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39篇
  免费   828篇
  国内免费   536篇
化学   3304篇
晶体学   96篇
力学   256篇
综合类   13篇
数学   378篇
物理学   1507篇
综合类   1949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232篇
  2022年   421篇
  2021年   394篇
  2020年   407篇
  2019年   386篇
  2018年   355篇
  2017年   320篇
  2016年   378篇
  2015年   463篇
  2014年   544篇
  2013年   551篇
  2012年   584篇
  2011年   564篇
  2010年   360篇
  2009年   331篇
  2008年   319篇
  2007年   253篇
  2006年   170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0年   1篇
  1955年   2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81.
为分析在激光冲击波作用下AZ31B镁合金薄板背面的动态响应,采用聚偏氟乙烯贴片传感器与数字示波器对强激光诱导的冲击波进行测量,得到压电波形,结合冲击波的传播特性,对弹塑性双波的传播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激光诱导的材料动态响应是快速的;压电波形图反映出的弹性前驱波与塑性加载波传播到靶材背面的时间与理论时间相符;弹性前驱波能量小引发的波形振幅较小,紧随着的塑性加载波能量大并引起较大振幅波动,弹塑性双波卸载过程与紧接着的加载过程导致了压电信号的波动振幅提高。  相似文献   
82.
氦泡内的氦密度及其内压对含氦泡辐照材料的力学性能具有重要影响,论文采用分子模拟方法系统地研究了面心立方金属铜材料内氦泡平衡内压及其尺度效应、温度效应和引起的应力场.基于能量最小原理与应力平衡准则,提出了确定平衡内压的方法,研究发现:(1)采用能量最低原理与应力平衡准则所获得的平衡内压是自洽的;(2)存在一个临界尺度,当氦泡孔径小于该临界尺度时,平衡内压出现反常尺度效应,即当氦泡孔径小于3 nm时,平衡内压并不随孔径减小而明显增大,甚至出现减小的异常现象;(3)传统采用基于球形孔洞的理论公式估算严重高估了氦泡平衡内压,引起的误差随氦泡孔径减小而显著增大,如孔径为3 nm时,误差超过63%;(4)由于纳米孔洞多面体特性和材料的各向异性,即使在平衡内压条件下,基体铜材料内仍存在一定的应力分布,该应力体现出显著的局域特征,即随着距孔洞中心距离的增加而快速下降.此外,论文还提出采用时间平均叠加区域平均来减小热涨落对应力场的影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3.
以开挖时间、一衬时间、二衬时间划分时间区段,考虑围岩与衬砌为弹性/粘弹性介质,将围岩的“位移/应力释放不完全”、开挖等影响模拟为载荷的渐进释放,提出一个有限元-时域分段自适应算法,求解围岩衬砌耦合问题,并通过数值算例对算法进行了验证.所提方法给出了各时间区段的关联条件;可更准确描述各变量随时间的变化;同时将原时空耦合问题转化为一系列空间问题,并利用有限元方法递推求解;当步长变化时可通过自适应计算保证稳定的计算精度.此外,还建立了一个载荷渐进参数的反问题数值求解模型,并给出了相关算例.  相似文献   
84.
2D-C/SiC拉伸损伤的声发射信号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D-C/SiC复合材料进行常温拉伸试验,利用声发射(AE)仪在线监测其损伤过程.应用K-均值聚类算法对AE信号进行模式识别,结合扫描电镜观察,发现2IC/SiC复合材料拉伸过程的损伤模式包括基体开裂、界面层脱粘、层间剥离、纤维断裂以及纤维束断裂等,并得到了各种损伤模式AE信号参数的中心值.通过对不同损伤模式AE累积事件数和累积能量随时间变化的统计分析,描述了2DC/SiC复合材料拉伸损伤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85.
