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42篇
  免费   2494篇
  国内免费   3655篇
化学   5508篇
晶体学   300篇
力学   480篇
综合类   460篇
数学   931篇
物理学   4113篇
综合类   14699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515篇
  2021年   501篇
  2020年   485篇
  2019年   358篇
  2018年   389篇
  2017年   585篇
  2016年   518篇
  2015年   821篇
  2014年   1158篇
  2013年   1313篇
  2012年   1427篇
  2011年   1599篇
  2010年   1606篇
  2009年   1640篇
  2008年   1926篇
  2007年   1828篇
  2006年   1765篇
  2005年   1558篇
  2004年   1186篇
  2003年   845篇
  2002年   818篇
  2001年   908篇
  2000年   910篇
  1999年   441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97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91篇
  1988年   55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30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5篇
  1959年   2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利用电动势法得到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相互作用的结合等温线. 通过四阶导数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相互作用过程中芳香族氨基酸残基微环境极性的变化. 通过研究发现, 随着SDS浓度的逐渐增大, SDS在BSA上的平均结合数(v)逐渐增大, 色氨酸(Trp)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减弱后保持基本不变, 酪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明显增强后稍有减弱, 苯丙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略有增强. 结果表明, 当v由0增大到14时, SDS主要结合在BSA的Trp-213附近并逐渐形成聚集体, 从而诱导BSA由结构域ⅡA 开始逐渐展开. 此后, SDS呈正协同作用的特点与BSA 结合, v急剧增大. 当v约为302 时, SDS在BSA上的结合基本达到饱和, BSA的构象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52.
The T_c criterion was first used by S. Wu for characterizing the brittleductile (B-D) transition of N6/EPDM blends. But in this paper, a new criterion which is based on the stress analysis of blends is proposed to characterize the B-D transitions of blends, namely, A criterionV_(fc) and d_c are the critical volume fractions and particle size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blends, respectively. For given blends, A is independent of the morphology of dispersed phase and is only th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 of matrix. The B-D transitions of different blends, including polar N6/EPDM blends, nonpolar PP/EPDM blends and PE/CaCO_3 composites, were manipulated with A criterion and satisfactory results were obtained. In addition, a new master curve for the impact strength of PP/EPDM blends versus V_f~2/d was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criterion is more suitable than T_c criterion for characterizing the B-D transition of blends.  相似文献   
953.
周燕华  郑国康 《化学学报》1987,45(4):391-394
报导了用UV法和NMR法共同测量丙烯腈与某些芳烃的分子配合常数,以Rose-Drago方程处理数据.并比较了二种方法测定得到的配位常数.结果表明UV法和NMR法测量所得相关系数都很高,大都在0.99以上,认为体系以1:1形式配位的假设是合理的,两种方法得到的配位常数的误差也大体相当.  相似文献   
954.
利用电动势法得到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相互作用的结合等温线. 通过四阶导数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相互作用过程中芳香族氨基酸残基微环境极性的变化. 通过研究发现, 随着SDS浓度的逐渐增大, SDS在BSA上的平均结合数(v)逐渐增大, 色氨酸(Trp)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减弱后保持基本不变, 酪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明显增强后稍有减弱, 苯丙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略有增强. 结果表明, 当v由0增大到14时, SDS主要结合在BSA的Trp-213附近并逐渐形成聚集体, 从而诱导BSA由结构域ⅡA 开始逐渐展开. 此后, SDS呈正协同作用的特点与BSA 结合, v急剧增大. 当v约为302 时, SDS在BSA上的结合基本达到饱和, BSA的构象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55.
利用C2-对称的双胺双膦钌(Ⅱ)配合物RuCl2(P2N2H4)为催化剂,研究了苯乙酮的氢转移还原反应。在苯乙酮、钌配合物和异丙氧基钾的摩尔比为200:1:12的条件下,于65℃反应2h后,苯乙酮的转化率高达99%。讨论了苯乙酮的氢转移氢化机理。  相似文献   
956.
本文合成了7, 8, 17, 18-四溴-5, 10, 15, 20-四苯基-21, 23(H)-卟啉(H~2TPPBr~4)及其金属配合物MTPPBr~4[M=Cu(II), Ni(II), Co(II)和Zn(II)]。测定了它们的可见紫外光谱和循环伏安, 用四轨道模型(Four Orbital Model)计算了MTPPBr~4的相对前线轨道, 并解释了配合物的可见紫外光谱及电化学性质。测定了NiTPPBr~4的晶体结构, 晶体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C2/c, a=2.6077(7),b=1.0414(4), c=1.9312(3)nm, β=137.1(7)°, Z=4, 最后偏离因子R=0.067, 晶体结构直接证明了卟啉亲电溴化反应具有区域选择性, 四个溴分布在相对两个吡咯环上。  相似文献   
957.
氨基甲基苯甲酸;联苯四甲酸;合成;偶联;重氮盐  相似文献   
958.
本文采用超声波技术合成了水合氧化钉/多壁碳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Ru-MWNTs)前驱物,在150℃下热处理15 h后得到Ru-MWNTs.采用XRD及TEM对纳米复合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水合氧化钌以无定型态比较均匀地沉积在MWNTs上.在1.0 mol·L-1H2SO4电解液中对Ru-MWNTs复合电极进行了电化学测试,循环伏安结果表明纳米复合物具有良好的电容性能,其比容量为100 F·g-1,是MWNTs的6倍(MWNTs的比容量为15.5 F·g-1);本文还采用交流阻抗方法来分析频率与电容的关系,比较分析了MWNTs和复合材料的孔结构,表明在MWNTs中复合少量的水合氧化钌可以提高电极材料的充、放电速度.  相似文献   
959.
钛氧化物具有3种物相:锐钛矿、板钛矿和金红石,其中,锐钛矿和板钛矿为室温稳定相.在温度较高的条件下会向热力学更稳定的金红石相转变。锐钛矿向金红石的相变是热力学亚稳定相向稳定相的转变,由于这种相变过程不存在平衡温度.分析研究其相变过程无论从理论方面还是从实际应用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60.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化妆品中的12种磺胺抗生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郑和辉  王萍  李洁 《色谱》2007,25(2):238-240
建立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DA)测定化妆品中12种常见的磺胺抗生素(磺胺、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醋酰、磺胺甲基异唑、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异唑、磺胺噻唑、磺胺二甲氧嘧啶、磺胺甲基嘧啶、磺胺喹啉、磺胺二甲嘧啶、磺胺硝苯)的方法。采用Acquity UPLCTM BEHC C18 色谱柱(50 mm×2.1 mm, 1.7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的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样品经提取、反萃取后,用UPLC-PDA进行分析检测,结合保留时间和紫外光谱进行定性分析,定量检测波长268 nm。12种磺胺的检出限(S/N=3)均为1 μg/g,定量下限(S/N=10)为2~3 μg/g,在1~25 mg/L(磺胺硝苯为0.5~12.5 mg/L)范围内,峰面积和质量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7)。添加水平为40, 8 μg(磺胺硝苯为20, 4 μg)时,12种磺胺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6.8%~98.1%和80.1%~96.9%,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n=6)。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分离效果好,速度快,能够满足检测化妆品中12种常见的磺胺抗生素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