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化学   17篇
力学   10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7篇
物理学   14篇
综合类   9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教育已经成为我国众多家长及教育学家关注的重点话题。面对急需改革的社会需求,我国高校中的汉语言文学课程必须要进行改变,进而顺应时代的发展与新的机遇。在改革的过程中,教学需要以大众教育为主,旨在培育复合型人才,必能单一地以培育精英教育为主。并且在改革的过程中,教师也必须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及时地进行教学理念的改变,从而解决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而对自身的教学策略进行创新,配合国家发布的教育改革方针政策,推进我国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效率,实现汉语言文学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3.
采用催化加氢的方式将CO2转化为甲醇,既可以减少CO2排放,又制备了化学品,该反应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氧化铟(In2O3)作为CO2加氢制甲醇催化剂,由于其较高的CO2活化能力和甲醇选择性,被科研工作者广泛研究.其中,将具有良好解离H2能力的过渡金属元素引入In2O3(M/In2O3)是有效提高催化剂性能的策略之一,然而,M/In2O3体系催化CO2加氢反应机理及活性位点仍不清楚.本文引入Co制备了In-Co二元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应用于CO2加氢制甲醇,结果表明,相较于In2O3,In-Co催化剂性能有很大提升,其中In1-Co4催化剂上甲醇时空产率(9.7 mmol·gcat-1 h-1)是In2O3(2.2 mmol·gcat-1 h-1)的近5倍(反应条件:P=4.0 MPa,T=300℃,GHSV=24000 cm3 STP gcat-1 h-1,H2/CO2=3).值得注意的是,尽管Co是金属元素的主体,In-Co催化剂中Co催化CO2甲烷化的活性受到明显抑制.本文还通过多种技术系统研究了催化剂结构与反应选择性转变间的关系.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对催化剂结构以及表面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H2还原气氛诱导下,In-Co催化剂表面发生重构,形成以CoO为核,以In2O3为壳的核壳结构,其在高压反应后仍能保持稳定;更重要的是,该核壳结构可以显著增强In-Co催化剂吸附及活化CO2的能力.CO2加氢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Co催化剂上H2分压对CO2加氢为零级反应,而H2分压在In-Co上的反应级数为正数;In-Co催化剂上,CO2分压的反应级数接近于零,表明CO2及其衍生物在In-Co的表面吸附饱和,但在纯Co上,则不会发生这种饱和吸附.通过原位DRIFTS研究了催化反应路径和关键中间物种的吸附及反应行为,发现CO2加氢在纯Co和In-Co上的催化机理均遵循甲酸盐路径.在该催化路径中,CO2首先加氢为甲酸盐(*HCOO)物种,随后加氢为甲氧基(*CH3O).*CH3O在Co催化剂上进一步加氢生成CH4,而*CH3O在In-Co催化剂上则会脱附生成CH3OH.根据表征结果,本文认为,在还原性气氛下,In-Co发生了重构并生成表面富In2O3的核壳状结构,显著提高了催化剂对CO2和含碳物种的吸附能力.Co和In-Co催化剂对CO2加氢反应选择性的差异归因于催化剂对CO2和对*HCOO等含碳中间物种的吸附稳定性不同.CO2及其衍生的含碳中间物种在In-Co催化剂上的吸附能力比在Co催化剂上强,形成了较合适的催化剂表面C/H比,从而使*CH3O能够脱附为CH3OH,而不是进一步加氢为CH4.综上,本文研究为高活性In-Co催化剂体系在CO2加氢反应中的催化机理及行为提供了解释,为金属-氧化铟(M-In2O3)催化剂体系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4.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淡豆豉配方颗粒中3种异黄酮(大豆苷元、黄豆黄素、染料木素)的含量。选择Eclipse Plus C18 RRHD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流动相为乙腈-0.1%乙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量为0.3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60 nm。大豆苷元、黄豆黄素、染料木素的质量浓度分别在18.41~184.14、0.48~4.82、30.65~306.46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样品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80%、2.20%、1.71%(n=6),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6.49%、100.93%、98.53%。该方法快速,准确、可靠,可为淡豆豉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5.
