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47篇
  免费   3267篇
  国内免费   4457篇
化学   10225篇
晶体学   309篇
力学   904篇
综合类   388篇
数学   1802篇
物理学   5619篇
综合类   17724篇
  2024年   94篇
  2023年   364篇
  2022年   709篇
  2021年   810篇
  2020年   789篇
  2019年   682篇
  2018年   699篇
  2017年   755篇
  2016年   840篇
  2015年   1116篇
  2014年   1539篇
  2013年   1925篇
  2012年   2115篇
  2011年   2284篇
  2010年   1953篇
  2009年   2133篇
  2008年   2376篇
  2007年   2266篇
  2006年   2127篇
  2005年   1858篇
  2004年   1482篇
  2003年   1043篇
  2002年   1170篇
  2001年   1041篇
  2000年   1088篇
  1999年   672篇
  1998年   440篇
  1997年   358篇
  1996年   327篇
  1995年   322篇
  1994年   287篇
  1993年   241篇
  1992年   198篇
  1991年   176篇
  1990年   131篇
  1989年   137篇
  1988年   116篇
  1987年   79篇
  1986年   58篇
  1985年   41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4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建立了功能性马来酸酐、丙烯酰胺共聚物树脂P(MA-AM)富集-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Fe(Ⅲ)的新方法。考察了树脂对痕量Fe(Ⅲ)的吸附、洗脱行为。结果表明,在pH=3.5时,P(MA-AM)能富集Fe(Ⅲ),吸附30min时,最大吸附率达98.7%;以3.0mol/L的HCl作为洗脱液,Fe(Ⅲ)的回收率为96.2%;富集倍数可达20倍。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2mg/L,相对标准偏差为3.0%,回收率范围为93.3%~97.6%。方法可应用于实际样品中痕量Fe(Ⅲ)的测定。  相似文献   
992.
采用微波消解技术进行样品前处理,建立了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PU材料中铬含量的方法。在波长429.0 nm下,利用石墨炉程序升温测定,狭缝设为0.5 nm,塞曼效应作为背景校正。标准工作曲线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86,方法检出限为0.051μg/L,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78%,加标回收率为92%~120%(n=6)。该方法简便、可行,适用于PU材料中铬的测定。  相似文献   
993.
介绍了北京海光仪器公司生产的AFS–3100原子荧光光度计在使用过程中仪器与电脑通讯失败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994.
Graphene platelet (GP)-Ru(phen) 3 2+ assembles have been prepared through self-assembly of poly sodium styrenesulfonate (PSS) functionalized GPs and Ru(phen) 3 2+ driven by electrostatic attraction interactions in aqueous solution. The resultant assembled GP-Ru(phen) 3 2+ hybrid structure modified electrode exhibits excellent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ECL) behaviors because of the ECL active species Ru(phen) 3 2+ contained therein.  相似文献   
995.
运用UPLC-MS联用技术对空白对照组、柴胡总皂苷(SS)组大鼠在给药后第3天和第5天的尿液样本进行分析检测,获得了以质荷比和保留时间为变量的矩阵数据。据此建立各组大鼠的尿液代谢轮廓图,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建立了SS的代谢组学毒性模型。结合肝组织病理,探讨了柴胡总皂苷的急性肝毒性。对于SS组与正常组,大鼠尿液代谢轮廓图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在代谢组学毒性模型中,给药第3天和第5天的PCA分类均偏离正常组,而第5天的偏离程度强于第3天。同时,在第5天的肝组织病理切片中发现了组织病变。由此表明,给药组大鼠的代谢组偏离了正常组,这种偏离正是肝急性毒性的表现,且给药到第5天的肝毒性强于第3天,表明肝毒性与给药累积剂量呈正相关,表现出了明显的急性和累积肝毒性。  相似文献   
996.
