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18篇
化学   19篇
晶体学   9篇
力学   24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17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亚纳秒脉冲传输线损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脉冲传输线的介质材料选择和参数设计对传输线的损耗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根据分布参数理论和电磁场微波理论,给出环氧玻璃纤维FR-4和聚四氟乙烯F4B两种材料的损耗计算公式,在微带特性阻抗为50Ω,工作频率为10GHz时,FR-4和F4B的介质衰减系数分别为0.095 dB/cm和0.0023dB/cm;当微带厚度为18μm,介质材料厚度为0.25mm时,FR-4和F4B的导体衰减系数分别为0.0499dB/cm和0.0357dB/cm。数值计算和仿真结果表明,F4B材料传输线的介质损耗和导体损耗相对较低,是一种较好的介质材料,选择合适的介质材料厚度可保证损耗较低且电路体积不至于过大。  相似文献   
132.
本文报道了采用浓硫酸作为磺化剂,成功合成了不同磺化度下的聚醚醚酮(PEEK)膜,并深入研究了磺化条件包括磺化时间和磺化剂的用量对所获薄膜性能的影响,获得了在不同磺化度(DS)下SPPEK膜的离子交换容,含水率,机械性能,质子电导率等参数,特别测定了在全钒液流电池工作条件下钒离子(Ⅳ)渗透率,首次为该类液流储能电池使用价廉质优的质子交换膜提供了基础实验数据。室温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如下:1)磺化12小时后,膜的磺化度46%,含水量为28%,钒离子(Ⅳ)选择性最佳(钒离子渗透率为1.2×10-7 cm2/min-1,是Nafion117 (2.9×10-6 cm2/min-1)的1/24),其质子电导率只有0.02 S/cm;2)磺化96小时其磺化度达79%的膜,质子电导率达0.16 S/cm,是Nafion117 (0.10S/cm) 的1.6倍, 但其机械性能最差;3)与Nafion117膜相比,磺化在36到48小时的SPPEK膜其机械力学性能好,薄膜的钒离子渗透率、离子交换容IEC、质子导电率和含水率高,且对钒离子的选择性佳,尤其价格仅为Nafion膜的1/13,是理想的Nafion膜的代替物,可望直接应用于全钒氧化还原液流(VRB)电池中。本文还讨论了磺化时间和不同磺化剂量对膜的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3.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固态电解质Li10GeP2S12,其室温离子电导率为2.02×10-3 S/cm,并组装了LiNbO3@LiNi1/3Co1/3Mn1/3O2/Li10GeP2S12/Li全固态电池.恒流充放电测试表明全固态电池首次放电容量121.2 mAh/g,库伦效率40周后稳定在99.8%左右,循环100周后容量保持率达93.7%.电化学阻抗谱的测试结果表明,其典型的阻抗谱图由高频区半圆(HFS)、中频区半圆(MFS)和低频区斜线(LFL)组成,其中,HFS归属于电解质阻抗(Rel//Qel),MFS归属于电荷传递过程(Rct//Qdl),LFL归属于锂离子的固态扩散过程.通过选取适当的等效电路,对实验所得的电化学阻抗谱数据进行拟合,并分析了RelRct随电极电位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4.
以硝酸钴(Co(NO3)2·6H2O)和硫脲(NH2CSNH2)为原料,在不同的反应物浓度下水热合成了不同形貌的CoS2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xPS)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最后将石墨烯添加到制备的CoS2中作为正极材料制备成单体热电池进行恒流和脉冲放电测试.SEM、XRD测试结果表明,随着反应体系中反应物(Co(NO3)2·6H2O)量从0.02 mol/L增加到0.08 mol/L,产物CoS2材料纳米棒尺寸逐渐缩短,球形颗粒尺寸趋于均匀,团聚现象更加明显;材料晶相结构没有发生改变,都为立方晶系的CoS2;XPS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材料元素价态分别为Co2+和S-1.当恒流放电电流密度较大增加到0.8 A/cm2时,CoS2/石墨烯阴极材料有更好的电性能;脉冲放电测试结果表明,CoS2材料制备的单体电池内阻明显小于FeS2材料,在放电初期的平稳阶段,内阻约小0.5Ω.  相似文献   
135.
