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0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242篇
化学   397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59篇
综合类   23篇
数学   70篇
物理学   298篇
综合类   102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三峡茶诗是中国茶诗的一部分,体现茶与文人的一种情结,在三峡茶、茶文化传播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三峡茶诗角度分析茶与文化名人的情结现象:一是三峡茶作为文化载体,其沃土之深厚,给人以强烈的感受;二是文人善于捕捉茶中信息,以致触茶生情,以茶说事;三是茶诗多有寄托,故文人常知茶性通人性,以此抒发其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之情绪。  相似文献   
12.
穿过液膜的自发电势振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n artificial membrane consisting of pricramic acid in nitrobenzene was used as an oil phase imposed between two aqueous phases. The right one contained trimethyl-slearylammonium chloride and aicohol; and the left contained sucrose solution (or H_2O). We found that this system exhibited rhythmic oscillation of electrical potential. The amplitude of the oscillations was between 20—150 mV. The oscillations were observed even when ethyl alcohol was absent in the aqueous of trimethylslearylammonium Chloride, and the increase in amplitude of oscillation with time was found to be less in the presence of sucrose. Some of the expremental results have been explained.  相似文献   
13.
以N2与H2的混合气为反应气,和三氧化钼进行多段程序升温反应,制得一种β晶型的氮化钼。以噻吩为模型化合物的常压加氢脱硫反应表明,β-Mo2N0.78具有较强的加氢脱硫活性和强的抗硫化性能。同时考察了预还原、反应温度以及氮化末温、升温速率、反应气中N2-H2比及氮化时间等制备参数对β-Mo2N0.78加氢脱硫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β-Mo2N0.78的加氢脱硫活性在320 ℃~400 ℃随反应温度的升高增强,而还原预处理会降低催化剂的活性。氮化末温、氮化时间、反应气组成和升温速率等制备参数对催化剂的活性有明显的影响:随着氮化末温的升高,所制备的催化剂催化加氢脱硫活性降低;在氮化末温恒温较长时间,可以引起制备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下降;存在最佳的反应气组成和各段升温速率。小晶粒的β-Mo2N0.78具有强的加氢脱硫活性。  相似文献   
14.
用三丁基氯化锡与戊二羧酸二钠以2:1摩尔比反应,合成了双(三丁基锡)戊二羧酸酯,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和结构测定。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表明,化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c,晶胞参数:a=13.984(3),b=16.164(3),c=16.894(3)A,β=107.457(3)°,V=3642.9(11)A3,Z=4,C29H60O4Sn2,Dc=1.251g/cm3,μ=1.394 mm-1,R=0.0500,wR=0.0874,F(000)=1416。晶体结构中存在2种化学环境不同的三角双锥构型的锡原子,由于配体中2个羧基在不同方向的交联作用,使化合物呈现三维立体骨架结构,并且在骨架结构中存在沿a、b、c轴3个方向伸展的规则的大环直孔道。  相似文献   
15.
利用二丁基氧化锡与杂环羧酸反应,合成8个有机锡化合物二{氧合-二[杂环羧酸二丁基锡(Ⅳ)]}.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锡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二{氧合-二[2-噻吩甲酸二丁基锡(Ⅳ)]}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该化合物是以Sn2O2四面体为中心的,中心对称的二聚体结构,内、外环锡原子均为六配位的畸变八面体构型.该化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a=1.3721(10)nm,b=1.7297(13)nm,c=1.3721(10)nm,β=93.709(8)°,Z=2,V=3.249(4)nm3,Dc=1.505g/cm3,μ=1.695mm-1,F(000)=1480,R=0.0480,ωR=0.0978.  相似文献   
16.
龚波林  耿信笃 《分析化学》2003,31(8):923-927
采用一步种子溶胀聚合法制备了颗粒呈单分散的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环氧丙南树脂,对其环氧基的组成比进行了表征,并以氨基葡萄糖为配基,首次制备了纯化粗品伴刀豆球蛋白-A(Ⅲ)(Con-A,Ⅲ)的聚合物基质的高效亲合色谱柱。配基在树脂上的键合量为8.2mg/g,对纯化后的Con-A(Ⅲ)的吸附量为13.4mg/g。使用该亲合色谱介质成功地从粗品Con-A中快速纯化了Con-A,电泳分析显示为一个主要的谱带,纯度从15%提高到95%。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以2′,7′-二氯荧光素(DCF)为指示剂,荧光法间接测定痕量酚的新方法。在0.5mol/LH2SO4介质中,Br-和BrO-3反应生成Br2,Br2与2′,7′-二氯荧光素反应,使2′7′-二氯荧光素荧光猝灭,当加入酚时,酚的溴代反应使体系荧光增强。pH4.0~6.0范围内,该体系激发波长,发射波长分别为λex505nm,λem520nm。酚浓度在1.6~52n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6ng/L。本法选择性好,用于环境水样中酚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尹汉东  马春林  刘国富 《有机化学》2003,23(9):1013-1016
用三苯基氯化锡与硫代苯甲酸在三乙胺存在下反应,合成了三苯基锡硫代苯甲 酸酯,并进行了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氢谱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化合物属正 交晶系,空间群P2_12_12_1,晶胞参数:a = 0.8306(3) nm, b = 1.6906(5) nm, c = 3.1459(10)) nm, V = 4.417(2) nm~3, Z = 8, D_c = 1.465 g/cm~3, R_1 = 0.0472, wR_2 = 0.1012。该化合物的晶体是由孤立的分子所组成,四配位的锡 原子呈畸变的四面体构型,配体羧基上的氧原子和锡原子之间存在弱的配位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三乙胺的作用下,利用(S)-3-羟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S)-TicOL)和Ph2PCl缩合,得到六元N-杂环配体(S)-TIAMPP.研究了(S)-TIAMPP与Rh(I)形成的手性催化剂[Rh((S)-TIAMPP)(COD)]BF。在脱氢氨基酸的衍生物中不对称催化加氢的对映选择性和适应性,以及该催化剂对N-苯甲酰基脱氢肉桂酸甲酯加氢过程中温度、压力、反应溶剂、底物与催化剂比例(S/C)对光学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C=100,15℃,1.0MPa的甲醇溶液中,反应24h,[Rh((S)-TIAMPP)(COD)]BF。对N-苯甲酰基脱氢肉桂酸甲酯加氢的光学收率可达到96%.  相似文献   
20.
王文清   《物理化学学报》2005,21(7):774-781
利用X衍射(300, 270, 250 K)和中子衍射(300, 260, 250, 240 K)研究D-氨酸单晶在静态的和动力学的变温过程中的结构特征以及考证Salam预言的由D到L构型转变的可能性. 实验发现丙氨酸晶体的空间群P212121对称性没有改变. 实验结果否定了构型相变的可能,但是发现在~250 K有一个微小的、连续的对称性破缺发生. 晶体分子振动产生的环电流模型可以用来解释D-和L-丙氨酸单晶直流磁化率和天然旋光角相反的现象, 与之相关的中子衍射数据进一步揭示了变温过程中αC-H(2), N-H(1), N-H(4), N-H(6) 键长的不同变化. 中子衍射还显示了质子移动所导致的动力学无序,来源于分子内氨基和羧基形成的氢键和分子间αC-H和氨基形成的氢键,从而产生的晶格扭曲和NH3+的扭转. 实验结果表明Salam预言相变不是传统意义的结构相变,而是由于温度效应导致了在相变点附近分子的宇称破缺能差(PVED)增大,然后通过氨基酸分子的隧道效应扩大了宇称破缺能差的影响,这一研究为生命现象中快速的均一手性形成提供了非线性机理的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