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850篇
  免费   20307篇
  国内免费   20634篇
化学   40691篇
晶体学   2202篇
力学   4576篇
综合类   2008篇
数学   8804篇
物理学   27163篇
综合类   116347篇
  2025年   517篇
  2024年   2267篇
  2023年   2662篇
  2022年   4294篇
  2021年   4621篇
  2020年   4603篇
  2019年   4056篇
  2018年   3804篇
  2017年   4815篇
  2016年   4624篇
  2015年   6802篇
  2014年   8941篇
  2013年   10746篇
  2012年   11151篇
  2011年   12300篇
  2010年   12155篇
  2009年   12712篇
  2008年   14199篇
  2007年   13476篇
  2006年   12422篇
  2005年   10501篇
  2004年   8263篇
  2003年   5667篇
  2002年   5965篇
  2001年   5736篇
  2000年   5380篇
  1999年   2551篇
  1998年   829篇
  1997年   577篇
  1996年   557篇
  1995年   503篇
  1994年   492篇
  1993年   491篇
  1992年   435篇
  1991年   324篇
  1990年   328篇
  1989年   333篇
  1988年   223篇
  1987年   215篇
  1986年   156篇
  1985年   136篇
  1984年   154篇
  1983年   103篇
  1982年   94篇
  1981年   100篇
  1980年   104篇
  1979年   92篇
  1978年   44篇
  1977年   34篇
  1976年   2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目的研究毛冬青总皂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血液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毛冬青总皂苷(高、中、低)剂量组及阳性药物对照组,运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10 min后,给药组及阳性药物组于舌下静脉给予高、中、低剂量的毛冬青总皂苷及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溶剂。缺血60 min再灌注24 h后,每组取8只大鼠断头取脑,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取血,测定血液中3种微量元素Ca、Zn、Cu的含量。结果毛冬青总皂苷组与模型组相比,毛冬青总皂苷治疗组脑梗死体积减小,病理变化较轻;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血液中Ca、Cu含量增加明显有统计学意义,Zn含量明显降低与假手术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毛冬青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Ca、Cu含量明显降低,Zn含量明显升高,而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毛冬青总皂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与毛冬青总皂苷抗氧化作用及增强氧自由基的清除有关。  相似文献   
912.
通过静电作用和相分离技术制备海藻酸钠/壳聚糖静电复合弹性支架,研究了冷冻温度和固含量对支架材料孔径的影响及组分比对材料力学性能、亲水性、降解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的影响.固含量为2%(质量分数)及冷冻温度为-24℃时,支架孔径为110~170μm,并且亲水性良好,平衡溶胀度大于1400%.改变固含量和组分比可调控材料的力学性能;循环力学测试表明,湿态支架具有良好的弹性和一定的耐疲劳性;降解速率可由组分比调控;兔脂肪干细胞(rASCs)在支架上的培养结果表明,羧基和氨基摩尔比为2∶1和1∶1时细胞以聚集体存在;羧基和氨基摩尔比为1∶2时细胞黏附于支架上,实现细胞黏附/聚集体的调控.  相似文献   
913.
以4-羟基吲哚为原料,经吲哚环4位乙酰基化、3位亲电取代、酰胺化和还原加氢等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7.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及碳谱对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并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体外抗氧化生物活性测试.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7a,7b,7c和7d对DPPH·均有很强的清除作用(清除率为85.25%~90.73%),7e,7f,7g,7h作用较差;目标化合物与Vc相比,对·OH的清除作用稍差,最高清除率25.66%(Vc的最高清除率为34.67),但各化合物整体水平相当;在清除O-2·能力上化合物7a,7d,7g,7h最大清除率(分别为19.34,35.35,27.93和31.74)均强于同等浓度的Vc(17.58).  相似文献   
914.