V 5的稳定性是指在溶液中不出现V2O5轻微沉淀的时间。钒电池是一种反复可充的高效储能新型无污染化学电池[1],与其它电池相比,钒电池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2,3]。该电池活性物质是溶解在强酸溶液中的钒的氧化物或化合物。电解液中钒离子的浓度大小和电解液的多寡决定了电池的容量  相似文献   
136.
陈鑫  邱扬  田锦  左江江  陆希成  杨春  徐亮  赵仁仲 《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33(12):123010-1-123010-8
以装备电磁兼容性量化需求出发,根据电磁兼容试验数据的特点,将试验结果分为EMI类和EMS两种类型进行分析,提出了EMI和EMS两类试验结果量化表征方法并构建了数学模型。针对EMI类试验数据特点,通过超标数据占比和超标特征两个维度完成了EMI数据的量化表征模型构建;针对EMS类试验结果仅为定性描述这一特点,结合试验过程中的敏感现象,从干扰源及敏感频段两个维度进行量化表征模型构建,通过软件实现了相关量化模型,并通过试验结果量化算例予以验证。以试验结果开展的量化表征研究工作,获得了试验项目的数学量化模型,实现了基于国军标试验标准的电磁兼容试验结果量化表征。  相似文献   
137.
为了研究6HSiC材料制作的pn结二极管探测器的辐照特性,采用蒙卡程序模拟研究了4.3和1.8MeV能量的α粒子在辐照探测器中的物理过程。介绍了二极管探测器的工艺制作和物理参数,根据其结构建立了仿真模型,利用蒙卡程序进行了α粒子照射的仿真研究。研究结果直观地反映了α粒子在探测器中的输运情况。α粒子在探测器中的辐射效应主要是电离作用,电离产生的电子空穴对形成一定的分布。给出了α粒子在探测器中的电离能量损失分布及二极管探测器的电荷收集效率表达式。  相似文献   
138.
 采用喇叭天线与透镜相结合的准光技术方案,设计了毫米波生物效应聚焦装置,其频率达到95 GHz,辐射功率达GW级。毫米波辐射源传输到波纹喇叭天线产生的波束经透镜变换得到所需的高斯波束,实现波束能量的汇聚。在毫米波辐射源功率为W级的条件下,该装置的焦斑功率密度达到0.01~2 W·cm-2,焦斑面积为0.8~30 cm2。该实验装置在毫米波生物效应实验中已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39.
闫英  锁斌  甘蜜 《运筹与管理》2019,28(8):41-47
由于评价问题的复杂性,以及专家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性,群决策信息中往往同时包含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在区间证据理论框架下对认知不确定性信息、多区间概率信息、不完全信息等混合不确定信息进行统一表示,进而根据区间证据间的相似度对群决策信息进行融合;采用区间数对评语等级进行定量化,并根据融合结果构造个指标重要程度的概率分布函数;最后通过概率分布函数的蒙特卡洛随机抽样确定指标权重。算例分析结果表明了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0.
采用900 e V能量的电子对直玻璃管进行了穿透实验,测量了玻璃管在倾角为–0.15°,–0.4°和–1.15°时充电过程角分布的时间演化,以及平衡态下出射电子能谱.发现穿透率随时间先下降后上升最后趋于平稳,下降的时间随倾角的增大而减小.当倾角为–0.4°和–1.15°时,电子穿透率下降到最低点时几乎看不到穿透电子(穿透率小于3‰),这种穿透率最低点状态保持时间随倾角增大而增大.穿透电子的角分布中心随着时间变化.在平稳状态时,发现穿透电子的能量损失随倾角增大而增大.采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了电子经过管壁不同次数反射后的能谱,与测量能谱进行对比,发现–0.15°,–0.4°和–1.15°倾角下,穿透电子分别经历了管壁的一次、两次和三次与表面的反射过程.基于此,本文对电子穿越玻璃管的充电过程动力学给出了物理解释.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表明,在小倾角下玻璃管内能形成宏观负电荷累积,排斥后续电子形成反射,增加电子出射概率,这对应用绝缘体微结构,例如玻璃锥管产生稳定的电子微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