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4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131篇
化学   202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14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35篇
物理学   141篇
综合类   51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46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In this review, we present our recent first principles studies on the sequential H2 dissociative chemisorption and H desorption on the Ptn and Pdn clusters (n=2-9, 13). Upon full saturation by H atoms, the calculated H2 dissociative chemisorption energy and H desorption energy on Pt13 and Pd13 clusters are similar to the corresponding values on smaller close-packed clusters. Indeed,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s of these subnano clusters do not vary significantly with the particle sizes or shapes. Instead, they are dependent on the surface metal atoms which can be accessed by H atoms. In addition to the coverage dependency of the H2dissociative chemisorption and H sequential desorption energies, the phase transition of both Pt13 and Pd13from the icosahedral to fcc-like structures at certain H coverage was also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142.
对收集的明代雹灾史料进行整理和分类,构建了我国明代的雹灾数据库,将雹灾的定性描述转化成定量描述。根据冰雹的大小和造成的危害进行等级划分,对发生雹灾时伴随的其它阵性天气现象进行统计分析。利用关联挖掘模型continuous association rule mining algorithm(CARMA)算法挖掘不同等级的雹灾与风、雨、雷电等阵性天气的关联性及其有关规律。结果表明:明代的雹灾与雨的关联性最大,其次是风和雷电;它们易带来大雨雹或大风雨雹等灾害。同时不同等级的雹灾发生时伴随着其他的阵性天气的置信度也存在着差异;因此当雹灾出现的时候,应同样考虑到其他如暴雨、狂风、雷电等强对流天气灾害造成的危害。获得的雹灾关联信息,可用于指导雹灾的预报与支持决策。  相似文献   
143.
针对现有神经模糊网络应用中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变精度粗糙集的神经模糊网络优化方法,并讨论了其在复杂系统建模中的应用.将变精度粗糙集理论中的β分类精度作为信息函数,选择条件属性.通过选择适当的精度,对建模数据进行离散化,组成决策表.通过对决策表进行变精度的知识约简,提取重要的属性和属性值,映射到模糊规则中,简化生成的规则,从而有效地优化了神经模糊网络结构,极大地减少了网络的训练时间,且提高了训练精度.将该方法应用于有大量样本数据的非线性时延系统建模,仿真实例验证了此种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4.
川中磨溪与龙女寺雷口坡组构造特征及油气成藏差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四川盆地中部磨溪和龙女寺地区雷口坡组构造差异性研究,表明现今龙女寺雷口坡组构造较磨溪地区复杂,变形强,切穿雷口坡组的断层发育.印支早期,龙女寺地区构造抬升剥蚀作用强于磨溪地区,大部分地区剥蚀至雷三段,显示为构造高点.之后的构造具有继承性,龙女寺高点持继存在.喜马拉雅期隆升作用对两个地区的影响形成了构造上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与该区古构造和构造位置有一定的联系,更与现今构造复杂化有关.这种构造活动对研究区油气藏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燕山期,上二叠统生成的天然气垂向运移至雷一1亚段聚集成藏,形成磨溪-龙女寺联合古气藏;喜马拉雅期构造隆升造成两地区构造分异,磨溪地区由于受力较弱,整体抬升过程中气藏未被破坏,形成现今完整的磨溪气田;隆升作用在龙女寺造成较大的构造变动,大的断层切割整个雷口坡组,并成为天然气逸散的通道,雷一段气藏被破坏.  相似文献   
145.
龙门山-米仓山地区下组合地表沥青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川西、川北龙门山-米仓山地区下组合(震旦系-志留系, 本文含泥盆系)地表沥青发育及分布的研究,发现龙门山构造带下组合沥青多集中在寒武系以及泥盆系内,而米仓山地区则多集中于震旦系.龙门山北段下组合沥青热演化程度低,属典型的氧化沥青;米仓山地区下组合(震旦系灯影组)沥青热演化程度高,属典型的热裂解沥青.表明两区下组合古油藏后期分别经历了隆升氧化降解、深埋裂解+隆升暴露两个全然不同的过程.通过对天井山泥盆系沥青、寒武系沥青脉以及米仓山灯影组古油藏的详细剖析后,认为龙门山-米仓山地区下组合(尤其是灯影组)古油藏的发育不仅具有普遍性,更具有规模大的特点.结合研究区钻井资料认为,龙门山、米仓山前缘地区下组合可能存在较好的保存条件,因此下组合(尤其是灯影组)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46.
采用针-板式反应器,研究探讨低温等离子体协同絮凝剂处理印染废水色素和COD的影响规律.试验首先探讨了低温等离子放电条件(放电电压、放电时间、放电间距)对印染废水色素和COD处理效果;其次研究在最佳的低温等离子放电条件下,加入絮凝剂对印染废水色素和COD处理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印染废水的脱色率和COD脱除率随输入电压的增大和放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放电介质及放电间距对净化效率也有重要影响,在气相中放电的脱色率优于在液相中放电,COD的脱除率随放电间距的增加而降低.最佳工艺参数为放电电压20kV、放电时间20min、放电间距为阳极在液面以上约12mm,先经过等离子体放电再加入絮凝剂的废水净化效果优于先加絮凝剂再放电的工艺过程.  相似文献   
147.
对影响假丝酵母和白地霉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因素:菌龄、破壁酶的种类和浓度、酶解时间、脱壁促进剂、渗透压稳定剂进行了研究。在综合比较原生质体制备率和再生率基础上,确定了制备原生质体的优化条件为:选用对数生长中期的菌体,用0.05%EDTA进行预处理,以0.7 mol/L NaCl为渗  相似文献   
148.
含吡唑环的双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4-硝基-5-吡唑甲酰肼为起始物,合成了一系列含硝基的5-吡唑基-1,3,4-噁二唑类、5-吡唑基-1,3,4-噻二唑类和5-吡唑基-1,3,4-三唑类的化合物.初步生测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有较好的杀菌和内吸活性.  相似文献   
149.
通过将其他元素或原子基团掺入氢化非晶碳膜网结构中的方法,可以实现对α-C:H薄膜的改性,赋予α-C:H膜新的特性,从而满足某些特殊应用的需要,用含胺基的碳氢化合物正丁胺作为碳源,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制备α-C:H膜.薄膜的红外光分析表明胺基团已掺入薄膜的网络结构中,喇曼光谱分析表明薄膜具有无序态碳、三配位碳和四配位碳原子的混合结构,但主要成份为无序态碳,将掺胺的α-C:H薄膜作为质量传  相似文献   
150.
针对地下矿山工程的特点、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本文结合金川二矿区深部工程地质研究 ,提出了分项→综合→应用的矿山工程地质综合研究方法。该方法已经应用于金川二矿区二期工程无矿柱大面积连续开采矿岩突变失稳风险预测 ,取得了重要成果 ,为二期开拓工程设计及开采顺序的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