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   18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查尔酮及其衍生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多种药物植物中的1,3-二苯基丙烯酮化合物,大多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本文以2-噻吩甲醛和4-氟苯乙酮为原料,经3步反应,以较高收率合成了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哌嗪取代噻吩查尔酮衍生物(3a~3f),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HR-MS(ESI)表征。以地塞米松作阳性对照,采用细菌脂多糖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炎症模型对3a~3f的体外抗炎活性进行了初步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3d和3e能有效抑制炎症因子NO的生成(IC50分别为15.24 μM和19.05 μM)。  相似文献   
12.
环状羰基化合物包括环状酮、内酯及内酰胺,这类化合物的α-C(sp~3)-H芳基化反应是C-H官能团化反应中的重要类型,其构建C(sp~3)-C(sp~2)键的高效性受到有机化学家和药物化学家的广泛关注,在有机合成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已有许多关于环状羰基化合物α-C(sp~3)-H芳基化反应的报道,本文主要对近二十年来这类反应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对海洋放线菌S592的次级代谢产物以及体外抑菌活性进行研究.将菌株S592进行大量发酵,采用色谱方法对菌株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技术对所获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测定化合物的体外抑菌活性.从海洋放线菌S592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含2个螺环抗生素lobophorin类化合物,1个环肽类化合物,2个苯甲酰胺类化...  相似文献   
14.
陈蕾  李剑峰  邵立东  赵庆  黄章杰 《化学通报》2021,84(11):1141-1149
石墨烯是碳材料家族新兴成员之一,因其具有化学性质稳定、良好生物兼容性、催化性、零带隙、特殊的电子能带等特点而受到科学家们广泛关注。 石墨烯特殊的六元环基底平面对很多分子、离子具有亲和性,可通过非共价键或共价键将目标物质富集于表面,大多数情况下被吸附的物质在特定条件下易解吸且不会引起其结构和性质的改变。 石墨烯因而在生物成像、生物医学、光催化、生物传感、药物载体和释放、 环境等方面应用前景广阔。 本文主要论述石墨烯和它的衍生物在生命大分子( 蛋白质和核酸) 分析化学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去氢木香内酯是一种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倍半萜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药材云木香中。去氢木香内酯与伯胺化合物经Michael加成反应,合成得到5个新的去氢木香内酯衍生物(1~5),其结构均经1H NMR、13C NMR和LC-MS确证。采用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模型初步测试了衍生物的抗炎活性和毒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对NO的生成抑制率为88±1.02%,表现出较好的抗炎活性,且在MTT实验中其对巨噬细胞的抑制率仅为3.75%,几乎无细胞毒性,可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查尔酮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1,3-二苯基丙烯酮化合物.以4-氟苯乙酮和2-噻吩甲醛为原料出发,经取代、Aldol反应和衍生化,合成得到1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含哌嗪片段的噻吩查尔酮衍生物.以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作阳性对照,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Rosenbach)、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E)-1-[4-(4-肉桂酸甲酯甲基哌嗪基)苯基]-3-(噻吩-2-基)丙-2-烯酮(4b)和(E)-1-{4-[4-(2-氧亚基苯乙基)哌嗪基]苯基}-3-(噻吩-2-基)丙-2-烯酮(4e)对枯草芽孢杆菌高度敏感,且最低抑菌浓度为4.0μg/m L.  相似文献   
17.
溶血磷脂酰乙醇胺(pLPE)是自然杀伤T细胞(NKT)的内源性抗原。溶血磷脂酰胆碱衍生物(LPC)与CD1d结合被NKT细胞识别并激活NKT细胞。本文以手性甘油醇缩丙酮为起始原料,合成了LPC衍生物(5和6),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31P NMR和HR-MS(ESI)确证。研究了5和6〖STBZ〗的免疫活性。结果表明:100 ng·mL-1 6负载mCD1d分子后可刺激2H4细胞释放IL-2因子(32.13±1.56 pg·mL-1),具有潜在的NKT激活性质。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多种色谱分离方法对纤枝金丝桃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其甲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分离得到3个新化合物,其结构经HRMS, 1D和2D NMR等多种现代波谱鉴定为hyperlagarin A (1)、hyperlagarin B (2)和hyperlagarin C(3).  相似文献   
19.
鸭嘴花碱是从傣药鸭嘴花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生物碱。对鸭嘴花碱进行结构修饰,经取代和Huisgen反应合成了7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含三唑取代的鸭嘴花碱衍生物(2a~2g),其结构经1HNMR和13CNMR表征。以地塞米松作阳性对照,采用细菌脂多糖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模型对衍生物的体外抗炎活性进行了筛...  相似文献   
20.
黄精药材品质优劣与基原植物产地环境因子密切相关,建立简单、快速且能够准确鉴别药材产地的方法对保证其质量可控及用药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研究中以云南、四川和广西9个产地的133份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 et Hemsl根茎为试验材料,采集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和紫外-可见光光谱(UV-Vis)数据预处理后分别建立单一光谱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模型;将ATR-FTIR与UV-Vis数据直接串联完成低级融合,提取两种光谱的主成分数(PCs)和潜在变量(LVs)以实现中级(中级融合PCs和中级融合LVs)和高级数据融合(高级融合PCs和高级融合LVs),基于不同数据融合策略分别建立RF模型;比较不同模型的正确率(ACC)、灵敏度(SEN)和特异性(SPE),筛选产地鉴别最佳模型。结果显示,不同产地滇黄精ATR-FTIR和UV-Vis峰型相似,吸光度略有差异,ATR-FTIR显示14个共有峰,与糖类、甾体皂苷、黄酮类和生物碱类物质有关,其UV-Vis共有峰主要位于272及327 nm处,与黄酮类物质有关;ATR-FTIR、UV-Vis和低级融合的RF模型,训练集和预测集ACC分别为(76.34%,95.00%),(80.65%,95.00%)和(83.87%,100.00%),但SEN和SPE值较低,故不宜采用;中级融合PCs和中级融合LVs的RF模型的SEN和SPE分别为大于0.91和0.98,训练集ACC分别为91.40%和97.85%,预测集ACC均为97.50%;高级融合PCs和高级融合LVs的RF训练集ACC分别为77.42%和97.85%,预测集ACC均为95.00%,高级融合PCs的RF模型鉴别效果较差,高级融合LVs的RF模型存在过拟合现象;模型鉴别能力为中级融合LVs>中级融合PCs>低级融合> UV-Vis>ATR-FTIR>高级融合PCs;提取LVs对产地鉴别的方法优于PCs;中级融合LVs建立的RF模型鉴别ACC最高,SEN和SPE大于0.98,模型性能最佳。该方法可为黄精药用资源的科学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