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5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228篇
化学   362篇
晶体学   11篇
力学   22篇
综合类   22篇
数学   13篇
物理学   179篇
综合类   49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白藜芦醇苷(POL)为模板分子,分别以丙烯酰胺(AM)、4-乙烯基吡啶(4-VP)、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白藜芦醇苷分子印迹聚合物。采用静态平衡结合实验研究了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及不同底物的识别性能。结果表明,以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的印迹聚合物(MIP1)对模板分子的识别性能最好,其次是以4-VP为功能单体的聚合物(MIP2),以HEMA为功能单体的聚合物(MIP3)以及以MAA为功能单体的聚合物(MIP4)的分子识别性能较差。表明功能单体与模板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弱对MIP的识别能力有较大的影响。静态平衡结合法以及Scatchard分析法表明,MIP1对模板分子呈现较好的结合能力和选择性,该印迹聚合物中形成了2类不同的结合位点,离解常数分别为7.43×10-5、3.70×10-3mol/L。将MIP1用于虎杖提取物中POL的固相萃取分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2.
以单糖为原料,经苯甲酰化保护和溴代制备中间体酰化溴代糖(3a~3e)。通过Koenigs-Knorr合成法将3a~3e与澳洲茄胺甙化缩合并脱保护合成了5个澳洲茄胺单糖苷化合物(5a~5e,5d和5e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MS表征。用MTT法对5a~5e进行体外抗肿瘤细胞活性试验结果表明,5c和5d显示了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33.
卓峻峭  夏爽 《化学教育》2022,43(1):115-117
介绍了利用曲率定理计算富勒烯结构的方法,证明了富勒烯结构中五元环数恒为12,与传统的欧拉定理法进行了对比,凸显了曲率定理法在研究多面体结构时直观形象的特点,强调了数学方法对解决化学问题和认识化学模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4.
卓桢成  阎峰  关瑾  李思 《合成化学》2020,28(1):62-66
以3-异丙基苯乙酮(1)为原料,经3步反应合成了花青醛[3-(3-异丙基苯基)丁醛(4)],并优化了反应条件。确定合成3-(3-异丙基苯基)-2-丁烯酸乙酯(2)的最优条件为:n(1)/n(磷酰基乙酸三乙酯)/n(氢化钠)=5/6/6,于室温反应12 h,收率84.5%;合成3-(3-异丙基苯基)-1-丁醇(3)的最佳条件为:n(2)/n(硼氢化钠)/n(六水合二氯化钴)/n(二异丙基胺)=10/20/1/2,于55 ℃反应24 h,收率87.8%;合成4的最优条件为: n(3)/n(乙酸酐)/n(亚硝酸钠)=5/4/15,投料顺序为:乙酸酐、3、亚硝酸钠,反应时间为2 min,收率91.0%。产物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MS(ESI)确证。  相似文献   
35.
将具有生物活性的吡唑杂环和磺酰基与茂铁基结合在同一分子中,以二茂铁为起始原料,设计合成了一种双二茂铁基取代的4,5-二氢吡唑化合物,用IR、MS、1 H-NMR等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测定了化合物的晶体结构.该化合物(C29H26Fe2N2O2S)属于单斜晶系(monoclinic),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1.958 6±0.000 4)nm,b=(1.093 6±0.000 2)nm,c=(1.164 9±0.000 2)nm,α=90.00°,β=(92.71±0.03)°,γ=90.00°,Z=4,F(000)=1 472,DC=1.541g/cm3,μ=1.278nm-1.该化合物以氢键作用沿c轴连接成链状结构,相邻的链状结构再通过氢键作用连接,以此延伸形成一个空间网格结构,得到结构稳定的超分子化合物.  相似文献   
36.
桁架式臂架结构强度承载能力计算是臂架型起重机核心计算之一.以单个臂节作为一个子结构,将其内部自由度凝聚到臂节端面,基于臂节端面刚性假设,将边界自由度进一步凝聚到臂节端面形心,臂节自重离散到形心节点上,形成一种考虑重力的超级梁单元.基于共旋坐标法,建立每个臂节的随动坐标系,可以准确计算计及大长度臂架几何非线性效应的单元应...  相似文献   
37.
