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3篇 |
免费 | 28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6篇 |
力学 | 40篇 |
数学 | 6篇 |
物理学 | 37篇 |
综合类 | 5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5篇 |
2022年 | 2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3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首先通过理论分析确定影响多注电子束引入效率的主要因素,确定初步的结构参数;其次利用三维粒子模拟软件建立Ka波段相对论多注二极管模型进行仿真优化,使电子束引入效率达到89%;并开展了电子束的产生与传输实验研究,验证了粒子模拟仿真结果。在电子束电压502 kV、束流4.34 kA、轴向磁感应强度0.76 T的条件下,电子束引入效率达到了72%,由电子束轰击尼龙靶材获得的电子束束斑图表明,电子束在产生与传输过程中形状未发生畸变,产生的电子束直径约为2 mm。模拟和实验研究验证了设计的强流多注二极管可以产生高品质的电子束和实现高效率的电子束引入。 相似文献
62.
为了进一步提高S波段高功率强流长脉冲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RKA)的重复频率稳频稳相运行的性能,采用实验结合理论和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其主要制约因素,特别分析了造成器件脉冲缩短和重复频率运行不稳定等问题的根源。研究结果表明,RKA中的中间腔和输出腔的电子反射、电子散焦轰击腔体鼻锥是造成脉冲缩短、重复频率运行不稳定的主要根源。通过采用大漂移管半径的器件结构、在漂移管中加载吸波材料以及引导磁场位形、采用电子发射较均匀的碳/碳复合阴极材料等措施,使杂频振荡、脉冲缩短和重复频率工作不稳定性等问题得到了明显减轻,输出微波相位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采用电压830 kV、束流7.7 kA、脉宽190 ns的环行电子束驱动S波段3腔RKA,重复频率25 Hz运行得到了峰值功率1.55 GW、脉宽163 ns、相位抖动18°(rms)的输出微波。 相似文献
63.
64.
本文简单地回顾了近30年来宏观塑性本构理论的主要发展,给出了近代理论的一个粗略概况,并适当地加入了作者的一些看法和工作。 相似文献
65.
本文利用有限元方法研究动脉局部狭窄下的脉动流流场,重点考查在50%与80%面积狭窄下的速度分布、压力分布、壁面剪应力分布及流动分离情况。几何形状及边界条件均模拟相应的脉动流实验模型。采用测得的随时间变化的速度分布作为入口端条件,并利用罚函数和逆风格式等计算技巧得出了光滑的与实验基本相符的速度、压力波形。本文讨论了不同狭窄下速度、压力、壁面剪应力的分布形态,给出了脉动流中狭窄处局部流动分离的间歇性变化规律,并结合实验与临床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6.
研究了双压电材料中广义压电位错与分布于界面的刚性共线线夹杂相互作用问题.基于线性压电理论Stroh框架,相应的混合边值问题,可化为常见的Hilbert问题.求解Hilben问题,得到存在界面刚性线夹杂与位错时,压电体内所有场变量的显式表达.给出了由于界面和刚性线夹杂的存在,作用于广义压电位错上的广义Peach-Koehler镜像力.对均匀压电材料这一特殊情况,给出了数值算例,讨论了位错对刚性线夹杂端部场强度因子的干涉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可作为求解界面刚性线夹杂与微裂纹交互作用问题的Green函数,也可作为边界元方法的核函数. 相似文献
67.
从理论上研究了在CO2激光器中双电极对对激光感生介质扩散的影响,讨论了激光感生介质的扩散系数,传播速率以及感生介质密度并采用复化Simpson公式进行了数值计算。所得结果在双电级对激光器的设计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8.
多吸盘爬壁机构的承载能力和倾覆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昆虫式足行程分布的6足爬壁机构行走时不同吸附支撑状态下的静定或超静定力学问题进行分析,求得与支撑形状有关的承载能力解析表达式和当载荷增加时支撑吸盘的脱开趋势.从中发现有时吸盘数量增加反致抗倾覆承载能力下降的特殊现象,通过建立分布式弹簧质量系统模型对这一并不直观的现象进行解释,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爬壁步态规划和抗倾覆安全性监控的效率. 相似文献
69.
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测试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振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6,30(10):165-170
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自1992年6月通过国家验收并投入使用以来,结合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以及国内外重大工程项目的试验研究,开发研制了有关测试仪器设备,使实验室的试验研究功能不断完善.本文介绍近4年来实验室在测试技术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