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36篇
  免费   2513篇
  国内免费   3665篇
化学   5506篇
晶体学   296篇
力学   512篇
综合类   456篇
数学   930篇
物理学   4175篇
综合类   14639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147篇
  2022年   517篇
  2021年   510篇
  2020年   506篇
  2019年   370篇
  2018年   400篇
  2017年   584篇
  2016年   526篇
  2015年   823篇
  2014年   1160篇
  2013年   1305篇
  2012年   1418篇
  2011年   1596篇
  2010年   1591篇
  2009年   1626篇
  2008年   1909篇
  2007年   1818篇
  2006年   1754篇
  2005年   1547篇
  2004年   1184篇
  2003年   849篇
  2002年   817篇
  2001年   903篇
  2000年   911篇
  1999年   440篇
  1998年   123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100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92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32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5篇
  1959年   2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硝基苯加氢合成对氨基酚用负载铂催化剂的制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甲醛还原沉积法制备了活性炭负载的铂催化剂(Pt/AC)和不\r\n同载体负载的铂催化剂,并考察了催化剂对硝基苯加氢制备对氨基酚反\r\n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还原Pt(Ⅳ)的甲醛用量是影响催化剂性能\r\n的关键因素,甲醛必须过量而且存在一个最佳值.增加催化剂的铂负载\r\n量,不能有效提高加氢反应速度,反而易降低对氨基酚选择性;低铂负\r\n载量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选择性及稳定性.XPS和TEM表征结果表明\r\n,金属铂集中分布于活性炭颗粒外部,其颗粒大小介于2~12nm间.炭\r\n载体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明显高于金属氧化物载体催化剂.掺入适量\r\n的Mg可显著提高Pt/AC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992.
研究了硒代胱氨酸 (SeCys)于0.03mol/L的硼砂 -NaOH( pH9.5)介质中在银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实验发现在 -0.62V和 -0.68V(vsSCE)处存在一对氧化还原峰 ,其峰电流与硒代胱氨酸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由此建立了SeCys的电分析化学测定方法, (1)循环伏安法 ,其线性范围为8.6×10 -9~1.1×10 -7mol/L,检出限为4.3×10 -10mol/L, (2)二次微分线性扫描伏安法 ,其线性范围为2.2×10 -10~1.0×10 -8mol/L,检出限为8.6×10-11mol/L;该法应用于中药黄芪中SeCys含量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该文还探讨了硒代胱氨酸在上述条件下的电极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993.
采用不同还原剂(甲醛、甲酸、硼氢化钾和氢气),或于还原Pt(IV)过程中引入少量Pt/AC(AC:活性炭)催化剂“催化”氢气分子,制备了Pt/AC催化剂。其催化氢化硝基苯制对氢基酚的反应结果表明,制备催化剂时所用的还原剂对催化剂的活性影响很大,但对反应选择性影响较小。用甲醛、甲酸和硼氢化钾还原制成的催化剂的活性皆较高;以氢气还原制得的催化剂活性较差;采用“催化”氢气还原法,可大大提高Pt/AC催化剂的活性,与传统甲醛还原法相比,甲酸和“催化”氢气还原制备Pt/AC催化剂的方法较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994.
食品中偶氮染料丽春红2R的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常规分析方法和红外光谱,对掺入食品中偶氮染料丽春红2R进行鉴定,对偶氮染料晚霞黄和丽春红3R进行分析比较。同时运用紫外吸收光谱分析七种可食用合成色素。  相似文献   
995.
将甲酸盐掺杂在乳剂微晶不同位置处,制备成氯化银立方体微晶乳剂和{100}面扁平微晶乳剂.实验发现:作为正空穴捕获剂,适当计量的甲酸盐在不增加乳剂灰雾的前提下,可使上述乳剂的感光度提升3—8倍.甲酸盐在两种晶形乳剂的不同位置掺杂的研究结果显示,甲酸盐均匀掺杂可比表面掺杂获得更高的感光度.在两种乳剂中甲酸盐掺杂增感都可与其后的硫增感、硫加金增感以及光谱增感协同作用,进一步提升乳剂的感光性能.  相似文献   
996.
