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26篇
  免费   1284篇
  国内免费   2477篇
化学   3371篇
晶体学   165篇
力学   294篇
综合类   185篇
数学   760篇
物理学   2496篇
综合类   9716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319篇
  2021年   349篇
  2020年   343篇
  2019年   295篇
  2018年   270篇
  2017年   357篇
  2016年   356篇
  2015年   540篇
  2014年   679篇
  2013年   811篇
  2012年   932篇
  2011年   1048篇
  2010年   1050篇
  2009年   1102篇
  2008年   1233篇
  2007年   1253篇
  2006年   1190篇
  2005年   1004篇
  2004年   757篇
  2003年   520篇
  2002年   548篇
  2001年   561篇
  2000年   483篇
  1999年   209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5篇
  1965年   4篇
  1960年   1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1.
本文采用以ASED-MO(含原子对排斥的EHMO法)为基础的结构自动优化的EHTOPT法及Monte-Carlo法, 对甲醇羰基化制乙酸催化剂的共聚物配体交替结构进行了理论研究。计算了AA, AB, BB, BA二聚反应的反应途径, 找出了过渡态, 并确定了反应活化势垒。在假设两反应频率因子相同的前提下, 求出竞聚率, 采用Monte-Carlo法模拟共聚物结构, 计算出共聚物配体中起催化活性的AB交替结构所占比率。比较不同共聚物配体的活性, 并研究了温度及单体配比对共聚物配体交替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212.
制备了对丙烯直接气相环氧化具有较好催化性能的Ag-MoO3催化剂, 采用原位FT-IR技术研究了丙烯、环氧丙烷及丙烯+氧气的混合气在Ag和Ag-MoO3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及反应行为. 研究表明, 丙烯在Ag和Ag-MoO3催化剂表面上吸附后, 均不发生化学反应, 而环氧丙烷吸附后在较高温度下则发生开环和聚合反应直至产生积炭. 与Ag催化剂相比, 在Ag-MoO3催化剂上, MoO3的加入在降低催化剂活性的同时,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产物环氧丙烷的开环及深度反应, 使环氧丙烷的选择性提高. 另外, 在较低的反应温度和较短的滞留时间下, 环氧丙烷发生深度反应的程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13.
<正> 在铑催化剂的作用下,甲醇与一氧化碳经羰基化反应为乙酸和乙酸甲酯,是6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工艺,但以往多是采用均相小分子铑催化剂,除我们的工作以外,迄今尚少见报道有采用以共聚物为配体的高分子铑催化剂的成功先例。  相似文献   
214.
使用硫杂冠醚、穴醚[2.2.2]作气相色谱固定相制备毛细管柱,考察两种固定相的使用比例、极性、热稳定性,并对甲苯-苯、乙苯-甲苯、甲基苯酚(o/p)、二氯苯(o/p,m)、硝基氯化苯(m,o)、苯-环己烷、庚醇-辛醇、苯胺-N,N二甲基苯胺等混合样品进行色谱分离.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固定相在OV-1701中的比例均为15%时有较好的分离效果,都属于中等极性的固定相.硫杂冠醚、穴醚[2.2.2]的平均极性分别为815、832,其中硫杂冠醚固定相的热稳定性较好,有较高的使用温度(185℃),而穴醚[2.2.2]的最高使用温度为120℃,因此穴醚[2.2.2]的使用温度受到一定的限制.从它们较好的分离性能看,固定相硫杂冠醚、穴醚[2.2.2]均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15.
The kinetic study of carbonylation of methanol-acetic acid mixture to acetic acid and acetic anhydride over a cis-dicarbonylrhodium complex (MVM' Rh) coordinated with the ethylene diacrylate (M') crosslinked copolymer of methyl acrylate (M) and 2-vinylpyddine (V)shows that the rate of reaction is zero order with respect to both reactants methanol and carbon monoxide, but first order in the concentrations of promoter methyl iodide and rhodium in the complex. Polar solvents can accelerate the reaction. Activation parameters were calculated fro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being comparable to that of the homogeneous system. A mechanism similar to that of soluble rhodium catalyst was proposed.  相似文献   
216.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共聚乳液合成方法及胶膜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9,自引:0,他引:59  
用一次投料法、单体乳液滴加法和引发剂滴加法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共聚乳液,聚合过程、胶粒形态及乳液稳定性的观测结果表明:单体乳液滴加法是合成该类乳液的最佳方法,研究了单体乳液滴加法中有机硅含量与聚合反及胶膜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有机硅含量在15%以下时,聚合反应可以顺利进行,胶膜性能不仅依赖于聚合时有机硅单体的总量,而且还依赖于有机硅单体中活性硅氧烷所占的比例。  相似文献   
217.
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是木犀属植物,原产我国,属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素以香花著称.桂花喜湿润,亦耐旱;喜阳光,亦耐阴;喜温暖,亦耐寒[1].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与周围环境有密切关系.桂花叶形较小,革质.  相似文献   
218.
2,5-二[4-(2-芳基乙烯基)苯基]噁二唑的合成及发光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田林  李海虹  原中立 《有机化学》2005,25(8):997-1000
二乙烯联苯及其衍生物是一种可发射蓝光的小分子空穴型有机发光材料, 通过Wittig-Horner反应, 将电子传输型噁二唑环“嵌入”其中, 设计合成了6个2,5-二[4-(2-芳基乙烯基)苯基]-1,3,4-噁二唑化合物. 经光谱分析和元素分析等方法确认了它们的化学结构. IR和UV-vis分析数据表明标题化合物分子结构中的C=C双键均为反式结构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 2,5-二[4-(2-对二甲氨基苯基乙烯基)苯基]-1,3,4-噁二唑具有良好的蓝色发光性能; 取代基对标题化合物的UV-vis吸收光谱和发光特性的影响显着.  相似文献   
219.
Four 2-(α-hydroxyalkyl)-2-oxazolines and a 2-(α-hydroxy-α,α-diphenyl)-2-benzooxazole were synthesized from β-amimoalcohols and α-hydroxy carboxylic acids under microwave irradiation in the absence of a solvent.  相似文献   
220.
A new dipeptide compound, (R)-2,4-dioxo-5-fluoro-1-[1-(methoxycarbonyl) ethylaminocarbonylmethyl]-1,2,3, 4-tetrahydropyrimidine (5-FUAPM),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identified by means of elemental analysis, IR, ^1H NMR and ^13C NMR spectra. The single crystal of compound 5-FUAPMoDMF was also obtained and characterized by DSC-TGA techniques. The crystal belongs to orthorhombic space group P212121 with the cell parameters: a= 0.4740(7) nm, b= 1.923(3) nm, c= 1.9229 nm, a=β=y=90°, V= 1.753 nm^3, Z=4, Dc= 1.312 g/cm^3, Mr=346.32, F(000)=728 and u=0.111 mm^-1. The final R and wR are 0.1378 and 0.2862, respectively. The result of the biological test showed that the compound 5-FUAPM has certain antitumor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