为提高环境和运营变化(Environmental and Operational Variations, EOV)影响下的桥梁损伤检测可靠性,结合逆非线性主成分分析(Inverse Nonlinear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INLPCA)和极值理论提出一种新的桥梁损伤检方法。该方法采用INLPCA对桥梁损伤特征进行建模,利用不完备健康监测数据的估计误差和添加神经网络训练惩罚项控制INLPCA的非线性程度。采用INLPCA对损伤特征的重构误差和马氏平方距离(Mahalanobis Squared Distance, MSD)建立损伤指标(Damage Indicator, DI),最后基于DI的广义极值(Generalized Extreme Value, GEV)分布建立损伤检测阈值。以比利时KW51铁路桥和天津永和斜拉桥为例,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准确检测EOV影响下的桥梁损伤且对不同桥型和不同损伤特征均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8.
X射线荧光光谱检测多层薄膜样品的增强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研究了X射线荧光光谱检测多层薄膜样品的增强效应。根据多层膜中的X荧光强度理论计算公式编写了计算机程序,并计算了Zn/Fe和Fe/Zn双层膜样品中不同薄膜厚度时Fe 的一次荧光强度、二次荧光强度、二次荧光与一次荧光强度比以及二次荧光在总荧光强度中比例。研究发现,在多层膜样品的X射线荧光分析中,激发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元素谱线的一次荧光相对强度、二次荧光相对强度和二次荧光在总荧光强度中所占比例都随薄膜厚度及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当Fe和Zn层厚度相同时,随厚度的变化,对于Fe/Zn样品,Fe 二次荧光强度占总荧光强度最高为9%,而对于Zn/Fe样品这一比例最高可达35%。  相似文献   
39.
在278.15~318.15K(间隔10K)下, 测定了无液接电池Pt,H~2(g,p)│HCl(m~E)│AgCl-AgPt,H~2(g,p)│HCl(m~E),GL(m~N)│AgCl-Ag的电动势, 其中GL为丙三醇, m~E=0.005~0.1mol·kg^-^1,m~N=0.4~1.0mol·kg^-^1。实验数据用来计算HCl-GL-H~2O体系的盐效应常数k~s及HCl-GL在水中的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参数f~E~N(g~E~N,s~E~N,h~E~N和C~p~,~E~N)。结果k~s>0,g~E~N>0, s~E~N>0, C~p~,~E~N<0。在353K时k~s有最小值0.0076kg·mol^-^1。f~H~C~l~-~G~L的数值比f~H~C~l~-~P~G(PG是1,2-丙二醇)小。应用结构相互作用模型和基团加合性原理分析讨论了这些参数的符号及其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40.
通过缓慢蒸发溶剂法合成了2例新的三维稀土钼酸盐:[Ln (H2O)3]3[LnMo12O42xH2O,其中Ln=Eu (1)、Tb (2),x=7(1),10.17(2)。这2种稀土钼酸盐中都含有新颖的二十面体[LnMo12O42]构建单元,该单元通过与{LnO9}多面体进一步连接形成三维网络。光致发光测试表明,化合物12显示出明显不同的发射特征,这与Eu3+和Tb3+离子的不同能级跃迁密切相关。化合物1表现出较强的红色发射(CIE色度坐标为(0.66,0.33))、高发光强度、较大的荧光量子产率(约60%),对应于从5D07FJ (J=4、3、2、1、0)的跃迁;化合物2表现出浅绿色发射(CIE色度坐标为(0.34,0.60)),对应从5D47FJ (J=6、5、4、3)的能级跃迁,其发光强度较弱和荧光量子产率较低(约20%)。有趣的是,一定量的Tb3+引入和大量溶剂分子的存在导致化合物2发生部分荧光猝灭,但对化合物1的荧光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