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2篇
  免费   705篇
  国内免费   1060篇
化学   2122篇
晶体学   85篇
力学   297篇
综合类   64篇
数学   465篇
物理学   1165篇
综合类   377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184篇
  2021年   198篇
  2020年   194篇
  2019年   172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156篇
  2016年   210篇
  2015年   333篇
  2014年   356篇
  2013年   416篇
  2012年   449篇
  2011年   485篇
  2010年   447篇
  2009年   465篇
  2008年   535篇
  2007年   486篇
  2006年   465篇
  2005年   374篇
  2004年   284篇
  2003年   237篇
  2002年   264篇
  2001年   213篇
  2000年   238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91.
Pt电极上吸附原子对仲丁醇电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和石英晶体微天平研究了HClO4溶液中仲丁醇在Pt电极及以Sb和S吸附原子修饰的Pt(Pt/Sbad和Pt/Sad)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过程 .从电极表面质量变化可以看出 ,仲丁醇的氧化与电极表面的氧物种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Pt电极表面Sb吸附原子可在较低的电位下吸附氧 ,明显提高仲丁醇的氧化活性 .与Pt电极相比 ,Sb吸附原子修饰的Pt电极使仲丁醇氧化的峰电位负移约 10 0mV .相反 ,Pt电极表面S吸附原子的氧化会消耗表面氧物种 ,抑制仲丁醇的氧化 .从电极表面质量变化提供了吸附原子电催化作用的数据  相似文献   
92.
CeO2和Pd在Ni/γ-Al2O3催化剂中的助剂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脉冲微反技术研究了添加n型半导体氧化物CeO2及贵金属Pd对Ni/γ Al2O3催化剂上CH4积炭/CO2消炭反应性能的影响,并运用BET、TPR、CO2 TPSR及氢吸附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n型半导体氧化物CeO2的添加可以降低Ni/γ Al2O3催化剂上CH4裂解积炭活性,提高CO2消炭活性,添加少量贵金属Pd可以进一步改变载体Al2O3、助剂CeO2和活性组分Ni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改善Ni/γ Al2O3催化剂的抗积炭性能.通过Ni Ce Pd/γ Al2O3催化剂上CH4积炭/CO2消炭模型对上述作用机制作出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93.
在(298.15 ±0.01) K下用转动弹热量计测定了离子液体硫酸乙酯-1-甲基-3-乙基咪唑(EMIES)及合成它的原料1-甲基咪唑的恒容燃烧热,通过计算得到它们的标准燃烧焓 分别为(-2671±2) 和(-286.3±0.5) kJ·mol-1;标准生成焓 分别为(-3060±3) kJ·mol-1和(-2145±4) kJ·mol-1.结合文献上硫酸二乙酯的标准生成焓数据,得到了合成离子液体EMIES的反应热(-102.3±1.0) kJ·mol-1,与合成实验中观察到的强烈放热现象是一致的.根据离子液体EMIES的热容数据,计算了不同温度下EMIES的标准生成焓.  相似文献   
94.
Eleven Lycopodium alkaloids with a lycopodine‐type skeleton were isolated from the basic material of the whole plant of Huperzia serrata (Thunb .) Trev. (Huperziaceae). Among them, 12‐epilycodoline N‐oxide (=(12α,15R)‐12‐hydroxy‐15‐methyllycopodan‐5‐one N‐oxide; 1 ), 7‐hydroxylycopodine (=(15S)‐7‐hydroxy‐15‐methyllycopodan‐5‐one; 2 ), and 4,6α‐dihydroxylycopodine (=(6α,15R)‐4,6‐dihydroxy‐15‐methyllycopodan‐5‐one; 3 ) are new compounds. Their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 spectroscopically, especially by means of 1D‐ and 2D‐NMR.  相似文献   
95.
d~9电子构型的金属离子所形成的配合物几何构型一般为拉长八面体或平面正方形,晶体场理论和角重叠模型都对此作出了较满意的描述,但就该电子构型的中心离子与指定配体配位时易形成配合物的配位数、配体所处的位置等问题,至今尚无满意解释.本文通过分子轨道稳定化能(MOSE)的计算及其曲面的绘制,形象地解释了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96.
PEMFC催化剂的研究:自制抗CO中毒Pt-Ru/C电催化剂的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胶体法制备了抗CO中毒PEMFC阳极Pt-Ru/C电催化剂(标记为THYT-2),对 比研究了THYT-2与Johnson Matthey (JM)公司同类品牌Pt-Ru/C催化剂的电化学及 其它物理化学性能。结果表明,THYT-2电催化剂在甲醇燃料电池和CO/H_2(Φ_ (CO) = 1 * 10~(-4))的氢氧燃料电池中的电催化行为与JM催化剂相当,但THYT- 2在低浓度CO氢气燃料中的电池性能更好。两种催化剂的其它物理化学性质具有类 似性:XPS分析结果表明THYT-2和JM催化剂 中都有三种不同价态的Pt存在:即金 属态Pt(0)、氧化态Pt(II)和Pt(IV)。HRTEM测试结果表明两种催化剂的粒径处在2 ~3 mn左右,这可能是它们拥有良好电化学性能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还对催化剂 中Pt与Ru组分的分布和相互作用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改进Pt-Ru/C电催化剂的思路 。  相似文献   
97.
以取代的3-羧酸活化色酮、靛红与消旋脯氨酸为原料,乙腈为溶剂,依次经1,3-偶极子[3+2]环加成和脱羧反应,合成了8个新型的二氢色原酮拼接多环吡咯螺环氧化吲哚类化合物 (3a~3h),产率68%~87%, dr值15/1~20/1,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HR-MS(ESI-TOF)表征。采用MTT法研究了3a~3h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3d,3f, 3g对K562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IC50=46.3~69.4 μmol·L-1)。  相似文献   
98.
99.
IntroductionItiswellknownthatyttriumcanbeusedinmanyfields ,suchasmetallurgy ,ceramics ,lasersandelectron ics ,especiallyinfluorescentmaterialswhoseneedforhighpurityyttriumoxideisincreasing .InChina ,there sourceofyttriumisrich ,andthehighpureyttriumisbe ingo…  相似文献   
100.
Pseudolarolides O ( 1 ) and P ( 2 ), two novel triterpenoids with a cycloartane‐type framework, were isolated from the seeds of Pseudolarix kaempferi Gord. (Pinaceae).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as (16R,23S,25R)‐16,23‐epoxy‐3,4 : 9,10‐disecocycloartan‐1(10),9(11)‐diene‐3(4),26(23)‐diolide ( 1 ), and (9S,16R,23S,25R)‐1,9 : 16,23‐diepoxy‐8,9 : 9,10‐disecocycloartan‐1(29),5(6),10(19)‐triene‐3(4),26(23)‐diolide ( 2 ), respectively, on the basis of spectroscopic techniques and X‐ray‐diffraction stud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