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67篇
  免费   4347篇
  国内免费   7127篇
化学   10321篇
晶体学   598篇
力学   1228篇
综合类   779篇
数学   2385篇
物理学   7289篇
综合类   31541篇
  2024年   137篇
  2023年   381篇
  2022年   1000篇
  2021年   1081篇
  2020年   1103篇
  2019年   903篇
  2018年   888篇
  2017年   1143篇
  2016年   1046篇
  2015年   1866篇
  2014年   2335篇
  2013年   2742篇
  2012年   2928篇
  2011年   3266篇
  2010年   3304篇
  2009年   3548篇
  2008年   3884篇
  2007年   3711篇
  2006年   3613篇
  2005年   3137篇
  2004年   2288篇
  2003年   1546篇
  2002年   1712篇
  2001年   1621篇
  2000年   1686篇
  1999年   888篇
  1998年   283篇
  1997年   228篇
  1996年   192篇
  1995年   203篇
  1994年   165篇
  1993年   184篇
  1992年   168篇
  1991年   129篇
  1990年   99篇
  1989年   103篇
  1988年   108篇
  1987年   106篇
  1986年   66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63篇
  1983年   59篇
  1982年   38篇
  1981年   36篇
  1980年   46篇
  1979年   22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8篇
  1971年   6篇
  195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91.
在B3LYP/6—31lG(d)水平上对可能的星际分子C3S^ 的各种异构体进行了理论计算研究,得到其几何构型、红外光谱和精确能量以利于实验室和星际观测,讨论了其星际含义,并与其中性分子C3S做了比较.结果表明:C3S^ 有3个稳定的异构体,包括线形、三元环和四元环几何构型.按热力学稳定的异构体依次是直线型具有C∞v对称性的CCCS^ (1),其次是具有CC桥键四元环构型的cC3S^ (2),能量最高是三元环构型具有CC环外键的C—cCCS^ (3)。  相似文献   
192.
酞菁氧钛/卟啉氧钒复合体系光导性能的协同增强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酞菁氧钛(TiOPc)/卟啉氧钒(VOTPP)复合光生材料中发现了光敏性的非线性增强现象,对复合体系的电子跃迁光谱和X射线衍射图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基态下两种材料之间没有明显相互作用,光致放电研究说明,该现象来自光激发状态下复合体系中的隙间态跃迁对光导的贡献,XPS测试结果表明酞菁氧钛与卟啉氧钒分子之间存在着定向的部分电荷转移,光致激发状态下的电荷转移是协同增强效应的起因,这种协同增强效应为利用弱的电子给体与弱的受体复合体系设计新型光导材料与器件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3.
IntroductionIndium-tin-oxide(ITO) has been widely used asthe anode material i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OLEDs) because of its high transmittance in the visi-ble region and low electrical resistivity. In the pastyears, many investigations focused on …  相似文献   
194.
应用高分辨率核磁共振仪研究了一系列不同组成的偏氟乙烯和四氟乙烯共聚物。指出,共振核—CF_2—的化学位移不仅受第一、二邻位基团的影响,也受第三邻位的影响。偏氟乙烯和四氟乙烯以无规共聚进行反应,在共聚反应中的链自由基﹏CF_2·或﹏CH_2·容易增长于CH_2=CF_2的CH_2端,而链自由基﹏CH_2·在偏氟乙烯和四氟乙烯共聚反应中的增长倾向于四氟乙烯。  相似文献   
195.
新型树状大分子核醚-四硅烷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季戊四醇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树状大分子核--醚-四硅烷,可用于树状大分子构筑.通过季戊四醇(1)与溴丙烯的醚化反应得到四烯丙基醚2,然后在Pt催化作用下,2与硅氯仿通过硅氢化反应生成醚-四(三氯硅烷) 3(可直接与多种官能团反应生成树状大分子),3经过LiAlH4还原后得到目标产物醚-四硅烷4.通过IR, 1H NMR, 13C NMR对中间体和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讨论和确认.  相似文献   
196.
