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487篇 |
免费 | 1252篇 |
国内免费 | 995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6063篇 |
晶体学 | 151篇 |
力学 | 529篇 |
综合类 | 58篇 |
数学 | 1176篇 |
物理学 | 3312篇 |
综合类 | 444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8篇 |
2024年 | 187篇 |
2023年 | 294篇 |
2022年 | 439篇 |
2021年 | 450篇 |
2020年 | 447篇 |
2019年 | 448篇 |
2018年 | 305篇 |
2017年 | 348篇 |
2016年 | 489篇 |
2015年 | 544篇 |
2014年 | 733篇 |
2013年 | 763篇 |
2012年 | 949篇 |
2011年 | 939篇 |
2010年 | 694篇 |
2009年 | 682篇 |
2008年 | 718篇 |
2007年 | 610篇 |
2006年 | 587篇 |
2005年 | 545篇 |
2004年 | 489篇 |
2003年 | 386篇 |
2002年 | 384篇 |
2001年 | 376篇 |
2000年 | 298篇 |
1999年 | 412篇 |
1998年 | 270篇 |
1997年 | 240篇 |
1996年 | 260篇 |
1995年 | 235篇 |
1994年 | 201篇 |
1993年 | 147篇 |
1992年 | 146篇 |
1991年 | 143篇 |
1990年 | 137篇 |
1989年 | 115篇 |
1988年 | 84篇 |
1987年 | 45篇 |
1986年 | 47篇 |
1985年 | 20篇 |
1984年 | 22篇 |
1983年 | 15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13篇 |
1979年 | 4篇 |
1976年 | 3篇 |
1974年 | 3篇 |
1973年 | 2篇 |
192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Gao H Song Y Yang L Shi X Yin Q Ng CY Jackson WM 《Th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2011,135(22):221101
The first direct branching ratio measurement of the three lowest energy dissociation channels of CO that produce C((3)P) + O((3)P), C((1)D) + O((3)P), and C((3)P) + O((1)D) is reported. Rotational resolved carbon ion yield spectra for two Π bands (W(3sσ)(1)Π (v(') = 3) at 108,012.6 cm(-1) and (1)Π(v(') = 2) at 109,017 cm(-1)) and two Σ bands ((4sσ)(1)Σ(+)(v(') = 4) at 109,452 cm(-1) and (4pσ)(1)Σ(+)(v(') = 3) at 109,485 cm(-1)) of CO were obtained. Our measurements show that the branching ratio in this energy region is strongly dependent on the electronic and vibrational energy but it is independent or just weakly dependent on the parity and rotational energy levels. To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triplet channel producing O((1)D) has been experimentally observed and this is also the first time that a direct measurement of the branching ratio for the different channels in the predissociation of CO in this energy region has been made. 相似文献
172.
An improved method for the deprotection of benzyl ethers using a catalytic amount of Co(2)(CO)(8) in the presence of Me(2)PhSiH and CO (1 atm) is described. The deprotection reaction is compatible with double bond or sulfur-containing substrates. The method also tolerates other functional groups, such as Ac, Piv, and Bz, and shows potential selectivity in perbenzylated monosaccharides. 相似文献
173.
174.
175.
An efficient and straightforward strategy for the synthesis of N-(2-haloinden-1-yl)arenesulfonamides from propargylic alcohols and sulfonamides is described. Allenesulfonamide is postulated to be the key intermediate for this tandem transformation. 相似文献
176.
Photocatalytic reduction of CO2 in methanol to methyl formate over CuO-TiO2 composite catalyst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hotocatalytic reduction of CO(2) on CuO-TiO(2) composite catalysts in the presence of methanol to prepare methyl formate had been investigated. Methanol was used as sacrificial reagent to react with the photo-generated holes in the valence band, and CO(2) was reduced by the electrons in the conduction band. CuO-TiO(2) was optimized for CuO loading, preparation method and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The catalyst of 1.0CuO-TiO(2), calcined at 450°C and CTAB as a dispersant showed the highest overall activity. The heterojunction between CuO and TiO(2) demonstrated with HRTEM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enhancing 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相似文献
177.
Yin YingZhuo Chai Hai-Feng WangPeng Li Chang-Wu ZhengGang Zhao Yue-Peng Cai 《Tetrahedron》2011,67(19):3337-3342
A highly enantioselective [4+2] cycloaddition reaction of β,γ-unsaturated α-keto esters with oxazolones was realized with readily available cinchona alkaloids as the catalysts. Using this reaction, a series of highly functionalized δ-lactones with adjacent α-quaternary-β-tertiary stereocenters were obtained in high yields (up to 97%) and with good-to-excellent enantioselectivities (up to 97% ee). 相似文献
178.
