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0篇
  免费   348篇
  国内免费   608篇
化学   1076篇
晶体学   46篇
力学   93篇
综合类   21篇
数学   195篇
物理学   634篇
综合类   296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223篇
  2013年   294篇
  2012年   285篇
  2011年   351篇
  2010年   341篇
  2009年   369篇
  2008年   340篇
  2007年   340篇
  2006年   334篇
  2005年   267篇
  2004年   201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压敏胶及其制品中多溴联苯(PBBs)和多溴二苯醚(PBDEs)的分析方法。通过制备的阳性样品,对压敏胶样品的前处理条件进行优化,选择以乙酸乙酯为溶剂溶解样品,甲醇作为沉淀剂除去高聚物,在选择离子监测(SIM)方式下进行GC-MS分析。在优化实验条件下,检测的PBBs和PBDEs在0.1~1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不小于0.999;对常用的热熔型压敏胶、溶剂型压敏胶和乳液型压敏胶进行3水平空白加标回收实验,PBBs的回收率为86.5%~99.7%,相对标准偏差小于7%;十溴二苯醚的回收率为91.4%~95.8%,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该方法简单、灵敏,适用于压敏胶及其制品中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的分析确证。  相似文献   
112.
研究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Cs)中N3/Al2O3/N749交替组装结构的作用. 该结构使用Al2O3作为介质层吸附第二层染料, 可以有效拓宽DSCs的光响应范围, 提高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 UV-Vis 吸收光谱和单色光转换效率(IPCE)谱测试结果表明, 相对于单一染料, 使用交替组装结构的电池光响应范围变宽. 电流-电压(I-V)曲线结果表明, 该结构有效增加了DSCs 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 从单一N3 和N749 染料的4.22%和3.09%增加到了5.75%, 分别增加了36%和86%. 为了研究该结构的作用机理, 本文对其界面修饰作用及界面电子过程进行了讨论. 暗电流测试结果表明交替组装结构可以有效阻止电荷复合过程; 电化学阻抗谱(EIS)结果表明在黑暗条件下, N3/Al2O3/N749结构可以提高界面电阻, 从而抑制电荷复合过程; 本文建立了等效电路模型, 并使用该模型讨论了交替组装结构的界面电子过程; 调制强度光电流谱(IMPS)和调制强度光电压谱(IMVS)的结果表明该结构可以提高电子寿命和改善电子扩散.  相似文献   
113.
采用水热和溶剂热方法合成了4种Co(Ⅱ)配合物:[Co(btec)0.5(pz)2]n(1),[Co(btec)0.5(pz)3]n(2),[Co(phen)(Hbtc)(H3btc)(H2O)2].3H2O(3)和[Co(Imh)2(anis)2(H2O)](4)(H4btec=1,2,4,5-均苯四甲酸,pz=吡唑;H3btc=1,3,5-均苯三甲酸;phen=1,10-邻菲啰啉;Imh=咪唑;Hanis=对甲氧基苯甲酸)。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近红外(UV-Vis-NIR)漫反射光谱和表面光电压光谱(SPS)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是具有2D结构的Co(Ⅱ)配聚物,Co(Ⅱ)为四配位。配合物2~4中,Co(Ⅱ)均为六配位。配合物2为1D链状结构,分子间通过氢键进一步网联成2D。配合物3和4为分子型配合物,然后再分别由氢键进一步网联成3D和2D。SPS结果显示,4种配合物在300~600 nm范围内都呈现正的光伏响应(SPV),表明它们都具有一定的光-电转换能力。重点是采用SPS技术讨论了配合物结构、空间维度和中心离子配位环境对配合物光电性能的影响,并尝试采用半导体能带理论与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相结合来分析、指认SPS各响应带。  相似文献   
114.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个新的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Mn(C2O4)(bimb)]n.0.25nH2O(H2C2O4=草酸,bimb=1,4-双(咪唑基-1-基)丁烷)。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在晶体结构中,锰原子为六配位与来自2个不同的C2O42-配体上的4个羧基氧原子和来自2个bimb配体上的2个氮原子配位,呈现畸变的八面体几何构型。  相似文献   
115.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国内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改革的突破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台湾高校创业教育起步较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完整的课程设置方案和支持体系.开展创业教育对于应用型大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台湾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支持体系建设,为应用型大学的创业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6.