丙烯气相直接环氧化Au/TiO2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H2和O2共存条件下,金催化剂催化丙烯气相直接环氧化反应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环氧丙烷(PO)合成技术.本文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Au/TiO2催化剂,考察了反应溶液的pH值、Au负载量、沉淀剂以及焙烧温度等因素对催化剂丙烯环氧化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条件对催化性能有明显影响:反应溶液的pH值为7.5及Au负载量为2.4%时所得催化剂活性最好;当以Na2CO3、NaOH等含Na^ 物质作为沉淀剂时,催化性能明显优于Li^ 、K^ 等其它碱金属离子;400℃焙烧制得的催化剂活性较好,在50℃低温反应条件下,环氧丙烷得率可达1.3%.HRTEM结果表明,催化剂中Au组分高度分散于载体表面,且随着焙烧温度的增加Au粒因发生聚集而变大,从而影响了催化剂的活性.表面XPS分析证实,活性较好的Au/TiO2催化剂中活性组分Au除部分呈氧化态外,主要是以金属态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97.
A nickel(Ⅱ) complex [Ni(La)2](NO3)2 (1) with bidentate racemic 1,2,2-trimethylcyclopentane-1,3-diamine ligand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IR, EA, ES-MS, and its X-ray diffraction study reveals that the nickel(Ⅱ) center is tetra-coordinated by one D- and one L- diamine ligands, and a three-dimensional hydrogen-bond-sustained network is formed in the solid state by means of the eight-membered N-H…O hydrogen bond cycle. This compound also supplies a good comparison to the chiral complex [Ni(Lb)2]Cl2·2H2O (2) (Lb=D-(+)-1,2,2-trimethylcyclopentane-1,3-diamine). CCDC: 218122.  相似文献   
198.
吸附是表面活性剂的一个重要特征.迄今用于原位监测表面活性剂在固体表面上吸附重量变化的方法尚不多见.近年来压电石英晶体作为一种高灵敏的质量传感器(石英晶体微天平)已被用于大气和溶液中多种微量成分的监测.用石英晶体微天平研究I~-、Br~-和表面活性剂在金电极上的吸附行为亦有报道.本文研究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十二烷基磺酸钠(SDSO)、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在银固态表面上的吸附平衡动力学特性及其吸附机制.  相似文献   
199.
L-α-氨基酸和D-α-氨基酸可与五氯化磷直接发生磷酰化反应,随后自组装成多肽,但β-氨基酸不能成肽,DL-α-氨基酸成肽困难;在SOCl2存在下,α-氨基酸也不能成肽,用电喷雾质谱研究了氨基酸的自组装反应,反应过程中有五元环状的氨基酸五配位磷中间体生成,使用硅烷基保护的氨基酸,在^31PNMR中可观察到五配位磷中间体。  相似文献   
200.
We report herein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photoinduced reactions in complexes of Mg+ with primary (n-propyl- and isopropylamine) and secondary amines (dipropyl- and diisopropylamine) in the spectral range of 230-440 nm. Similar to the methyl- and ethylamine complexes studied previously, N-H bond activation of these complexes is very unfavorable. Instead, the C(alpha)-C, C-N, and C(alpha)-H bond-cleavage photoproducts are observed after photoexcitation of the Mg+ complexes (3(2)P<--3(2)S). For Mg+(primary amine) complexes, for example, Mg+-NH2CH2CH2CH3, and Mg+-NH2CH(CH3)2, the photoproducts resulting from C(alpha)--C rupture prevail after P(z) and charge-transfer excitations, whereas the Mg+ photofragment is predominant upon P(x,y) excitation. However, with further N-alkyl substitution, as in Mg+(secondary amine) complexes, for example, Mg+-NH(CH2CH2CH3)2 and Mg+-NH[CH(CH3)2]2, a novel intracomplex C-C coupling photoreaction dominates on P(x,y) excitation of Mg+, which is believed to arise from Mg+* insertion into the C-N bond. With P(z) and charge-transfer excitation, the Mg-R elimination photoproducts, arising from C(alpha)-C bond cleavage, predominate. The energetics and possible mechanisms of the intracomplex photoreactions are analyzed in detail with the help of extensive quantum mechanics calcul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