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13篇 |
免费 | 157篇 |
国内免费 | 126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68篇 |
晶体学 | 15篇 |
力学 | 12篇 |
综合类 | 7篇 |
数学 | 143篇 |
物理学 | 71篇 |
综合类 | 58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19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21篇 |
2014年 | 30篇 |
2013年 | 55篇 |
2012年 | 49篇 |
2011年 | 68篇 |
2010年 | 53篇 |
2009年 | 58篇 |
2008年 | 74篇 |
2007年 | 53篇 |
2006年 | 51篇 |
2005年 | 63篇 |
2004年 | 48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34篇 |
2000年 | 45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7篇 |
1975年 | 3篇 |
197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41.
应用原子和表面簇合物相互作用的5参数Morse势方法(简称5-MP)构造了S-Ni表面簇合物体系的解析势函数.首先对S-Ni低指数表面体系进行了研究,并获得了全部临界点性质.计算结果表明:硫原子在Ni(100)面上的稳定吸附态为四重洞位,在Ni(111)面上,硫原子吸附于三重位,硫原子在Ni(110)面上的吸附位有所变化.第一与第二周期的原子在(110)面上的稳定吸附态大都为赝式三重位和长桥位,而硫原子却吸附在Ni(110)面的四重洞位.理论分析结果和实验推测结果符合得很好.同时,还对S-Ni(311)台阶面吸附体系进行了研究.理论结果表明:S-Ni(311)表面吸附体系只存在四重吸附态和hcp三重吸附态,fcc三重吸附态在和四重吸附态的竞争中完全湮灭.对于S-Ni表面吸附体系,理论结果给出S原子的表面吸附结合能和表面簇合物的粗糙度有关.结合能从小到大的顺序为(111)<(100)<(110)<(311). 相似文献
42.
两次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动物肝脏中左旋咪唑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动物组织中残留左旋咪唑的方法。在碱性溶液中将左旋咪唑盐酸盐转化为左旋咪唑,以乙酸乙酯进行提取;分别以HCl水溶液、氢氧化钾-二氯甲烷体系进行两次液液萃取净化,依次消除提取液中的脂溶性杂质和水溶性杂质,最后进入气相色谱-质谱系统,在选择离子监测模式下,以m/z 148、176、204为定性离子,m/z 204为定量离子进行结构确证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 左旋咪唑含量在0.25~3.0 mg/L范围内方法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定量限为5 μg/kg,低于当前国际最低限量标准;在鸡肝、鸭肝、兔肝和猪肝样品中的加标回收率在76%~106%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9%。该法简便、稳定性好,无需对样品进行复杂的预处理即可实现对动物肝脏中左旋咪唑残留的快速准确测定。 相似文献
43.
在室温下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四足状、 立方体状和十二面体状Ag3PO4微晶及Ag3PO4块体, 并进行了表征. 以Ag3PO4微/纳米和块体材料热力学性质的区别为基础, 结合化学热力学理论和热动力学基本原理, 导出摩尔表面热力学关系式. 在此基础上, 采用原位微量热技术获取Ag3PO4的化学反应动力学信息和表面热力学函数, 讨论了形貌和温度对表面热力学性质变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 四足状Ag3PO4的摩尔表面焓( )、 摩尔表面Gibbs自由能( )和摩尔表面熵( )最大, 立方体状次之, 十二面体状最小; 和 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44.
对比研究了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PT/GC-MS)和液液萃取-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LLE-GC/ECD)检测饮用水中碘代三卤甲烷(I-THMs)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采用甲基叔丁基醚(MTBE)作为萃取剂直接液液萃取,LLE-GC/ECD检测更适于I-THMs的分析。在选定条件下,内标法定量,6种ITHMs在0.5~1 0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相对标准偏差(RSD,n=7)为3.9%~6.4%,方法检出限为0.05~0.11μg/L。0.5,2.0,10.0μg/L加标水平下,分别对某地表水、水厂滤后水和自来水进行I-THMs的加标回收实验,平均回收率为81.2%~108.6%,RSD为2.6%~7.7%。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适用于饮用水中新兴消毒副产物I-THMs的检测。 相似文献
45.
