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化学   9篇
力学   151篇
数学   6篇
物理学   344篇
综合类   193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41.
微梁谐振器高阶振动时的挤压薄膜阻尼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微梁谐振器结构中,梁作高阶振动时挤压气体薄膜的阻尼效应.采用无量纲化法、模态分析法和摄动法对可压缩雷诺方程进行线性化,求得在空气压力和外加电载荷激励作用下梁振动的共振频率变化比和品质因子等动力特性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这些特性参数都可以用两个与梁的尺寸有关的无量纲参数表示。  相似文献   
642.
对多层结构碳纤维复合材料转子进行了高转速下的静力学分析 ,建立了多层嵌套结构碳纤维复合材料转子的强度与转子的材料密度、转速、纤维铺设角、各层径向壁厚以及各层间过盈配合量间的数学关系式。应用遗传算法进行了转子结构的优化设计 ,解决了多层结构碳纤维复合材料高速转子设计中如何寻求转子最优外形和工艺参数的难题。通过对转子各层的纤维铺设角、各层径向壁厚以及各层间过盈配合量进行优化 ,获得了转子的最佳几何外形和工艺参数 ,使转子的储能密度较优化设计前提高了 1 36 % ,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转子的储能能力。此优化设计方法为多层嵌套结构碳纤维复合材料转子的储能密度优化设计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43.
Based on the real-time synchronous measurements of the wind velocity,temperature,the PM10 concentration at 16 m and 47 m during a dust storm event,in which Reynolds number Re exceeds 6×106,this study reveals the existence of the very large scale motions(VLSMs) during the stable stage both in the stream velocity and the temperature field at the two heights,whose streamwise scales reach up to 10 times the thickness of the boundary layer.The streamwise velocity and the PM10 concentration display a similar frequency corresponding to the peaks of their energy spectra,which implies that the VLSMs of streamwise flow have a significant role in dust transportation.In contrast,the salient deviations of the PM10 concentration at 47 m from the Gaussian distribution are revealed,which means that 47 m is not in the dust transportation layer,but is a region where the dust transportation layer and the outer flow intersect each other.Analysis demonstrates that the energy spectra of the PM10 concentrations at 16 m and 47 m display the "-1" scaling law feature,which has the same frequency range(0.001-0.1 Hz) as that of the wind velocity.This provides a new paradigm for the existence of the self-similarity scaling region in turbulent flow.  相似文献   
644.
掺入Eu的钛酸钡纳米晶陶瓷材料制备与电子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Eu2O3、TiO2和BaCO3为原材料,在高温高压的极端条件下(4.0GPa,1090℃)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结构均匀的新陶瓷材料Ba1-xEuxTiO3(x=0.1-0.4),样品显示灰黑色。当x增加到0.5时,出现ABO3型钙钛矿相和Eu2Ti2O7焦绿石相共存。X射线衍射图样显示Eu离子对A位Ba离子的均匀替代。并随着Eu含量的增加,结构向高对称性转变。通过对X射线衍射数据计算,表明材料结晶在平均粒度为几十纳米的数量级。X射线电子能谱(XPS)分析说明:在高压的作用下,Eu^3 离子部分被还原,在晶体结构中以Eu^3 离子(4f^6)和亚稳态Eu^2 离子(4f^7终态构形)稳定共存。同时在样品表面存在大量的吸附氧。Ba1-xEuxTiO3材料的电中性由亚稳态Eu^2 离子和吸附氧(O^-)共同补偿。  相似文献   
645.
OLED/LCD器件中的γ校正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虹  彭俊彪  曹镛 《发光学报》2004,25(2):207-211
阐述了OLED/LCD器件中γ校正的基本原理,通过考虑人眼视觉非线性和液晶电光非线性,得到了CRT相对于OLED/LCD的灰度级亮度特性曲线。以所设计的26.4cn VGA(行反转)的TFT—LCD为例,采用源驱动器μPD16641芯片,通过γ校正电路和输入数据、灰度级和基准电压的关系,进行了实际的γ校正。得到了驱动电路中的γ校正的外部电压设定值,将设定目标值与实际驱动测定值进行了比较,从比较的结果可以看到,两者十分接近的,解决了实际的TFT液晶驱动电路中Gamma(γ)校正问题,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的,使图像的质量满足了用户的要求。  相似文献   
646.
如何降低受激布里渊散射(SBS)相位共轭腔的启动阈值以及如何提高输出光束的质量一直是人们关心的课题。报道了在YAG激光器上运行一种复合型受激布里渊散射相位共轭激光腔,该腔能够输出模式优良的光束。最大能够输出13.35mJ的单纵模,脉冲半高宽度约为15ns,输出光束的发散角为0.6mrad。实验给出了不同参量条件下的输出脉宽、能量及远场光斑分布和干涉环的情况,表明利用复合型相位共轭腔是改善光束模式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47.
水下物体激光圆偏振成象实验及与线偏振成象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念文 《光子学报》1998,27(6):568-572
采用波长532nm激光作光源,面阵CCD作探测器,利用圆偏振技术进行水下物体成象实验研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与线偏振成象技术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无论是采用圆偏振技术还是线偏振技术都可提高水下物体成象的衬比(度)和成象距离;水体较清时圆偏振成象清晰度远远大于线偏振成象清晰度;当水体较混时,圆偏振成象清晰度大大下降和线偏振成象效果相接近。  相似文献   
648.
激光束照射下轴压圆柱薄壳热屈曲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激光束照射下承受轴压作用的圆柱薄壳,实现了材料参数(弹性模量E,泊桑比μ、线膨胀系数α)随温度变化情况下热屈曲破坏有限元数值分析。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激光照射区域产生的热应力和材料软化将导致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的轴压圆柱壳发生灾难性的热屈曲破坏。  相似文献   
649.
宽角度X射线超反射镜的设计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阐述了一种新的X射线超反射镜的设计方法.该方法将Frensnel反射系数公式和单纯形调优法相结合,可以设计出满足不同要求的X射线超反射镜.依据周期多层膜确定膜层数,给出了一种确定超反射镜膜层数的方法.设计了在铜(Cu)的Kα线下,具有不同掠入射角宽度的多种钨(W)/碳(C)超反射镜.设计中考虑了多层膜结构的界面粗糙度和相互扩散对多层膜反射性能的影响,并做了模拟计算.实验结果表明:用这种方法设计X射线超反射镜优于现有的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650.
双折射光纤传输特性与偏振状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两种不同结构双折射光纤的偏光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测试了它们传输损耗与入射光偏振状态的关系及光纤不同曲率对传输导模的影响.给出了测试装置和测试原理,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