水污染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为有效提高现有污水处理的效率及其回收利用,各种催化氧化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发展的各类高级氧化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明显受到了氧化剂的利用率、催化剂的浸出、寿命及成本等问题的严重限制。因此基于新的理念、发展新的催化氧化技术仍然受到广泛的关注。
最近几年,利用碳酸氢盐活化过氧化氢,应用于有机废水的降解逐渐受到环境催化领域的关注。碳酸氢盐本身是一种低毒性、广泛存在于环境及生物体系的化学物质,通过它活化过氧化氢产生过碳酸氢盐氧化剂,该氧化剂能够直接氧化有机物。同时,在各种过渡金属催化剂的存在下,通过该过碳酸氢盐可以形成氧化能力更强的各种自由基(如羟基自由基等) 及高价态的过渡金属离子参与有机废水的降解。虽然传统认为碳酸盐及碳酸氢盐对高级氧化法降解有机废水不利,原因是认为它们能捕捉羟基自由基,形成氧化能力更低的碳酸根自由基。现有的研究已充分表明,较低浓度的碳酸氢盐能够加快有机废水的氧化降解,而且通常比单独使用过氧化氢效率更高,这些新的发现已明显突破了传统意义上对碳酸氢盐作用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在微量碳酸氢盐的存在下,其产生的微碱性环境极大地消除了负载型氧化物催化剂在废水降解过程中的金属离子流失、从而极大地延长了催化剂的寿命。该缺点是各种基于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高级氧化技术难以广泛推广的关键性挑战,原因是随着氧化降解的进行,废水体系由于有机酸的生成而逐渐酸化,进而引发氧化物催化剂的酸溶而流失。在这点上,碳酸氢盐活化过氧化氢系统由于其天然的微碱性环境体现出了其明显的优势。
本文即是在本课题组工作基础上,对该领域内国内外研究进展加以总结,以期获得国内外同行的进一步关注。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1)碳酸氢氧活化过氧化氢的相关知识介绍,(2)均相碳酸氢氧活化过氧化氢降解有机废水的研究进展,(3)基于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碳酸氢氧活化过氧化氢降解有机废水的研究进展,和(4)碳酸氢盐在其他高级氧化技术中的应用。虽然基于碳酸氢氧活化过氧化氢降解有机废水的研究还处于早期探索阶段,还有很多基础科学问题如降解机理等值得进一步探索,期望通过该综述的介绍能够让同行对碳酸氢氧活化过氧化氢降解有机废水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进而推动该研究方向的发展,为有机废水的催化处理提供新的机会。 相似文献
最近几年,利用碳酸氢盐活化过氧化氢,应用于有机废水的降解逐渐受到环境催化领域的关注。碳酸氢盐本身是一种低毒性、广泛存在于环境及生物体系的化学物质,通过它活化过氧化氢产生过碳酸氢盐氧化剂,该氧化剂能够直接氧化有机物。同时,在各种过渡金属催化剂的存在下,通过该过碳酸氢盐可以形成氧化能力更强的各种自由基(如羟基自由基等) 及高价态的过渡金属离子参与有机废水的降解。虽然传统认为碳酸盐及碳酸氢盐对高级氧化法降解有机废水不利,原因是认为它们能捕捉羟基自由基,形成氧化能力更低的碳酸根自由基。现有的研究已充分表明,较低浓度的碳酸氢盐能够加快有机废水的氧化降解,而且通常比单独使用过氧化氢效率更高,这些新的发现已明显突破了传统意义上对碳酸氢盐作用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在微量碳酸氢盐的存在下,其产生的微碱性环境极大地消除了负载型氧化物催化剂在废水降解过程中的金属离子流失、从而极大地延长了催化剂的寿命。该缺点是各种基于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高级氧化技术难以广泛推广的关键性挑战,原因是随着氧化降解的进行,废水体系由于有机酸的生成而逐渐酸化,进而引发氧化物催化剂的酸溶而流失。在这点上,碳酸氢盐活化过氧化氢系统由于其天然的微碱性环境体现出了其明显的优势。
本文即是在本课题组工作基础上,对该领域内国内外研究进展加以总结,以期获得国内外同行的进一步关注。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1)碳酸氢氧活化过氧化氢的相关知识介绍,(2)均相碳酸氢氧活化过氧化氢降解有机废水的研究进展,(3)基于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碳酸氢氧活化过氧化氢降解有机废水的研究进展,和(4)碳酸氢盐在其他高级氧化技术中的应用。虽然基于碳酸氢氧活化过氧化氢降解有机废水的研究还处于早期探索阶段,还有很多基础科学问题如降解机理等值得进一步探索,期望通过该综述的介绍能够让同行对碳酸氢氧活化过氧化氢降解有机废水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进而推动该研究方向的发展,为有机废水的催化处理提供新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9.