乙酰丙酮荧光光度法测定居室空气中微量甲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醛是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接触的一种室内空气污染物,可诱发和发生不良建筑综合症、建筑物关联症、化学物质过敏症,而甲醛是建筑综合症的明确危险因素之一。目前测定甲醛的方法很多,如变色酸法、气相色谱法、AHNT法、酚试剂法。以上方法所用试剂多,操作步骤繁琐。本工作用乙酰丙酮荧光光度法测定居室空气中微量甲醛,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46.
FAN Zhi GUO MinJie DONG Bin DIAO ChunHua JING ZuoLiang & CHEN Xin College of Sciences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 Tianjin China 《中国科学:化学》2010,(5)
The mono-modified β-cyclodextrin derivative,6-O-(4-aminobenzoyl)-β-cyclodextrin(1) ,was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We compared its self-assembling behavior with structurally related β-cyclodextrin derivative,6-O-(4-hydroxybenzoyl)-βcyclodextrin(2) ,in aqueous solution and in the solid state using NMR spectroscopy and single crystal X-ray structure analysis. The two complexes displayed different self-assembling behaviors.Complex 1 formed a head-to-tail helical columnar superstructure in which the substit... 相似文献
47.
OMS-2/堇青石整体式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二甲醚燃烧的催化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有机物为粘合剂, 采用涂覆法制备了氧化锰八面体分子筛 (OMS-2)/堇青石整体式催化剂, 采用热重-差热分析、扫描电镜、X 射线衍射、H2 程序升温还原和 O2 程序升温脱附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考察了有机粘合剂种类及其用量对二甲醚 (DME) 催化燃烧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有机粘合剂聚乙烯醇 1799 (其质量含量为 3%) 的作用下, OMS-2 以相互交织的簇体均匀分布于堇青石表面, 且粘附力较强, 制备的整体式催化剂在 DME 催化燃烧中表现出最优的催化性能, 起燃温度 T10 = 169 oC, 完全转化温度 T90 = 243 oC; 催化剂使用后再经高温焙烧其活性仍能保持稳定, 表现出较高的重复使用性. 相似文献
48.
49.
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 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聚丙烯腈(PAN)/β-环糊精(β-CD)纳米纤维. 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粉末XRD对纳米纤维进行了表征, 并检测了纺丝溶液的电导率和黏度. 结果表明, β-CD的添加量可以改善纳米纤维的形貌, 固定在纤维上的β-CD保留了空腔结构, 为其在纳米纤维中发挥超分子特性提供了可能.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PAN/β-CD纤维对亚甲基蓝(MB)溶液的吸附性能. 结果表明, 纳米纤维中的β-CD显著提高了PAN/β-CD纤维对MB的吸附能力, 使其在吸附分离、电化学传感器及药物控制释放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0.
微生物阳极燃料电池极性反转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构建出微生物阳极燃料电池系统的基础上,研究了微生物燃料电池极性反转现象. 实验表明,由活性污泥混合菌源接种的微生物阳极在电极表面形成电化学生物膜,但平行构建的微生物阳极燃料电池系统在内阻、输出电压和放电时长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 在串联微生物燃料电池组中,放电操作会导致性能较差的微生物单电池首先出现极性反转. 电极电势测量表明,较高的放电电流使微生物阳极电势迅速正移,导致电池系统出现极性反转. 在室温范围内,温度升高可使MFC承受较高的放电电流,不易发生极化. 燃料物质缺乏时,MFC易发生极性反转,但过高的电流仍能使燃料物质充分的MFC出现极性反转. MFC极性反转会对微生物阳极性能造成影响. 极性反转时间较短(<5 min),对微生物阳极影响不大,但延长极性反转时间,会导致微生物阳极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