以白藜芦醇苷(POL)为模板分子,分别以丙烯酰胺(AM)、4-乙烯基吡啶(4-VP)、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白藜芦醇苷分子印迹聚合物。采用静态平衡结合实验研究了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及不同底物的识别性能。结果表明,以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的印迹聚合物(MIP1)对模板分子的识别性能最好,其次是以4-VP为功能单体的聚合物(MIP2),以HEMA为功能单体的聚合物(MIP3)以及以MAA为功能单体的聚合物(MIP4)的分子识别性能较差。表明功能单体与模板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弱对MIP的识别能力有较大的影响。静态平衡结合法以及Scatchard分析法表明,MIP1对模板分子呈现较好的结合能力和选择性,该印迹聚合物中形成了2类不同的结合位点,离解常数分别为7.43×10-5、3.70×10-3mol/L。将MIP1用于虎杖提取物中POL的固相萃取分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97.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压敏胶及其制品中多溴联苯(PBBs)和多溴二苯醚(PBDEs)的分析方法。通过制备的阳性样品,对压敏胶样品的前处理条件进行优化,选择以乙酸乙酯为溶剂溶解样品,甲醇作为沉淀剂除去高聚物,在选择离子监测(SIM)方式下进行GC-MS分析。在优化实验条件下,检测的PBBs和PBDEs在0.1~1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不小于0.999;对常用的热熔型压敏胶、溶剂型压敏胶和乳液型压敏胶进行3水平空白加标回收实验,PBBs的回收率为86.5%~99.7%,相对标准偏差小于7%;十溴二苯醚的回收率为91.4%~95.8%,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该方法简单、灵敏,适用于压敏胶及其制品中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的分析确证。  相似文献   
998.
以间苯三酚为起始原料,L-脯氨酸为催化剂,经由两步反应首次合成了Empetrifranzinans A(1a,总收率60%)和Empetrifranzinans C(总收率55%),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确证。初步药理筛选实验结果表明,1a对人结肠癌、肝癌、胃癌、肺腺癌、卵巢癌细胞表现出了较强的细胞毒作用,其IC50分别为<0.1,1.31,4.90,8.98和3.65μmol·L-1。  相似文献   
999.
茶皂素―金属复合抗菌剂的制备及抗菌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抑菌环法探讨了茶皂素、金属离子、茶皂素―金属复合抗菌剂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考察了茶皂素纯度、浓度、金属离子种类等因素对抗菌剂抗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茶皂素的抗菌活性与单一的金属离子的抗菌活性相当,茶皂素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制浓度为5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制浓度是10 mg/mL;茶皂素与金属离子复配抗菌活性具有协同效应,尤其茶皂素―锌复合抗菌剂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大大加强。  相似文献   
1000.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retention behavior of oligolysine and oligoarginine peptides of different lengths as a function of heptafluorobutyric acid (HFBA) concentration in ion-pairing reversed-phase chromatography in isocratic elution. A mixture of oligolysine and a mixture of oligoarginine with number of amino acid residues (dp) from two to eight were conveniently prepared by one-pot protease-catalyzed synthesis. Analysis of the logarithm of the retention factor k as a function of [HFBA] for each oligopeptide component, using a closed pairing model, provided values for (1) number (n) of paired HFBA anions per peptide molecule, (2) equilibrium constant (K ip,m) for ion pairing between oligopeptides and HFBA anions, and (3) product of the phase ratio and the distribution constant of the paired oligopeptide between the mobile and stationary phases (βK d,ip). We found that βK d,ip of oligoarginine is larger compared with oligolysine having the same dp. A linear relationship was obtained for ln βK d,ip as a function of n?+?g?·?dp. By optimizing constant g separately for oligolysine and oligoarginine, we determined that g is larger for oligoarginine, in agreement with the higher hydrophobicity of arginine residues. Plotting the fraction of paired oligoarginine and oligolysine as a function of [HFBA] shows that the cooperative effect in forming ion pairs is greater for oligoarginine than oligolysine.
Figure
Fraction Φ of paired oligolysine (dp?=?3 to 6, solid symbols and solid lines) and oligoarginine (dp?=?3 to 6, open symbols and dashed lines) in the mobile phase, plotted as a function of the HFBA concentration  相似文献   
[首页] « 上一页 [95] [96] [97] [98] [99] 100 下一页 » 末  页»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