建立了酸水解-离子色谱法测定精四氯化钛中痕量三氯乙酰氯(CCl3COCl)的方法.四氯化钛样品与2 mol/L HCl按体积比1∶4水解平衡后,采用氢氧化物共沉淀法去除溶液中Ti4+,V5+和Fe3+等金属离子,用Ag2O沉淀法降低水解溶液中Cl-浓度,水解溶液通过H型阳离子交换柱和水系滤膜,离子色谱法测定溶液中三氯乙酸(TCAA),据TCAA与CCl3COCl摩尔量守恒计算样品中CCl3COCl含量.结果表明,共沉淀溶液pH值在9.0~10.0范围内,可将目标金属离子基本去除完全;加入Ag2O降低溶液Cl-浓度后,溶液中Cl-,NO3-和SO42-的浓度对水解溶液中TCAA的色谱法峰无影响.本方法对精四氯化钛样品中CCl3COCl的定量限为1.20 μg/g,低于俄罗斯精四氯化钛中CCl3COCl允许限值(5μg/g);方法加标回收率在84.1% ~87.3%之间,共沉淀时溶液pH值的轻微变化对回收率无明显影响,分析结果稳定可靠;方法用于5个平行样品中CCl3COCl含量测定(45.6,37.9,40.8,38.9和43.5 μg/g),相对标准偏差7.7%,方法精密度较好.方法满足精四氯化钛中CCl3COCl质量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915.
本文以上转换发光材料(UCPs)为供体,聚间苯二胺(PMPD)为受体,构建了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的传感平台,并将其用于凝血酶的检测。一定浓度的PMPD加入到标记单链DNA的UCPs体系中,对上转换发光的猝灭效率可以达到70%。当加入浓度在0.2~5.0nmol/L范围内的目标物凝血酶时,其荧光恢复程度与浓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18nmol/L。PMPD因其良好的水溶性、荧光猝灭能力及免标记的特点为基于FRET技术的生物样品检测提供了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916.
合成了新型巯基化壳聚糖,并采用一步法合成了巯基化壳聚糖包覆的水溶性CdS量子点(QDs)。结果表明制备的巯基化壳聚糖包覆CdS QDs粒径均匀,该量子点在水溶液中稳定性好并且Hg2+对其荧光具有明显的猝灭作用。在最佳测定条件下,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3.0×10-7~5.0×10-5 mol/L,检出限为5.3×10-8 mol/L,且方法抗干扰性好,日内及日间精密度在5.8%之内。该方法应用于实际水样检测,回收率在86.4%~104.6%之间。  相似文献   
917.
918.
采用固相膜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养殖用水中乐果、甲基对硫磷和马拉硫磷等3种有机磷农药的含量。水样经C18固相萃取膜萃取后,用丙酮和二氯甲烷洗脱。用SPB-608毛细管色谱柱分离,氮磷检测器检测。3种有机磷农药的质量浓度均在0.02~1.0μg·L-1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N)在0.0025~0.004μg·L-1之间。以空白样品为基体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在93.0%~111%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在0.13%~5.2%之间。  相似文献   
919.
氨基甲磺酸席夫碱-邻菲啰啉镍(Ⅱ)配合物与脱氧核糖核酸相互作用的共振散射光谱在311 nm处体系有共振光散射,据此提出了一种测定脱氧核糖核酸的新方法。优化的试验条件如下:1缓冲溶液的p H为7.5;2反应温度为37.5℃;3反应时间为25 min;4配合物的用量为1.1 m L。脱氧核糖核酸的线性范围为0.53~7.87 mg·L-1,方法的检出限为0.16 mg·L-1。方法用于人工试样的分析,回收率在99.7%~102%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9)为1.7%。  相似文献   
920.
韩晶  李婷  李冰 《结构化学》2015,(2):253-259
A new energetic complex, Ni(3,4'-Hbpt)2(Hoba)2(H2O)2(3,4'-Hbpt = 3-(3-pyridyl)-5-(4'-pyridyl)-1-H-1,2,4-triazole and H2 oba = 4,4'-oxybis(benzoic acid)), has been synthesized by hydrothermal reaction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spectroscop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es and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complex belongs to the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21/c with a = 10.2357(9), b = 24.594(2), c = 10.4225(9) A, β = 114.0110(10)°, V = 2396.7(4) A3, Dc =1.460 g/cm3, μ = 0.482 mm-1, Mr = 1053.63, F(000) = 1088, Z = 2, the final R = 0.0358 and wR =0.0973 with I 2σ(I). Both 3,4'-Hbpt and H2 oba ligands adopt monodentate modes linking one Ni(II)ion to form a 0D motif. Furthermore, the 0D motifs are linked into a 3D supramolecular architecture with hydrogen bonds. In addition,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for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the efficacy of ammonium perchlorate(AP) is explored b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complex is a good candidate for a promoter of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ammonium perchlor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