考虑了烯烃、醇与酸的再吸附及其非本征效应(烯烃、醇与酸在催化剂孔道中的扩散作用、物理吸附及溶解度效应)对产物分布的影响,推导了基于详细反应机理的亚甲基插入的烷基机理F-T合成校正综合动力学模型.利用文献数据对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回归,获得了与文献报道结果相一致的动力学参数.由校正动力学模型计算的烷烃、烯烃、醇与酸产物分布及烯烃比、醇烃比及酸烃比与实验数据较好地吻合.动力学计算结果表明,在铁锰催化剂上,烷烃、烯烃、醇与酸生成的反应是平行竞争反应,烯烃、醇与酸在催化剂表面的再吸附及二次反应导致产物分布偏离了ASF分布.动力学研究还表明,相同碳数的醇与酸产物在催化剂表面上再吸附及二次反应的机会比相同碳数的烯烃大.通过比较相同碳数的烯烃、醇与酸的分子体积及沸点,指出了在铁锰催化剂上,低碳数的烯烃、醇与酸的再吸附及二次反应对产物分布影响的非本征效应中,烯烃、醇与酸的扩散阻力不是主导效应.  相似文献   
997.
采用γ-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与表面硅羟基的反应,对介孔分子筛MCM-41进行了有机胺功能化.并对其进行了表征.XRD、比表面积测定、元素分析、TG、FT-IR和TEM的测定结果均表明,MCM-41表面成功地接枝上了有机胺功能基团而六方结构特征基本保持.在有机胺功能化的MCM-41上固载Ru基催化剂,并将其用于CO2加H2合成HCOOH反应,所显示的活性优于相应的均相催化剂,并且该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回收再用性能.  相似文献   
998.
单取代环戊二烯(C5H5R)(R=n-Butyl(1),Benzyl(2),n-Propyl(3),Allyl(4))分别和Mo(CO)6反应,生成4个新的环戊二烯基钼双核羰基配合物(C5H4R)2Mo2(CO)6(R=n-Butyl(5),Benzyl(6),n-Propyl(7),Allyl(8))。配合物5~8通过元素分析,IR,1H NMR,热重进行了表征,并用X-ray单晶衍射法测定了配合物5和6的晶体结构。晶体结构显示配合物5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配合物6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热重分析表明配合物5和6分别处于107和162℃以下温度时很稳定。  相似文献   
999.
在DDQ/PPh3作用下,以2-异丙基苯甲酸或水杨酸为原料,在温和条件下以较高的收率合成、分离得到两个化合物(2)和(3)。化合物(2)和(3)与苯胺在氯仿中加热回流可分别转化为酰胺类化合物(4)和(5)。所有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质谱、核磁共振进行了表征,并解析了化合物(2)和(3)的X-衍射单晶结构。化合物1,2-二(2-异丙基苯甲酸)-2,3-二氰-5,6-二氯苯(2)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其晶胞参数为:a=1.2875(3)nm,b=1.5186(2)nm,c=1.5726(3)nm,β=122.23(3)°,V=2.6010(1)nm3,Dc=1.331g·cm-3,Z=4,F(000)=1080,R1=0.0572,wR2=0.1260;化合物1,2-二(2-羟基苯甲酸)-2,3-二氰-5,6-二氯苯(3)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其晶胞参数为:a=0.87776(16)nm,b=1.13111(15)nm,c=1.18639(17)nm,α=69.290(2)°,β=89.409(3)°,γ=67.878(2)°,V=1.0104(3)nm3,Dc=1.542g·cm-3,Z=2,F(000)=476,R1=0.0383,wR2=0.0931。强π-π堆积作用和分子间氢键将化合物(2)和(3)组装成稳定的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1000.
薄膜旋转圆盘电极方法是一种常用的评价气体物质在纳米电催化剂上的反应活性的方法,但是在数据分析过程中经常忽视了气体反应物在催化剂层中到活性位点的传质可能对估算的反应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本文以氧电极反应为例,使用薄膜旋转圆盘电极研究了不同担载量Pt/C电极的氧还原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根据Koutecky-Levich方程求算相同电位下的"表观动力学电流密度"(对Pt活性面积归一化的mA/cm2Pt)或比质量电流(mA/μg Pt)随Pt担载量的减小而增大,说明在估算动力学电流时不能忽略O2在催化剂层中的扩散传质,而气体在催化剂层中的传质与催化剂层的结构、厚度、纳米催化剂的分散度等密切相关.建议在使用薄膜旋转圆盘电极方法来研究纳米催化剂气体电极反应活性时,首先系统考察担载量、分散度与催化剂层厚的影响,然后根据不同担载量催化剂归一化后的动力学电流密度(或比质量电流)-电势曲线是否重合来验证得到的是否是真实的动力学电流,从而得到更为准确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