通过对哈尔滨东部地区海西期钾长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讨论兴蒙造山带的演化.研究区钾长花岗岩呈肉红色细粒,主要由钾长石、斜长石、石英和黑云母组成.岩石中siO2的质量分数为74.70%~75.70%,为酸性岩.Al2 O3的质量分数为12.07%~13.18%;Na2O+K2O的质量分数为7.78%~8.09%,K2O/Na2O为0.93%~1.60%.里特曼指数为1.85~2.06.∑REE的质量分数为96.32×10-6~172.83×10-6,δEu为0.21~0.77,为铕负异常;铝饱和指数为0.88~1.12,属于高钾钙碱性花岗岩,与造山带垮塌导致的大规模岩石圈伸展作用有关.该花岗岩LA-ICP-MS锫石U-Pb年龄为(298.54士0.86) Ma(MSWD=0.94),属于晚石炭世,形成于古亚洲洋闭合后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碰撞拼合后的伸展作用.  相似文献   
117.
针对高校学生饮用水优选的问题,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集成的综合评估法对高校学生饮用水状况进行评价;基于6种因素、4个评价对象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根据灰色关联分析法求出高校学生选择饮用水方案的顺序,为评估多层复杂系统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最后,得出高校学生应选择直饮水作为日常饮用水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118.
成功构筑了β-环糊精修饰的三维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3D-rGO/β-CD),并对该复合材料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拉曼光谱分析等一系列的表征,分析了其形貌和结构的特征。进一步将其修饰到玻碳电极(GCE)表面,构建了一种新型电化学传感器(3D-rGO/β-CD/GCE)。利用3D-rGO/β-CD/GCE电化学传感器,通过微分脉冲伏安法(DPV)对左氧氟沙星(LEV)进行了检测。其中,具有多孔结构的三维还原氧化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比表面积大、化学稳定性好等优良的性质,而修饰的β-环糊精能在其环形腔内与客体分子结合形成超分子包合物,进而可以对LEV进行有效识别。研究结果显示,在最优实验条件下,3D-rGO/β-CD/GCE对左氧氟沙星的检测具有较宽的线性范围(1~150μmol/L),且检测限可达0.33μmol/L,同时该修饰电极还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和稳定性。此外,成功将其应用于实际水样中LEV的检测,表明该传感器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9.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理念,制定了面向产出的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与传统课程教学大纲不同,本大纲的课程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推演、阐述、分析和研究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面向产出和持续改进的理念。课程教学内容既包含知识点又包含能力要求,强调课程知识点与学生能力达成的支撑关系。在课程考核部分,提出了分目标模块化的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满足了工程认证可衡量、易操作的考核要求。  相似文献   
120.
目的为婴幼儿上矢状窦穿刺输液提供应用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0具婴幼儿尸体上观测了前囟和上矢状窦的位置、深度、头皮厚度以及穿刺有关注意事项.结果前囟为正菱形,位于矢状缝前端,前、后角分别距眉间的距离为(5.8±1.8)cm、(9.0±1.4)cm,前囟处从头皮至上矢状窦上壁的厚度为(4.2±1.2)mm;上矢状窦在前囟处偏正中线右侧20例,占68%,偏距为(2.2±0.8)mm,偏中线左侧4例,占12%,偏距为(1.4±0.4)mm、位正中线者6例,占20%;上矢状窦上壁宽为(3.6±0.8)mm,深度为(3.9±0.8)mm.结论上矢状窦具有位置恒定、窦壁不易塌陷、口径大等特点,是婴幼儿穿刺输液的理想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