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71篇
  免费   1772篇
  国内免费   2984篇
化学   4344篇
晶体学   238篇
力学   482篇
综合类   274篇
数学   842篇
物理学   3163篇
综合类   11884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386篇
  2021年   450篇
  2020年   401篇
  2019年   359篇
  2018年   404篇
  2017年   473篇
  2016年   414篇
  2015年   721篇
  2014年   907篇
  2013年   1122篇
  2012年   1163篇
  2011年   1232篇
  2010年   1266篇
  2009年   1368篇
  2008年   1490篇
  2007年   1466篇
  2006年   1339篇
  2005年   1189篇
  2004年   957篇
  2003年   628篇
  2002年   676篇
  2001年   705篇
  2000年   647篇
  1999年   357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93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通过分子设计, 用过量丁二酸酐将单硬酯酸甘油酯的两个羟基转变为羧基, 再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 二苯醚为共沸脱水剂, 使其进一步与不同分子量的端羟基聚乙二醇在负压下共沸脱水偶联, 成功地制备了一系列AB2星型杂臂共聚物, 并采用1H NMR、XRD、DSC、FTIR和偏光显微镜等手段对产物及其结晶行为进行了研究. 1H NMR测试结果表明, 所得聚合物是以二丁二酸甘油酯为核, 一条硬酯酸烷基(GMS)臂和两条聚乙二醇(PEG)臂构成的AB2星型杂臂共聚物[GMS-(SA-PEG)2]. DSC和XRD测试结果表明, 在GMS-(SA-PEG)2中, GMS臂和PEG臂都能结晶; GMS臂的存在不仅影响PEG臂的结晶速度, 同时也影响其结晶的完善程度, 导致结晶温度和结晶熔融温度发生变化; GMS臂相对含量越大, 对PEG结晶行为的影响也越大. 利用偏光显微镜对结晶过程的在线观察结果表明, GMS-(SA-PEG)2的结晶形貌不同于线型聚乙二醇的大球晶, 其先形成细碎的束状晶核, 然后逐步出现生长中的球晶结构, 最后所形成的晶体尺寸有大幅度的减小, 而且其形貌和PEG臂的分子量密切相关. 可见AB2星型杂臂共聚物的结晶是先由GMS臂结晶形成小晶核, 然后再诱导PEG臂球晶的生长. 杂臂的引入对于控制星型多臂共聚物的晶形、晶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62.
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酚羟基和氨基的酰腙类探针分子,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核磁滴定考察了其对F-, Cl-, Br-, I-, CH3COO-, H2PO4-, HSO4-, ClO4-, CN-, SCN-, SO2-4和NO-3等阴离子的识别作用. 结果表明, 当加入CN-离子时主体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黄色, 而加入其它离子时主体溶液颜色不变, 说明该探针在DMSO/H2O(体积比5: 5)体系中能选择性裸眼比色检测CN-. 核磁滴定及质谱数据表明, 该探针与CN-以1:1化学计量比结合, 该过程通过亲核加成方式完成.  相似文献   
863.
通过可控水热法,制备出层状、花形和棒状钛酸铋(Bi4Ti3O12,BIT)纳米结构。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观测其结构和形貌特征。XRD图显示,所制备的样品为层状钙钛矿结构。FESEM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水热过程的反应参数可以得到不同形貌的纳米粉体。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表明BIT样品的带隙能约为2.63~2.95 eV。利用可见光(λ>420 nm)照射下的甲基橙降解实验评价了BIT样品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BIT的光催化活性比掺氮TiO2(N-TiO2)高得多。所制备的层状BIT纳米结构光催化效率最高,经可见光照射360 min,甲基橙溶液的降解率可达95.0%。同时还研究了结构和形貌对不同条件下制备的BIT样品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64.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石墨烯和硼氮类石墨烯包覆对LiFePO4 (010)表面结构和电导性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包覆层和LiFePO4 (010)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改善LiFePO4 (010)表面的电导性能. 石墨烯包覆LiFePO4 (010)表面后, 禁带宽度从3.3 eV减小到2.1 eV. 硼氮类石墨烯包覆LiFePO4 (010)表面后, 虽然其价带顶和导带底仍由Fe的3d轨道贡献, 但禁带中出现两个间隔为0.6 eV的带隙态, 由硼氮类石墨烯与LiFePO4(010)表面有直接接触并形成共价键的B原子和N原子贡献.  相似文献   
865.
