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6篇
化学   104篇
物理学   4篇
综合类   1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从教材目标、教材内容和教材特点等方面,简要介绍了陕西省地方8院校联编出版的普通本科院校化学专业规划教材——《无机化学》。该教材在满足普通院校无机化学教学的需求基础上,突出应用性、先进性和有利于培养地方应用型人才需要的特点,促进了二本无机化学教学立体化教材逐步完善的进程。  相似文献   
52.
Zn(Leu)SO4·0.5H2O在丙酮-水混合溶剂中的结晶动力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胜利  房艳  陈三平  胡荣祖  史启祯 《化学学报》2002,60(12):2220-2224
确定了Zn(Leu)SO4·0.5H2O在水-丙酮中结晶生长的最佳体积比为1:5,用微 量热法测定了该结晶生长过程在298.15K时的放热量及产热速率,计算了动力学常 数,认为结晶过程符合Burton-Cabrera-Grank位错理论。同时测定了Zn(Leu)SO4· 0.5H2O 298.15K时在纯水中的溶解焓为(3.17±0.09)kJ·mol^-1,计算了Zn (Leu)^2+(aq)的标准生成焓为(-1088.26±4.28)kJ·mol^-1。  相似文献   
53.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三个镧系超分子化合物[Ln(HBIC)3]n [Ln=Sm (1), Ho (2), Yb (3); H2BIC=1H-苯并咪唑-2-羧酸], 其中化合物12呈单晶态, 化合物3则为粉末样品; 借助单晶X射线衍射(XRD)、粉末衍射、元素分析、红外(IR)光谱、热分析等手段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结构分析表明, 1-3为同构化合物, 都呈现二维的平面结构, 其中每一个镧系金属中心与来自五个HBIC-配体的三个氮原子和五个氧原子以两种新的配位模式配位形成一个轻微扭曲的双帽三棱柱几何构型, 相邻的二维(2D)平面进一步通过强的氢键作用形成了一个三维(3D)的超分子结构. 热重分析结果表明, 化合物1-3在360 ℃前均保持稳定, 呈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 基于Kissinger和Ozawa-Doyle两种方法, 通过差示扫描量热(DSC)技术研究得到了化合物1热分解的动力学参数(指前因子AK=1.286×108 s-1; 活化能EK=199.3 kJ·mol-1, EO=205.2 kJ·mol-1). 另外, 也研究了室温下化合物13的固态发光性能, 结果表明, 化合物13分别在可见光区和近红外光区呈现出相应镧系金属离子的特征发射.  相似文献   
54.
提出要把教学研究当作科学研究去搞的理念,以创建新的课程内容体系、致力于有特色的立体化教材体系建设、努力改革教学方法、开辟第二课堂和努力建设示范课程并切实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为内容,讲述了国家级精品课程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的创建和成效,阐述了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石的观点。  相似文献   
55.
在水热条件下,以辅助配体均苯四酸,合成了3个二吡啶基三唑钴(Ⅱ)配位化合物,[Co(3,3′-Hbpt)2(H2pm)(H20)2]·2H20(1),[Co(4,4′Hbpt)(pm)o.5(H20)]。3H20(2)和[Co(3,4′Hbpt)(pm)05(H20)3]′2H20(3)(其中3,3′-Hbpt为3,5-二(3.吡啶)-1氢-1,2,4-三唑,4,4′-bpt为3,5-二(4-吡啶)-1氢-1,2,4-三唑,3,4′-Hbpt为3-(3-吡啶)-5-(4′-吡啶)-1氢-1,2,4-三唑,H4pm为均苯四酸).通过元素分析、红外、热重以及单晶X射线衍射等技术手段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在化合物1中,H2pm^2-以双单齿模式桥连相邻的金属离子形成一维的链,链与链之间进而通过3,3′-Hbpt与羧酸基团构成的O-H…N氢键作用形成了一个二维层状结构;化合物2呈现出具一维通道的三维结构,其中,pm^4-以单齿和双单齿配位模式与钴离子配位形成二维网格结构,相邻的层之间再通过Hbpt连接形成三维的开放式结构;在化合物3中,钴离子与3,4′-Hbpt中的吡啶氮原子形成螺旋链,pm^4-则进一步以双单齿桥连模式将相邻的螺旋链连接成一个二维结构.借助DSC技术探究了化合物1-3对高氯酸铵的热分解效应,结果发现,添加化合物1和2之后高氯酸铵热分解速率明显加快,放热量大为增加,有望成为新型含能燃烧催化剂.  相似文献   
56.
