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28篇
  免费   3530篇
  国内免费   2866篇
化学   12793篇
晶体学   203篇
力学   1281篇
综合类   159篇
数学   1824篇
物理学   7159篇
综合类   10005篇
  2024年   116篇
  2023年   472篇
  2022年   781篇
  2021年   866篇
  2020年   865篇
  2019年   699篇
  2018年   650篇
  2017年   619篇
  2016年   925篇
  2015年   1025篇
  2014年   1307篇
  2013年   1522篇
  2012年   1919篇
  2011年   1969篇
  2010年   1411篇
  2009年   1341篇
  2008年   1567篇
  2007年   1398篇
  2006年   1466篇
  2005年   1255篇
  2004年   1005篇
  2003年   900篇
  2002年   926篇
  2001年   849篇
  2000年   727篇
  1999年   915篇
  1998年   739篇
  1997年   744篇
  1996年   700篇
  1995年   577篇
  1994年   555篇
  1993年   470篇
  1992年   451篇
  1991年   346篇
  1990年   333篇
  1989年   283篇
  1988年   260篇
  1987年   168篇
  1986年   111篇
  1985年   66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35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1篇
  1957年   5篇
  193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1.
广义不确定原理对一般静态黑洞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广义不确定原理引入黑洞熵的计算,采用薄膜brick-wall模型,对一般静态黑洞外部标量场的熵进行了计算,得到了熵计算公式.应用该公式结果表明,可以得到已知所有静态黑洞的Bekenstein-Hawking熵.作为比较和进一步研究,对视界面上的二维膜的熵进行计算,可以更方便和一般性地得到熵与视界面积成正比的结论,该讨论可直接表明黑洞熵就是其视界面上的量子态的熵.与原始brick-wall模型不同的是,这一结论是有限的,计算中无需引入截断,且小质量近似也可以避免.  相似文献   
12.
Cu-ZnO-ZrO2/SiO2催化剂对甲醇催化脱氢制甲酸甲酯的反应具有良好的活性和选择性.应用连续微反、差示热分析、X射线衍射、程序升温还原、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和红外光谱等技术,对该催化剂的活性中心本质、ZnO及ZrO2的助催化作用、可能的反应机理以及催化剂的失活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给出了Dirichlet公式的一个简化证明,极易掌握。利用这一公式导出了一个含双参数的级数及其和的表达式。适当选取参数,得出了几个新的收敛级数。  相似文献   
14.
涉及大眼隐翅虫属,缘隐翅虫亚属的11个种。列出种检索表、引证、观察标本及地理分布。研究标本保存在四川师院生物系。  相似文献   
15.
The blends composed of polyamide 6 (PA6) and polyamide 66 (PA66) were obtained using two different preparation methods, one of which was the melt‐mixing through a twin‐screw extruder and the subsequent injection molding; and the other, the in situ blending through anionic polymerization of ε‐caprolactam in the presence of PA66. For the former, there existed a remarkable improvement in toughness but a drastic drop in strength and modulus; however, for the latter, a reverse but less significant trend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change appeared. Various characterizations were conducted, including the analyses of crystalline morphology, crystallographic form, and crystallization and melting behaviors using polarized optical microscopy (POM), wide‐angle X‐ray diffraction (WAXD), an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respectively; observation of morphology of fractured surface wit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measurement of glass transition through dynamic mechanical analysis (DMA); and the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 as well as the interchange reaction between the two components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ry (FT‐IR) and 13C solution NMR. The presence and absence of interchange reaction was verified for the in situ and melt‐mixed blends, respectively.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transreaction resulted in a drop in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Tg) for the in situ blends, contrary to an increase of Tg with increasing PA66 content for the melt‐mixed ones. And the two kinds of fabrication methods led t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crystallographic form, spherulite size and crystalline content and perfection as well. Accordingly, it is attempted to explain the reasons for the opposite trends of changes i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for these two blends. © 2007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Polym Sci Part B: Polym Phys 45: 1176–1186, 2007  相似文献   
16.
利用有机气体化学裂解技术 ,用二甲苯作碳源 ,二茂铁作催化剂 ,噻吩作助长剂 ,氢气作载气 ,对碳纳米管的制备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二甲苯流量、氢气流量及有机气体裂解温度等工艺参数对碳纳米管的产量及形态有很大的影响 ;在反应温度为 10 0 0~ 110 0℃ ,氢气流量为 15 0mL·min- 1,二甲苯的流量为 0 .12 1mL·min- 1时 ,能获得直径为 4 0~ 10 0nm的碳纳米管 ,碳纳米管的纯度可达 95 %以上 .  相似文献   
17.
根据塑料挤出的特点,在编程实现对型材截面轮廓凸凹性自动判断的基础上,采用射线法与比例间隔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流道入口圆周上型值点的位置.以三次多项式作为流道模腔型曲线的数学模型,依据流线型要求给出的初始、边界条件,得出型曲线的数学方程.构建了挤出模流道的三维参数化曲面模型.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法创建的流线型流道模型,其流动稳定性和平顺性都优于直线型流道.  相似文献   
18.
考虑了形如∫xap(t)f(t)dt∫xap(t)g(t)dt    和    ∑ki=1piai∑ki=1pibi的两种商在一定条件下所具有的单调性质,推广了某些熟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本工作用x射线衍射技术分析计算了二种天然树脂的局部结构参数,由测得的衍射强度数据求出了它们的结构因子I(r)和径向分布函数RDF(r),并由此得到了分子链内临近原子和次临近原子平均间距、配位数和短程有序畴。  相似文献   
20.
排球运动中的供能特点与营养补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物质和能量代谢是人体各组织器官机能活动的基础,应用运动时物质和能量代谢规律指导训练期间的营养安排是非常有益的.通过对排球运动的特点进行分析,结合各供能系统的特点以及各种能量物质分解的先后关系,简要陈述排球比赛中的物质和能量代谢,分析了排球运动中疲劳产生的可能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训练中的营养安排以及应当注意补充的几种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