采用水热合成法,以三乙烯四胺(TETA)为模板剂,合成CuSAPO-5分子筛。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粉末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TG)、N2吸附及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分子筛样品进行表征,考察了不同硅铝比对合成分子筛晶体的影响,并测定了分子筛样品对甲苯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将合成液的pH值调节为4.8~5.0,于150~170℃晶化1 d,可合成晶体形貌为球体的CuSAPO-5分子筛,粒径约为30 μm。分子筛样品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仍保持了SAPO-5分子筛的AFI骨架结构,属于微孔分子筛,孔径约为0.70nm,比表面积约为265 m2·g-1。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分子筛中P、Si、Al和Cu的含量分别为12.56%、4.48%、7.17%和6.25%。样品对甲苯的吸附约在120 min时达到饱和,吸附量约为180 mg·g-1。  相似文献   
866.
通过2-(2''-羟基-3''-甲氧基)萘咪唑(HL)和Ln(NO)3·6H2O反应,合成了4种单核稀土配合物[Ln(HL)2(NO33]·CH2Cl2(Ln=Sm(1),Eu(2),Tb(3))和[Ln(HL)2(NO32(CH3OH)]NO3·CH3OH(Ln=Yb(4))。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1~4均通过配体萘环间的π-π作用呈现蝴蝶状结构。荧光性质表明仅有配合物4显示Yb3+稀土离子的特征发光,固态和在乙腈溶液中的荧光寿命分别为8.27 μs和4.40 μs。  相似文献   
867.
水热条件下,以钴(Ⅲ)-胺配合物[Co(en)3]3+,[Co(dien)2]3+为模板,合成出了3例新的稀土草酸盐化合物{[Co(en)3]·[KLa2(C2O4)5(H2O)6]·H2O}n (HNU-9)、{[Co(dien)2][La2(C2O4)4(H2O)2xH2O}n (HNU-11)和{K3[Co(dien)2][La4(C2O4)9(H2O)2]·5H2O}n (HNU-12)。在这3个化合物中,不同的模板剂(Co(en)33+,Co(dien)23+,K++Co(dien)23+)以不同的方式存在于这些化合物中,从而构筑出不同拓扑结构的三维骨架结构。有意思的是,由于中心金属原子La的配位模式不同,HNU-11和HNU-12展现出未报道过的新颖的拓扑结构。可见,具有高配位数的中心稀土金属原子较易构筑出具有新颖拓扑结构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868.
合成并通过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了配合物 [CoL2]Cl·2CH3OH (1)和[CdL2] (2)的结构(HL为喹啉-8-甲醛缩硫代氨基脲).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2中金属离子采取相同的配位模式,分别与来自硫醇化脱质子的配体L-的4个N原子和2个S原子配位,采取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配合物12能够与DNA结合,结合模式分别为静电结合和部分插入.  相似文献   
869.
合成和表征了2个2,4-二羟基苯甲醛缩甘氨酸(H3L)席夫碱配合物[Cu(Py)2(HL)] (1)和[Zn(Py)3(HL)]·2Py(Py=吡啶) (2),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其结构.配合物1通过分子间的O-H…O氢键形成了一维链状结构,配合物2通过分子间的O-H…O和C-H…O氢键形成了二维网状结构.重要的是,配合物1在醇的选择性氧化反应中显示出了良好的催化效率(转化率高达94.8%,选择性高达98.3%).  相似文献   
870.
以磷铁废渣(Fe1.5P)和温室效应气体CO2为原料,以磷酸为补充磷源合成磷酸铁锂(LiFePO4)的前驱体Fe2P2O7,并研究了其合成过程对LiFePO4正极材料储能性能的影响。采用SEM观察了LiFePO4的表面形貌,采用XRD分析了LiFePO4和Fe2P2O7的晶体结构。进一步对该方法进行优化,发现Fe1.5P与磷酸混合物(nFe1.5PnH3PO4=1:1)在800℃热处理6 h合成的Fe2P2O7对应的LiFePO4/C电化学性能最好,在0.1C,0.2C,0.5C和1C倍率下的容量分别可达130,126,117和108 mAh·g-1。该方法具有成本低廉,减少碳排放和环境友好等特点,为LiFePO4正极材料的生产提出了一种新的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