非金属催化剂在催化环氧化物和CO2合成环状碳酸酯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化的发展,大量化石燃料被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急剧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加剧,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利用储量丰富且廉价的二氧化碳作为 C1资源替代有毒的气体(如一氧化碳和光气等)制备具有广泛应用的环状碳酸酯,不仅满足“绿色化学”的要求,而且符合“原子经济性”的原则。迄今为止,大量用于催化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环加成反应合成环状碳酸酯的催化剂,包括均相催化剂(如金属卤化物、有机碱、离子液体和金属配合物),多相催化剂(如金属氧化物、负载型催化剂、有机聚合物、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和碳材料等)被报道。其中金属催化剂占主导地位,大多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然而,目前可供开采的金属矿越来越少,大多数金属的回收再利用率较低,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因此,开发新型、廉价、绿色、高效、循环性和稳定性好的非金属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了近3年以来用于催化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环加成反应合成环状碳酸酯的非金属催化剂,主要包括有机碱、离子液体、固载型催化剂、有机聚合物和碳材料等。概括了不同种类催化剂的设计思想及其催化反应机理,重点阐述了分子内以及分子间各种功能基团的协同作用对环加成反应的影响。通过比较发现,具有“C–N=C”结构的有机碱活性相对较高,氢键给体和亲核物质都能与有机碱协同作用提高其催化活性;传统离子液体的活性一般不理想,氢键给体如羟基和羧基的引入有利于促进环加成反应,且多阳离子和多氢键给体功能化的离子液体表现出更高的催化活性;负载型催化剂中,载体和活性组分之间的协同作用有利于加速环加成反应的进行,多种功能基团负载和以共价键方式多层固载能更好地提高催化剂稳定性和催化活性;利用非烯烃化合物制得的活性组分位于主链的多孔有机聚合物,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大多高于活性组分位于侧链的烯烃聚合物;碳材料催化剂中,引入不饱和的 N物种(如伯胺和吡啶氮),有利于 CO2的吸附和活化,能促进环加成反应。此外,利用密度泛函的方法,计算模拟催化反应过程,能更好地揭示反应机理,并为设计和制备高效的催化剂提供理论指导。
该领域目前面临的重要挑战是研发可以同时实现二氧化碳捕获和转化的新型、环保和高效非金属催化剂,终极目标是利用多孔催化材料在常温和常压下直接捕获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利用捕获的二氧化碳实现环状碳酸酯的连续生产。基于协同催化的设计思想,利用多种基团功能化的策略合成高效吸附和活化二氧化碳以及开环活化环氧化物的非金属催化剂,有望实现上述目标。 相似文献
本文主要介绍了近3年以来用于催化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环加成反应合成环状碳酸酯的非金属催化剂,主要包括有机碱、离子液体、固载型催化剂、有机聚合物和碳材料等。概括了不同种类催化剂的设计思想及其催化反应机理,重点阐述了分子内以及分子间各种功能基团的协同作用对环加成反应的影响。通过比较发现,具有“C–N=C”结构的有机碱活性相对较高,氢键给体和亲核物质都能与有机碱协同作用提高其催化活性;传统离子液体的活性一般不理想,氢键给体如羟基和羧基的引入有利于促进环加成反应,且多阳离子和多氢键给体功能化的离子液体表现出更高的催化活性;负载型催化剂中,载体和活性组分之间的协同作用有利于加速环加成反应的进行,多种功能基团负载和以共价键方式多层固载能更好地提高催化剂稳定性和催化活性;利用非烯烃化合物制得的活性组分位于主链的多孔有机聚合物,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大多高于活性组分位于侧链的烯烃聚合物;碳材料催化剂中,引入不饱和的 N物种(如伯胺和吡啶氮),有利于 CO2的吸附和活化,能促进环加成反应。此外,利用密度泛函的方法,计算模拟催化反应过程,能更好地揭示反应机理,并为设计和制备高效的催化剂提供理论指导。
该领域目前面临的重要挑战是研发可以同时实现二氧化碳捕获和转化的新型、环保和高效非金属催化剂,终极目标是利用多孔催化材料在常温和常压下直接捕获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利用捕获的二氧化碳实现环状碳酸酯的连续生产。基于协同催化的设计思想,利用多种基团功能化的策略合成高效吸附和活化二氧化碳以及开环活化环氧化物的非金属催化剂,有望实现上述目标。 相似文献
180.
Chen R Wang L Xiong C Zhou Y Zhen C Zhang N Tang Y Zhou X Wang J Nie Z Chen Y 《The Analyst》2011,136(18):3809-3814
Electrosonic spray ionization (ESSI) is a derivative technique of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ESI) for mass spectrometry (MS) in which droplets are charged in the course of sonic spray. In this study, we applied ESSI MS to direct analysis of oligosaccharides and alpha hydroxy acids (AHAs) in fruits. The components were extracted from fruit fleshes by a feasible method prior to ESSI MS analysis, but the fruit juices were analyzed without further pretreatment.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mainly alkali metal adducts of oligosaccharides are favorably produced in positive ion mode, while deprotonated AHAs and oligosaccharides are produced in negative ion mode. Compared with mass spectra obtained using electrospray droplet impact/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ry (EDI/SIMS), mass spectra using ESSI make the identification of oligosaccharides more straightforward in positive ion mode than in negative ion mod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