采用一种快速高效的光诱导法合成了纳米银三角片,系统地考察了光照时间、柠檬酸钠用量、OH-用量和合成方法对银纳米三角片的合成产率、尖端形貌及其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光诱导法合成纳米银三角片的最优条件为光照时间3.5 h,反应物物质的量之比n_(AgNO_3)∶n_(Na_3C_6H_5O_7)∶n_(NaBH_4)=1∶10∶0.8,OH-浓度0.125 mmol·L~(-1),合成出粒径70~80 nm的纳米银三角片,透射电镜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的表征结果表明:光诱导法相对于直接化学还原法制得的纳米银三角片具有较好的微观形态、产率及稳定性。抗菌测试结果表明三角片形态的纳米银比球型颗粒形态的纳米银具有更优异的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106.
提出一种干涉型光纤传感器小相位检测的多值抽样方法,消除了干涉型光纤传感器输出信号的衰落,使检测相移可达到10~(-5)rad,接近散粒噪声极限。  相似文献   
107.
本文是结合交通部“水运工程抗震设计规定”的编写工作而进行的一部分研究成果。它以多年来国内外和我院以静力条件研究板桩岸壁的成果为基础,结合“7.28”唐山地震后对天津新港地区板桩岸壁的震害调查,同时参考日本等国外板桩岸壁的现场震害和振动模型试验的研究成果,根据振动状态下单锚板桩墙的动力特性和变形特点,用半经验半理论的静力法,对单锚柔性板桩墙的地震土压力及其计算方法进行探讨。用本文推导的动力增量曲线法与日本港湾技术研究所的振动模型试验和天津新河船厂板桩码头的抗震验算基本相近,比西德日本等国外规范经验性方法考虑因素全面,更能反映柔性板桩墙的动力特性。最后并分别根据单锚板桩墙不同的变形特点、施工方法和土质好坏,建议了不同的计算方法,可供板桩岸壁以进行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108.
不同反应器条件下纸浆蔗渣的酶法水解反应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蒸煮时间为5.5h、温度155-160℃、P=0.6MPa、pH4.5的纸浆蔗渣为底物,采用Yakult Onozuka R-10的纤维素酶,在50℃、pH5.0的条件下,考察了釜式和固定床反应器对蔗渣法水解的影响,测定了在不同底物浓度、不同搅拌强度和不同循环流速下还原糖的得率。结果表明,对釜式反应器来说,底物浓度高则转化率低,搅拌强度加大对纤维素水解有利;对固定床反应器而言,循环流速增加,可提高蔗渣的酶解还原糖得率。从工业化的过程来说 ,采用固定床反应器蔗渣酶解反应釜式反应器有利。  相似文献   
109.
利用微波技术研究香槟方的提取工艺条件.以提取时间、微波功率、液料比为工艺参数,通过单因素实验,获得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微波功率1 000 W、液料比1∶10 g·m L-1、提取时间40 min.与传统水提取法相比,微波处理可使香槟方中有效成分提取率提高1.75倍.采用微波技术提取香槟方的工艺,稳定性好、提取时间短、提取效率高.此外,通过SEM对细胞破壁情况分析,了解其微波提取机理.  相似文献   
110.
本试验结合生产,对引进澳美种公羊的扩大利用问题做了试验研究。初步证实在绵羊繁殖季节,给予种公羊优厚的饲养管理条件,一日施行4—5次的高频率采精,并持续一周对种公羊的体况、性欲、精液品质不会产生不良影响,高频率采精虽暂时降低了一次采精量和精子密度,但随着采精次数的增加,总的采精量和总精子数相应提高。试验筛选的常温精液稀释配方,能适用于精液的高倍稀释,在气温(8—25℃)变化的条件下,精液不需做降温包装即可短途运输保存。一日取精一次,分两次输精,总情期受胎率达85.98%,供试三只澳美种公羊,两个情期共采精300余次,日输精二次,实配母羊达3026只。若全面推行情期内一次输精技术,对引进澳美种公羊的利用效率还能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