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0篇 |
免费 | 37篇 |
国内免费 | 44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14篇 |
力学 | 19篇 |
综合类 | 7篇 |
数学 | 26篇 |
物理学 | 50篇 |
综合类 | 12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20篇 |
2021年 | 19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19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17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宁武盆地石炭-二叠系太原组-山西组地层广泛发育,但其煤系页岩气勘探程度尚低。本文基于宁武南区块多口钻井页岩样品的扫描电镜观测、有机碳含量测试、岩石热解测试及系列测井数据探讨了宁武南区块煤系页岩展布特征、有机质微观赋存特征和有机质丰度预测方法。结果表明:宁武南区块太原组-山西组煤系页岩连续泥岩厚度达到30m以上,有机质丰度平均达到2.6%,有机质类型以Ⅲ型干酪根为主,显微组分以惰质体与镜质体为主,有机质孔隙主要发育于固体沥青,镜质体与惰质体中零星可见。构建了基于改进ΔlogR法、多元线性回归和神经网络的有机碳含量预测模型,对比预测精度认为反向传播(back propogation, BP)神经网络模型更适用于研究区煤系页岩有机碳含量预测。利用构建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宁武南区块太原组和山西组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 TOC)进行预测,指出研究区东北部煤系页岩有机质丰度高(TOC > 3%),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52.
53.
为了充分了解飑线冷池、湍流动能及湍流输送的特征,利用中尺度天气预报数值模式,对2014年7月12日江淮地区的一次飑线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其边界层冷池、湍流动能和湍流输送特征。结果表明:飑线处于发展期时冷池作用较小,随着飑线系统的增强,冷池作用逐渐显著,对环境风的阻碍作用加强,其前沿辐合加强,有利于触发新对流;飑线发生前,浮力项为边界层湍流动能的主要产生项,湍能随高度减小;飑线系统过境时,切变项为主要湍能源,在边界层高层时较大;飑线对流前的晴空区域内,边界层湍流运动向下输送动量,补充边界层摩擦损耗;飑线强对流影响的区域内,近地层湍流运动向上输送动量,减弱了大风的影响;向上较大的潜热、感热通量增强低层的大气不稳定性,有利于强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分析表明,边界层湍流输送与飑线系统的演变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4.
二阶选择谐波重复控制(second order selective harmonic repetitive control, SOSHRC)策略因其良好的频率适应性和动态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并网逆变器控制中。针对传统SOSHRC策略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复杂、稳定性标准较为保守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二阶选择谐波重复-比例控制(second order selective harmonic repetitive control and proportional control, SOSHRC-PC)。首先,设计新型SOSHRC的结构和原理,并介绍新型SOSHRC-PC控制策略。然后,分析新型SOSHRC-PC控制器的稳定性和参数设计方法。最后,搭建基于新型二阶6k ± 1次谐波重复-比例控制的三相并网逆变器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的控制策略具有良好的稳态和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55.
为研究干湿循环对黏土力学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通过一系列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CT扫描测试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揭示了干湿循环对黏土的劣化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黏土的抗压强度保持指数性下降趋势,在经历4次循环后,抗压强度损失了40%左右,干湿循环达到8次后抗压强度基本达到稳定;CT扫描横剖面显示,在干湿循环过程中,裂隙从试样四周开始发育,并逐渐向内部扩展,裂隙的宽度和长度均持续增加,连续性也有所提高;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试样的逐层面孔隙率均明显增加,且不同层间的交界面孔隙率的增加更为显著,层间的裂隙最先发育,试样表面也有竖向裂隙发育,试样内部连通孔隙的数量增加,闭合孔隙的数量减小;不同次数干湿循环作用下黏土的孔隙率与抗压强度之间保持负指数性关系,当干湿循环次数达到4次后,孔隙率的增加对抗压强度的影响减小。 相似文献
56.
根据计算机病毒的性质,针对常驻病毒所经历2个重要阶段的特点:在潜伏阶段病毒因未加载入内存而不具有感染力;在活跃阶段,病毒驻留于内存并伺机感染目标文件,划分了2个新的具有不同感染率的计算机仓室,建立了一种新的具有分级感染率的常驻病毒传播模型,并应用稳定性理论和仿真实验研究了该模型的动力性质,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模型的动力行为完全由基本再生率决定,如果基本再生率小于等于一则无毒平衡点的全局稳定,如果基本再生率大于一则有毒平衡点局部稳定,并根据仿真实验猜测其全局稳定,通过对基本再生率进行系统参数敏感性分析,提出了有效阻止病毒网络传播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57.
为了解北部湾海域潮间带生物受重金属污染的情况,本研究选取该海域常见的贝类优势种——丽文蛤(Meretrix lusoria)作为研究对象,跟踪监测其体内7种重金属汞(Hg)、铜(Cu)、铅(Pb)、锌(Zn)、镉(Cd)、铬(Cr)、砷(As)的含量,对2019-2023年采集的丽文蛤体内各项指标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分别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综合指数和金属污染指数(Metal Polution Index,MPI)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海域丽文蛤体内重金属含量为锌>铜>砷>铬>镉>铅>汞,比较各年度平均值,重金属含量的变化有所不同,沿海三市的重金属含量差异较明显但污染程度差异不大,整体处于轻度污染的状态,砷和铅是主要的污染因子。北部湾海域重金属综合污染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需持续监测生物体内重金属变化。 相似文献
58.
一种基于参数调制的混沌数字通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提出了反馈同步方法,并基于此方法提出了一种利用混沌载波进行数字通信的方法,该方法通过调制混沌系统中的参数来将二进制数字信号映射为混沌载波,并在接收端利用由可与发送端混沌系统同步的混沌系统组成的接收机对混沌载淡皮进行解调,最后进行了数值领导 具,结果说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9.
油藏的各向异性对油田开发过程中的井网布置和油井产能具有重要影响,常规规则井网不能很好地适应各向异性油藏,渗透率主方向油井见水时间短,而渗透率侧方向储层水驱效果不佳或油井未见效。为解决该问题,突破传统的常规规则井网形式,根据水驱油的流管法原理和物质平衡方程,构建平面各向异性油藏菱形反九点井网。当边井和角井见水时间相等时,各向异性油藏可以达到均衡驱替的效果。根据各向异性油藏的基本特征,建立了各向异性油藏菱形反九点井网合理注采单元几何参数的定量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对所建立公式进行了验证。在各向异性油藏中,短轴角井井距随着长轴角井井距的增加而增加,随各向异性系数的增加而迅速降低,在各向异性系数为10时,短轴角井井距的减小趋于平缓。新的菱形反九点井网提高了油藏的采出程度和注入水的波及效率,为平面各向异性油藏构建合理的九点井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0.
基于 2003年—2016年我国资源衰退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相关数据,测度了资源衰退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工业三废减排的耦合协调度,并进一步应用面板VAR 模型对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污染排放的动态互动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资源衰退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污染减排的耦合协调度仍处于濒临失调状态.脉冲响应图显示,产业结构高级化促进工业废水、工业二氧化硫的减排具有长期效应,工业废水减排有助于倒逼产业结构高级化.我国资源衰退型城市转型发展,应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以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推动城市的绿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