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6篇
  免费   306篇
  国内免费   466篇
化学   714篇
晶体学   31篇
力学   41篇
综合类   18篇
数学   138篇
物理学   501篇
综合类   159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91篇
  2009年   199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1.
甲烷氧化细菌催化二氧化碳生物合成甲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烷氧化细菌中包含的甲烷单加氧酶(MMO)、甲醇脱氢酶(ADH)、甲醛脱氢酶(FaldDH)、甲酸脱氢酶(FateDH)经过一系列反应能够把甲烷深度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并生成一定的能量物质.把二氧化碳还原为甲醇是一个需要能量的过程,目前还没有已知的有机体在温和条件下完成这一反应.研究发现,甲基弯菌Methylosi-nus trichosporium IMV 3011可以催化二氧化碳生物转化生成甲醇.在休眠的悬浮细胞中充人二氧化碳后,反应一段时间在反应液中检测到了甲醇.二氧化碳转化成甲醇是一个需要能量推动的反应,为了补充反应所消耗的能量.反应一段时间后需要用甲烷进行再生,以恢复细胞中的还原当量NADH.我们进行了反应再生的交替连续批式反应,甲醇积累量能够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理论上,反应不会增加温室效应,这是一个有效的、环境友好的、可恢复的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2.
在以加氢汽油为溶剂,MoCl_3(C_7H_(15)COO)_2(Mo)为主催化剂,(i-Bu)_2AlO〈O〉(Al)为助催化剂合成1,2-聚丁二烯的二元催化体系中,添加BF_3CH3·OEt_2等,对体系的催化活性影响显著。以的混合物为第三组份加入催化体系,较大幅度提高了钼系催化体系的活性。在Mo/Bd=8.0×10~(-5)(摩尔比),聚合5小时,丁二烯转化率可达到70%。初步搞清了钼催化体系合成的1,2-聚丁二烯中产生凝胶的条件,推测了凝胶的生成原因,考察了聚合条件对催化活性、分子量及微观结构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The complex Cu2(μ-dppb)2(μ-Cl)2 has been synthesized from the reaction of CuCl, dppb and (n-Bu)4NCl. The crystal belongs to the triclinic with space group P1. The unit cell parameters are: a=9.939(4)?, b=10.083(6)?, c=14.104(5)?, α=76.46(3)°, β=71.02(2)°, γ=70.87(5)°. The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reveals that it has a bi-ring structure with a symmetry center at the middle of two Copper atoms. The outer ring is a 14-membered ring of Cu-dppb-Cu-dppb, and the inner ring is a 4-membered ring composed of two Cl- and two Cu(Ⅰ). Investigation of third-order optical nonlinearity shows that it exhibits considerable nonlinear absorptive and self-defocusing effect with α2=1.75×10-13m·W-1 and n2=3.19×10-18m2·W-1. CCDC: 193113.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空时分组码在多输入多输出通信系统的性能,提出一种新的准正交空时分组码,并且结合星座旋转设计和交织技术。通过星座旋转准正交空时分组码,以牺牲一定解码的简单性,来避免当天线数目大于2时,正交空时分组码码率下降的缺点;并与LDPC码进行级联编码,来降低系统误码率及提高系统的可靠性要求。多输入多输出通信系统可以很好地解决多径效应,获得很高的分集增益。仿真结果表明:与没有经过星座旋转的准正交空时分组码系统相比较,这种新的编码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误码率,提高系统的性能。在误码率10-5时,CRQOSTBC级联LDPC码与QOSTBC级联LDPC码相比有1.8dB的信噪比改善,CR-QOSTBC级联LDPC码相对于未级联LDPC码的QOSTBC在10-3时有5.3dB性能提升。  相似文献   
15.
郭新  袁润章  孙尧卿  崔崑 《物理学报》1996,45(5):860-868
在实验的基础上将ZrO2基固体电解质的晶界分为三类:“清洁”晶界、含非晶相的晶界和含晶态相晶界,并分析了各类晶界的形态与性质,其中根据有效介质理论的计算,晶态晶界相的电导率约为基体的三倍,因而据此提出了一个运用“晶界工程”进一步提高ZrO2导电性的方法。用理论模型分析了各类晶界对ZrO2氧传感器输出电势的影响。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6.
γ—Mo2N合成过程中的热变化及中间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DTA技术,通过改变升温速率研究了γ-Mo2N合成过程中的热变化,并经XRD,BET及IR测试,对DTA曲线中的谱峰进行归属,考察了中间产物,DTA结果表明,在MoO3和NH3程序升温反应过程中有放热峰及吸热峰出现,且随升温速率的长高,放热峰面积与吸热峰面积之比逐渐减小,结合XRD及IR结果可知,DTA曲线听放热峰可归属为由MoO3变化为MoO2的还原峰,吸热峰则归属为由MoO2变化为Mo2N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激光小角光散射法,测定了聚电解质-磺化聚砜(钠盐),在分别舍有NaNO_3、LiNO_3、LiCl、NaBr和NaI的DMF中各试样的表现分子量。结果表明,在含有0.07N NaNO_3的DMF中,磺化聚砜的表观分子量接近于试样的真实分子量。  相似文献   
18.
Fourier transform ion cyclotron resonance mass spectrometry (FT-ICR-MS)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structures of anhydroicaritin glycosides by the MS/MS experiments of anhydroicaritin glycosides and their methylated derivatives,With high accuracy FT-ICR-MS provides much information about the structures of compounds ,FT-ICR-MS shows the great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unknown compounds.  相似文献   
19.
Zn(Oxin)2·2H2O纳米晶的固相化学反应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纳米微粒研究的深入,对纳米超细微粒提出了不同的物理、化学特性需求,制备高纯、超细、均匀的纳米微粒,发展新型的纳米材料,就显得非常重要,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研究、发展新的合成技术.通常,纳米微粒制备的要求是:表面洁净;粒子形状及粒径、粒度分布可控,防止粒子团聚;易于收集;有较好的稳定性;产率高.  相似文献   
20.
用高分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HRPyGC-MS)考察了由对苯二眯腙和四种不同芳香族四酮合成的聚苯基不对称三嗪的热分解行为,鉴定了相应裂解产物的组成、分布及其与高分子结构的关系,并用热重法(TG)测定了它们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参数,提出了其热分解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