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8篇
  免费   227篇
  国内免费   149篇
化学   270篇
晶体学   18篇
力学   76篇
综合类   23篇
数学   109篇
物理学   575篇
综合类   1503篇
  2025年   14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189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6篇
  1955年   7篇
  1952年   1篇
  1940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选相示波伏安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相示波伏安法毕树平,都思丹,高鸿(南京大学化学系,210008)关键词示波计时电位法,选相示波伏安法,切口示波计时电位法是利用dE/dt~E曲线上切口的高度或深度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1],但由于dE/dt曲线主要反映充电电流的变化,从而使该方法的检...  相似文献   
12.
烯胺酮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有机合成砌块,具有易获得、储存方便、反应多样性等优点.更重要的是,烯胺酮是许多杂环化合物的重要前体.最近,通过C—H活化对烯胺酮进行过渡金属催化或无过渡金属的α-官能团化反应已成为构建官能化烯胺酮或杂环化合物的一种更为原子和步骤经济的策略,并引起了许多有机化学家的关注.根据成键类型,该综述分为五个部分:C—C键的形成、C—O键的形成、C—N键的形成和C—X键的形成以及C—S/C—Se键的形成.主要对烯胺酮α位官能团化反应进行了综述,从反应机理、反应体系、底物范围等角度系统地综述了烯胺酮α位官能团化反应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蔡文生  邵学广 《化学通报》1996,(12):37-40,8
本文采用简单、快速的方法在微机上实现光照与明暗处理的分子实体模型,并给出了明暗层次丰富的分子柱状模型、球柱模型和CPK模型的显示实例。  相似文献   
14.
GDX树脂富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测定酚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GDX-502树脂富集的酚类化合物,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和检测,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相似文献   
15.
人血清与头发中铜,锌,铁,钙,镁,锰含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平行测定了54例(男31例,女23例)成人血清和头发中铜,锌,铁,钙,镁和锰的含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血清与头发中6种元素的不相关两类样品比较,血清测定方法简便,误差小,但在检测人体内元素含量水平时,头发的测量结果比血清更灵敏。  相似文献   
16.
用马来酸二丁酯(DBM)为接枝单体,过氧化二枯基(DCPO)为引发剂,对低密度聚乙烯(LDPE)进行了熔融接枝功能化。样品的红外光谱表明接枝反应确已发生。通过对样品中酯基的皂化水解测定产物的接枝率,对产物进行萃取,用凝胶量间接表征产物的交联程度;用溶液的特性粘度从侧面显示样品的支化或降解情况。实验结果表明,产物的接枝率和凝胶量可以通过选择反应条件(温度、时间及反应混合物的组成)来控制;过量的DCPO是引起交联产生凝胶的主要原因;向体系中添加DMF可阻止交联反应的发生,但产物的接枝率也有所下降,以自由基机理对上述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同时测定塑料食品包装材料中8种苯并三唑类紫外吸收剂(UV-P、UV-234、UV-320、UV-326、UV-327、UV-328、UV-329和UV-360)的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样品经5 m L乙酸乙酯+二氯甲烷(V/V=4:1)在20℃超声提取10 min后,以甲醇、乙腈和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经Eclipse XDB-C_(18)柱分离,在340 nm处检测。UV-P和UV-360以及其他6种紫外线吸收剂分别在0.02~10,0.2~10和0.1~10 mg/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8种紫外吸收剂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9;仪器的检出限(S/N=3)为0.0074~0.1250mg/L。3种不同添加水平下的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3.7%~114.3%,相对标准偏差均不高于5.0%(n=6)。  相似文献   
18.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具有清洁、高效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汽车动力电源.然而,由于其阴极氧还原反应(ORR)速率缓慢,需要使用大量的Pt基催化剂,导致燃料电池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制约了PEMFC的商业化发展.将Pt与过渡金属Fe, Co, Ni等形成合金,对表面Pt原子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进行调变,可以有效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实现Pt用量和燃料电池成本的降低.但是目前合金催化剂多采用溶剂热、浸渍-高温退火等制备方法,使用有毒有害试剂和难清洗的表面活性剂,且过程复杂、能耗高,不利于大规模化生产.此外,合金中过渡金属占比高,在燃料电池工况下,大量过渡金属溶解,加速了膜的降解,导致实际PEMFC性能的降低.对此,我们探索了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制备高活性、高稳定性的碳载Pt-Co催化剂.在没有添加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采用硼氢化钠辅助乙二醇还原法合成了具有超小尺寸和均匀分布的Pt-Co纳米颗粒,后续酸刻蚀处理去除不稳定的Co原子,重组双金属纳米颗粒的表面结构形成富Pt壳层,进一步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X射线粉末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高角环形暗场-扫描透射-元素分布及光电子能谱等物理表征证实了微量Co改性的碳载超细铂合金纳米颗粒的组成和结构.进一步对催化剂进行旋转圆盘电极和单电池测试,结果表明, Pt_(36)Co/C具有明显高于商业化Pt/C的有效电化学活性面积和电池性能.此外,加速衰减测试和衰减前后的电镜图片表明, Pt_(36)Co/C催化剂的稳定性相较于Pt/C亦有所增强.分析Pt-Co/C催化性能提高的原因,主要归于以下三点:(1)催化剂纳米颗粒在载体上分布均匀,且具有超小的粒径尺寸,提供了大量的三相反应界面位点;(2)双金属配体和电子效应的协同作用,降低了氧化物质在催化表面的吸附能力,加速了ORR的电催化动力学;(3)酸蚀刻导致的不稳定Co的溶解及催化剂表面结构的重排,形成了富Pt壳层结构,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这种简单有效的合金制备方法可以在电催化领域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以对称二氨基硫脲为原料,与冰醋酸反应生成5-甲基-4-氨基-1,2,4-三唑-3-硫酮(1);在弱酸性条件下,1与取代水杨醛反应生成席夫碱中间体5-甲基-4-(N-取代邻羟苯基)亚胺基-1,2,4-三唑-3-硫酮(2a~2c);最后在碱性条件下分别与N-取代苯基-2-氯乙酰胺发生烷基化反应生成15种未见报道的目标化合物3-(N-取代苯基-2-乙酰胺基)硫基-4-(N-取代邻羟苯基)亚胺基-5-甲基-1,2,4-三唑(3a~3o),其结构经IR,1H NMR,13C NMR确证.初步生物测试表明,质量分数为0.01%时,3a~3o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均达90%以上,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达80%以上,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