以苏糖酸与碳酸氢钾反应制得苏糖酸钾K(C4H7O5)·H2O,通过红外光谱、热重、化学分析及元素分析等对其进行了表征。用精密自动绝热热量计测量了该化合物在78K-395K温区的摩尔热容。实验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存在明显的脱水转变,其脱水浓度、摩尔脱水焓以及摩尔脱水熵分别为:(380.524 ± 0.093) K,(19.655 ± 0.012) kJ/mol 和 (51.618 ± 0.051) J/(K·mol)。将78K-362K和382K-395K两个温区的实验热容值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了两个表示热容随温度变化的多项式方程。以RBC-II型恒容转动弹热量计测定目标化合物的恒容燃烧能为(-1749.71 ± 0.91) kJ/mol,计算得到其标准摩尔生成焓为(-1292.56 ± 1.06) kJ/mol。  相似文献   
57.
以N,N′-二(5-四唑基)胺为含能配体设计合成了一个含能配合物[Mn(BTA)(phen)2·5H2O](1)(BTA=N,N′-二(5-四唑基)胺,phen=1,10-phenanthroline),利用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以及热重分析等手段对标题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配合物1对固体推进剂主要组分HMX热分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配合物1可以降低HMX的分解峰温.晶体学数据: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1.0752(6)nm,b=2.6913(14)nm,c=1.0965(6)nm,β=107.953°,V=3.019(3)nm^3,Z=4,S=1.010,最终残差因子[I〉2σ(I)]R1=0.0420,wR2=0.1084,对于全部数据R1=0.0608,wR2=0.1207.  相似文献   
58.
目的合成、表征4种稀土与二乙氨基荒酸二乙铵(D-DDC)配合物并计算其标准摩尔生成焓。方法精密转动弹量热法。结果标题化合物的恒容燃烧热△cU分别为(-19 490.07±8.23),(- 19 391.14±10.72),(-19 208.32±8.99)和(-18 439.79±7.77)kJ/mol;计算了它们的标准摩尔燃烧焓△cHmθ和标准摩尔生成焓△fHmθ,分别为(-19 517.96±8.23),(-19 419.03±10.72),(- 19 236.21±8.99),(-18 467.68±7.77)kJ/mol和(-628.91±8.88),(-742.97±11.71),(- 918.15±9.59),(-1 690.32±8.50)kJ/mol;估算出未研究的同类配合物Et2NH2[Ce(S2CNEt2)4] 和Et2NH2[Pm(S2CNEt2)4]的△cHmθ和△fHmθ分别为-19 495,-18 930 kJ/mol和-673,-1 262 kJ/ mol。结论以配合物的△cHmθ和△fHmθ对轻稀土原子序数作图,得到一条曲线而非单向变化的直线, 说明配合物中RE3 与配体间的化学键有一定程度的共价性。  相似文献   
59.
在无水乙醇中, 合成了组成为RE(C5H8NS2)3(C12H8N2) (RE=La, Pr, Nd, Sm~Lu) 的固态配合物. IR光谱表明配合物中稀土离子(RE3 )与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 (APDC)中的硫原子和1, 10-邻菲咯琳(o-phen) 中的氮原子均双齿配位; UV光谱显示配合物中o-phen与稀土离子之间的能量传递是主要过程, 配合物的最大吸收与o-phen相比有微小的红移; FS光谱表明配合物Sm(C5H8NS2)3(C12H8N2)和Eu(C5H8NS2)3(C12H8N2)具有很强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60.
在无水乙醇中,用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APDTC)和1,10-邻菲咯啉(o-phen·H2O)与TmCl3·3.65H2O作用,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三元固态配合物,确定它的组成为Tm[(C5H8NS2)3(C12H8N2)]。用RD496-Ⅲ微量热计测定了298.15K下水合氯化铥及两个配体在无水乙醇中的溶解焓,两个配体醇溶液的混合焓及不同温度下标题化合物液相生成反应的焓变。在实验和计算基础上,得到了液相生成反应的热力学参数(活化焓、活化熵和活化自由能),速率常数和动力学参数(表现活化能、频率因子和反应级数)。通过合理的热化学循环,求得了298.15K时标题化合物的固相生成反应焓变;推导了用该热量计测定固态物质比热容的计算式,并测定了题目配合物298.15K的比热容。用RBC-Ⅱ精密转动弹热量计测定了题目配合物的恒容燃烧热,计算了它们的标准摩尔燃烧焓和标准摩尔生成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