(SBA)的浓度可判断人体肝胆系统是否正常。基于双酶催化反应和微量荧光毛细管分析技术,建立了一种新的用于尿中SBA测定的灵敏、准确、简便的微量荧光分析法。方法基本原理为:SBA在胆汁酸磺酸酯酶(BSS)催化作用下水解而脱磺酸基,生成3β-羟胆汁酸;后者在氧化型辅酶-βNAD 存在下,由3β-羟类固醇脱氢酶(3-βHSD)催化而转化为3-酮胆汁酸,同时-βNAD 被还原成NADH;通过NADH的荧光强度来定量SBA。本方法样品无需预处理,测定全过程仅需10 min。荧光强度与SBA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3.0~50μmol/L,方法检出限为2.2μmol/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