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05篇
化学   82篇
力学   57篇
物理学   78篇
综合类   13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7篇
  1998年   4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1.
在合成了几种带不同组成比吖啶基三元共聚物的基础上,对其溶液和薄膜的吸收与荧光发光光谱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上述薄膜在含有卤素阴离子溶液中的荧光猝灭问题,发现含有不同吖啶组成比的薄膜对不同卤素离子具有不同的选择性,过多或过少吖啶含量的薄膜均对选择性的识别卤素阴离子不利,只有在某种特定组成条件下方能得到最佳、具有特征识别阴离子能力的薄膜器件.对所得结果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312.
利用Wittig反应合成了一个以萘为π-Center的对称型“D-π-D”有机绿色发光化合物1,4 双(4′-N,N-二甲基氨基苯乙烯基)萘(BDASN),并测试了其在不同环境中的光谱性质.在378nm激发波长的激发下,BDASN显示出很强的荧光发射峰,峰位在521nm(CH2Cl2).随着溶剂极性增大,最大发射波长红移且荧光强度降低,与“D-π-A”分子具有相似的分子内电荷转移(TICT)行为.在β-环糊精(β-CD)中BDASN的绿色发光带被猝灭,同时在450nm附近蓝发光带的荧光强度骤增.  相似文献   
313.
HIRFL辐照终端照射野均匀度与离子通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固体核径迹探测器聚碳酸脂膜,测定了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提供的55MeV/u40Ar和80MeV/u20Ne离子束经辐照终端束流均匀化扫描装置后照射野均匀度与离子通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40Ar和20Ne离子束,离子通量小于1×106和2×107ions/cm2时,横向照射野均匀度缓Ne离子束照射慢增加;当离子通量分别介于1×106—1×107和2×107—1×108ions/cm2时,40Ar和20野均匀度逐渐增加;离子通量达到1×107和1×108ions/cm2时,40Ar和20Ne离子束照射野均匀度分别约为58%和61%.从而说明,辐照终端束流扫描装置对束流的均匀化程度目前并不能满足辐照生物效应、辐射育种和重离子治癌等研究工作的需要,须对其性能做进一步的提高. Using 55 MeV/u 40Ar and 80 MeV/u20Ne ion beams delivered by the Heavy Ion Research Facility at Lanzhou (HIRFL),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irradiation homogeneities in irradiation fields generated by the beam scanning device located at the irradiation terminal of the HIRFL and ion fluence were measured respectively with 100 μm polycarbonate films by means of nuclear track dete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omogeneity increases when the ion fluence are lower than ........  相似文献   
314.
重离子束在诱变育种和分子改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重离子束具有与中性辐射X,γ和中子不同的特性,利用这些特性开展它在生物学领域内的应用和基础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简要阐述了这种应用的理论基础,以及多年来实践的一些工作与取得的结果. Heavy ion beams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 from X, γ rays and neutrons. It has important value in theory and practice to use the character to carry out application and fundamental researches in biological field.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application and some practice and their results are briefly described here.  相似文献   
315.
CSR二极磁铁积分磁场测量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HIRFL CSR)积分磁场测量系统以及积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对测量结果的分析表明整个系统运行可靠稳定,可用于CSR磁铁的积分测量.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dipole integral magnetic field measurement . The integral coil which has the same radius with the dipole magnets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integral magnetic field of different magnets in Cooler Storage Ring(HIRFL CSR). The article also generally introduced the software and hardware systems of the automatic measurement device. According to the repetitive experiments, a suit of better measurement got to be summarized. On the other hand, the article recommends the...  相似文献   
316.
以取代靛红、芳姜二烯酮与α-氨基苯乙酸为原料,在甲苯中回流,经1,3-偶极子3+2环加成反应合成了3个新型的基于姜黄酮骨架螺环氧化吲哚类化合物(3a~3c),收率65%~73%, dr值10/1~15/1,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HR-MS(ESI-TOF)表征,相对构型经3c的单晶结构确定。采用MTT法研究了3a~3c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人肺癌细胞(A549)和人前列腺癌(PC-3)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3b对K562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IC50为37.5 μM),接近于阳性对照药顺铂。  相似文献   
317.
为了提高昆虫性信息素对八字地老虎防治效果,以阻断八字地老虎雌雄虫成虫间交配行为作为切入点,根据氟原子取代性信息素上的氢原子能够影响天然性信息素的化学、生物学和物理性质的机制。以性信息素前体醇为原料,经酯化反应合成6个新的八字地老虎含氟性信息素类似物(2a~2c, 3a~3c),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HR-MS(ESI)表征。田间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配方SPA2,即2b/Z7-14 ∶Ac(1/10 000),剂量为1 000 μg的诱捕效果优于八字地老虎天然性信息素组分以及其他性信息素类似物。  相似文献   
318.
报道了一种手性拆分外消旋硫辛酸的方法。以外消旋硫辛酸为原料,按一般的酸碱反应,与R-(+)-α-苯乙胺成非对映异构体盐;然后引入晶种重结晶得到单一手性的盐,后经酸化、重结晶制得R-(+)-α-硫辛酸,收率80%, R/S=99/1,其结构经1H NMR和HR-MS(ESI)确证。  相似文献   
319.
以2-氯硒基-苯甲酰氯(1)为原料,在二氯甲烷溶液中与不同类型的胺(2a~2r)反应,合成了18个依布硒啉衍生物3a~3r(3i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HR-MS(ESI)表征。利用分子对接技术预测了化合物3a~3r与甲硫氨酸氨肽酶2(MetAP2)5D6E蛋白的亲和活性,并采用MTT法研究了化合物对食管癌细胞(EC109)的体外增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浓度为100 μg·mL-1时,2-(2-氯乙氧基-乙基)-1,2-苯并异硒唑-3(2H)-酮(3r)对EC109的增殖有良好的抑制活性,抑制率32%。  相似文献   
320.
通过对重庆小南海地震崩滑堆积体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和工程地质勘察等相关工作,阐述了该崩滑堆积体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机制,认为其形成过程经历了“风化剥蚀→震荡抛射→崩滑堆积→堵江成湖”4个阶段,其岩体破坏形式为高度破裂或严重高度破裂状态,其岩体破坏过程以崩塌为主,滑动为辅。研究发现,小南海地震崩滑堆积体的最终形成是受地震构造运动及应力、岩体构造、地形地貌及地震波作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该区NE向黔江逆滑(右行)断裂与NNW向仰头山逆滑(左行)断层形成的“X”型地震构造组合及轴向呈NWW向的构造压应力使小南海断块内部发生张滑(左行)破裂而导致61/4级地震发生;(2)该区呈“X”形展布的3组主要构造节理是崩滑体发育的物质基础,大、小垮岩在地震波作用下最终发生了向山体临空面(约145°~155°方向)的各自崩滑;(3)从崩滑堆积体中发现的灰岩块石证明崩滑体原始地层中曾含二叠系栖霞组和茅口组灰岩,这为恢复崩滑前山体地形提供了直接证据;(4)崩滑体中堆积岩块直径分布区域沿约150°方向自WN到ES依次递减,间接证明了地震时崩滑体抛洒方向为约150°方向,且大、小垮岩分别形成堆积区,交叉堆积部分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