研究高功率激光装置光传输管道内部洁净度变化规律,分析其对内部重要光学元件光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提出污染控制措施。对光传输管道内部的气溶胶进行采样,并利用空气品质分析仪及扫描电镜对其进行分析,得到光传输管道内部洁净度变化规律和污染源;采用内部放置透射膜元件的方法,研究洁净度等级水平对透射膜的微观结构和透射率的影响,并利用1-on-1的测试方式进行透射膜元件的损伤阈值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光传输管道内部的洁净度在激光辐照后迅速上升至万级水平,透射膜元件在此环境下其透过率严重下降,下降幅度为2.5%,且表面微观形貌发生变化。光学透射薄膜表面损伤阈值随表面污染水平呈现线性下降规律,最大下降幅度约为10%。污染监测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管道内部灰尘及杂散光或者鬼光束辐照金属产生的等离子体是管道内污染的主要源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正压密封保持的技术手段确保内部光学表面洁净度水平,延长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86.
由于场景中目标与背景的温差相对较小,红外图像会存在对比度低、视觉效果差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奇异值非线性修正的红外图像对比度实时增强方法。该方法首先对红外图像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其原始奇异值,然后采用一个对数型非线性变换对图像奇异值进行优化,最后根据修正的奇异值重构出对比度增强的红外图像。利用对数型非线性变换修正图像奇异值不仅能够有效拉伸奇异值的动态范围,同时可优化奇异值的变化梯度,使图像的能量信息得到更充分地表达,改善红外图像不良的视觉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较几种对比方法在视觉效果和客观评价方面均具有更优的增强性能;同时体现出良好的实时性,为实现红外图像的实时增强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87.
针对目前行波管放大器模拟预失真技术中存在的幅度和相位特性关联性强的问题,提出一种双路矢量合成式预失真器。该预失真器由90电桥、模拟电调衰减器和反射式二极管预失真电路构成。根据理论分析和ADS软件仿真结果加工了实际电路并进行测试。实测结果表明:在工作频率29~31 GHz和额定输入功率区间内,该电路可实现与行波管特性相反的预失真性能;合理调整两支路偏置电压,可实现相位扩张改变30,而增益扩张变化量小于1 dB的性能,有效减小了模拟预失真器幅度和相位特性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88.
为解决已有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边缘计算任务调度面临的动作空间探索度固定不变、样本效率低、内存需求量大、稳定性差等问题,更好地在计算资源相对有限的边缘计算系统中进行有效的任务调度,在改进深度强化学习模型D3DQN(Dueling Double DQN)的基础上,提出了自适应边缘计算任务调度方法D3DQN-CAA.在任务卸载决策时,将任务与处理器的对应关系看作一个多维背包问题,根据当前调度任务与计算节点的状态信息,为任务选择与其匹配度最高的计算节点进行任务处理;为提高评估网络的参数更新效率,降低过估计的影响,提出一种综合性Q值计算方法;为进一步加快神经网络的收敛速度,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动作空间动态探索度调整策略;为减少系统所需的存储资源,提高样本效率,提出一种自适应轻量优先级回放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和多种基准算法相比,D3DQN-CAA方法能够有效地降低深度强化学习网络的训练步数,能充分利用边缘计算资源提升任务处理的实时性,降低系统能耗.  相似文献   
89.
An N-heterocyclic carbene(NHC)-catalyzed enantioselective Mannich reaction of the remote γ-carbon of cyclopropylcarbaldehydes is disclosed for the first time. Diastereo-and enantiomerically enriched multicyclic δ-lactam compound is afforded as the main product from 8 possible stereo-specific isomers through dynamic kinetic asymmetric transformation(DYKAT) processes. Multiple chiral functional molecules can be afforded from the lactam products through simple protocols with retentions of the optical purities.  相似文献   
90.
为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对料液有效利用率进行在线监测,把握料液有效利用率的实际情况,寻找提高料液有效利用率的方法,通过对润叶加料入口物料状态、料罐料液状态及润叶加料出口物料状态进行研究,分析出口流量、流量稳定时间、料液实际质量、加料前物料质量、含水率以及生产时间的关系,建立了润叶加料料液有效利用率的计算方法,并将该方法计算得到的有效利用率与1, 2–丙二醇作为标记物的方法进行F检验。结果表明:料液有效利用率的计算值与测量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计算结果可代表实测值。该方法可应用于料液有效利用率的在线监测,为润叶加料工序的工艺优化,设备缺陷改进,过程料液吸收情况等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