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篇
化学   8篇
力学   2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6篇
物理学   28篇
综合类   10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为了贯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促进加氢新工艺更快地发展,1975年,我们与上钢一厂合作,探索将国产抗氢钢10MoWVNb用作热套式加氢反应器的可能性。当时,测定了套合应力,研究了热处理对套合应力的影响,热套容器的低循环疲劳强度,并进行爆破试验,见第一报[16]。但因时间所限,试件较少,工作比较粗糙,属于初步探索性质。 1976年,在过去试验基础上,我们用较多试件,继续上述研究内容;并增加了有接管的  相似文献   
42.
43.
针对凝析气田特有的泡排剂携液和持液两种情况,对比分析了泡排剂LH1和泡排剂UT11C的动态性能,从泡排剂的抗高温性能、抗高矿化度性能、抗高凝析油性能对比分析泡排剂LH1和国内常用的几种泡排剂的泡沫静态性能,提出了综合考虑泡沫的起泡性能、稳泡性能、携液量和持液率因素优选泡排剂LH1的方法。设计了泡排剂LH1的凝析气井的现场应用的施工方案并在凝析气井中进行现场施工。泡排剂LH1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4.
首钢京唐公司采用转炉铁水预处理脱磷工艺作为洁净钢生产平台,通过前期58炉冶炼实验,摸索出一套适和京唐公司生产实际的操作工艺,并在造渣制度、吹炼模式、温度控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实现了稳定、高效生产低磷钢、超低磷钢的目标.脱磷炉终点磷的质量分数平均为0.017%,碳的质量分数为3.69%,脱磷炉终点平均温度为1350℃,并有10炉钢的脱磷炉终点磷的质量分数小于0.015%,最低为0.008%,达到了生产超低磷钢的预脱磷要求.对实验中影响脱磷效果的因素,如铁水硅含量,脱磷炉终点温度、终点碳含量、终渣碱度和氧化性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表明当铁水硅的质量分数小于0.45%时,可以达到比较好的脱磷效果;脱磷炉的脱磷效果随终点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变差,但为保证脱碳炉有足够的热量,脱磷炉终点温度控制范围为1350~1380℃;脱磷炉合理的碳含量范围应该在3.3%~3.8%之间;碱度控制在1.8~2.2即可满足脱磷炉的脱磷效果;通过增加矿石加入量,保持较高枪位可以提高冶炼过程渣中(FeO)含量,提高脱磷炉的脱磷效率.  相似文献   
45.
Picosecond Pulse Laser Microstructuring of silicon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We repor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picosecond pulse laser microstructurlng (pulse duration 35 ps, wavelength 1.06μm, repetition rate 10 Hz) of silicon using the direct focusing technique. Arrays of sharp coldcal spikes located below the initial surface have been formed by cumulative picosecond pulsed laser irradiation of silicon in SF6. Irradiation of silicon surface in air, N2, or vacuum creates ripple-like patterns, but does not create the sharp conical spikes.  相似文献   
46.
A high-power Er^3 /Yb^3 -codoped double-cladding all-fibre amplifier was successfully demonstrated and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The amplifier could be operated with a maximum output power of 2.18 W and 2.11 Wat 1541nm and 1550nm wavelengths, respectively, when the maximum pump power was 6.07W. The powerconversion effciency was up to 35.6% and 34.4% at the two wavelengths, respectively. The output power and the gain were greater than 2.00 W and 20.OdB, respectively, in the wavelength range from 1539nm to 1565nmfor 20.OmW input signal power. The gain fluctuation and the noise figure around 1550nm wavelength were less than 0.3 dB and 6.0 dB,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47.
二次大战后,在资本主义银行的第三次对外扩张中,现代跨国银行最终形成了。那么,现代跨国银行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呢? (一)分支机构全球化——新的全球机构网。如果说第一代跨国银行的国外银行网具有区域集中性特点,那么现代跨国银行国外银行网的特点则是全球化。  相似文献   
48.
流体敏感性损害对页岩纳米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页岩流体敏感性损害试验和液氮吸附试验研究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在流体矿化度和pH值变化时岩石渗透率和纳米孔隙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龙马溪组页岩经流体损害后,速敏、盐敏和碱敏损害程度表现为中等偏强到强;页岩微孔和中孔分布并不均匀连续,孔径为1~30 nm,以0.3和3.8 nm分别为峰值的双峰分布;盐敏损害对岩石纳米孔的影响较小,碱敏损害使页岩孔喉直径减少13.20%,比表面积增加32.85%,同时产生大量1 nm孔隙,孔径分布由损害前的双峰状改变为三峰状分布;流体对岩石的溶蚀作用及新矿相的生成是页岩产生盲端微孔和连通微孔阻塞的原因。  相似文献   
49.
生物群体运动形成涡旋是自然界中经常出现的现象, 很多学者对其机制进行研究, 机制模型可使群体达到对称的涡旋形态. 然而自然界中大多数生物群体形成的涡旋并不是对称的. 本文引入个体空间感知各向异性的因素, 对产生群体对称涡旋的自驱动粒子模型进行研究. 我们提出模型的基本假设是: 个体对纵向距离的感知短于真实纵向距离, 而横向距离的认知没有偏差. 这造成个体之间相互作用强度各向异性. 模拟结果表明: 当这种偏差达到一定程度时, 群体最终呈现并维持在更符合实际情况的偏心涡旋状态. 这表明空间感知的各向异性可能正是造成实际生物系统中群体形成偏心涡旋而非对称涡旋的原因. 本文还对模型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 结果表明: 当群体的对齐倾向比较弱时, 较小的距离知觉偏差对群体的行为没有影响, 适中的偏差会使群体出现偏心涡旋, 过大的偏差会使群体陷入混乱; 当群体的对齐倾向较强时, 较小的距离知觉偏差不会改变群体对齐的现象, 而较大的偏差会使群体出现偏心涡旋, 过大的偏差会使群体陷入混乱.   相似文献   
50.
Photoacoustic(PA) microscopy comes with high potential for human skin imaging, since it allows noninvasively high-resolution imaging of the natural hemoglobin at depths of several millimeters. Here, we developed a PA microscopy to achieve high-resolution, high-contrast, and large field of view imaging of skin. A three-dimensional(3D) depth-coding technology was used to encode the depth information in PA images, which is very intuitive for identifying the depth of blood vessels in a two-dimensional image, and the vascular structure can be analyzed at different depths. Imaging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3D depth-coded PA microscopy should be translated from the bench to the bedsid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