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化学   1篇
力学   7篇
综合类   5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涂层对氧化铝/耐热钢液间湿润角的影响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探索金属液 /陶瓷间湿润角检测方法的基础上 ,分别检测了Ni涂层氧化铝、TiN涂层氧化铝与耐热钢液间的湿润角 .结果表明 :Ni涂层氧化铝与耐热钢液间的湿润角是 4 6° ,TiN涂层氧化铝与耐热钢液间的湿润角是 58° .进一步的铸渗实验表明 :耐热钢液在包Ni氧化铝颗粒间的铸渗深度可达 8 0mm ,在包TiN氧化铝颗粒间的铸渗深度为 7 4mm ,无涂层的同粒度氧化铝不能实现铸渗 .通过涂层技术 ,可获得氧化铝颗粒分布均匀的复合材料 .  相似文献   
32.
WC颗粒增强钢基表层复合材料中增强相和组织的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复合剂技术”制备了WC颗粒增强钢基表层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颗粒尺寸对WC颗粒在复合材料组织中的存在形态及复合材料组织变化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WC颗粒溶解于高温钢液,微区内W、C元素的含量显著提高,存在合金元素的相互扩散和迁移;当加入的WC颗粒直径小于100μm时,WC颗粒不再以原有的形态发挥硬质相的作用,而是形成新相(W,Fe)7C3型碳化物来发挥硬质相的作用,最终在铸钢基体的表面形成高碳高钨的白口铸铁组织.  相似文献   
33.
通过对二体磨损和三体磨损的概念的讨论以及二体磨损和三体磨损关系的分析,提出了二体磨损是三体磨损的特例,三体磨损更具有普遍性这一观点.这对在二体磨料磨损的模型基础上建立三体磨料磨损的模型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4.
针对湿法磷酸工况 ,设计了不锈钢基体的化学成分 ;在Al2 O3颗粒表面 ,通过化学气相沉积Ni涂层 ,解决了颗粒与基体的润湿性问题 ;采用负压铸渗工艺制备了氧化铝 不锈钢基表面复合材料 ,并研究了该复合材料在此工况下的静态耐蚀性能 ,发现其耐蚀性能超过了高铬钢 .  相似文献   
35.
含铬碳化物的氧化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电解法从Fe-C-Cr合金中萃取出M3C,M7C3和M23C63种类型碳化物,在950℃大气气氛中分别经0.5h,1h及2h氧化,测定了其剩余含碳量,观察了表面形貌,用X射线衍射进行物相分析,结果表明:(1)三种类型碳化物在950℃高温氧化气氛下均未发生晶型转变,只是由铁铬复合碳物氧化成为铁铬复合氧化物;(2)M7C3型碳化物的氧化稳定性最佳,M23C6型次之,M3C型最差。  相似文献   
36.
水轮机过流部件材料的冲蚀磨损腐蚀及其交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含沙水域水电站水轮机过流部件的4种典型材料(55钢、20SiMn、1Cr18Ni9Ti和0Cr13Ni5Mo)在冲蚀磨损过程中的电化学腐蚀及冲蚀磨损性能研究,区分出纯磨损、纯腐蚀、磨损对腐蚀的促进分量及腐蚀对磨损的促进分量在材料失效过程中各自所占的比例,考查了试验材料的冲蚀磨损特性以及磨损与腐蚀间的交互作用,分析了失效机制,结果表明:材料的冲蚀磨损质量损失率随冲蚀速度和浆料含沙量的增加而增大;冲蚀角在0°~45°范围内变化时,冲蚀磨损质量损失率随冲蚀角增大而增大,当冲蚀角超过45°后,质量损失率随冲蚀角增大而减小;在多泥沙冲蚀磨损条件下,材料纯磨损的质量损失占总质量损失的62%~92%,是材料破坏的主要方式,腐蚀是次要的;磨损对腐蚀的促进作用随冲蚀强度的增大而加强,其对材料流失的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37.
通过等体积浸渍方法制备了添加CeO2助剂的用于C2H4/C2H6吸附分离的CuCl/活性炭(AC)吸附剂,使用氮气吸附-脱附曲线、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分散X射线光谱(EDX)等分析方法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吸附剂表面Cu(II)在氮气气氛焙烧过程中被部分还原成Cu(I).重点研究了Ce元素的添加对于吸附剂的C2H4/C2H6吸附分离性能的影响,等温吸附曲线结果表明添加了CeO2的吸附剂通过降低乙烷的吸附容量从而显著提高了吸附分离性能. XRD及XPS结果表明,和未添加助剂样品相比,其表面晶体团簇较小,分散性更好, Cu(II)还原程度更高.添加CeO2的吸附剂样品5Ce50Cu(CeO2和CuCl2的质量分数(w)分别为5%和50%)获得了最好的吸附分离效果,相对于未添加CeO2的样品50Cu,其在660 kPa下的吸附选择性由4.2提升到8.7.  相似文献   
38.
将试样装夹在自制的预设一定冲蚀角度的转盘上进行锌液冲蚀试验,实现流动锌液对试样冲蚀表面0°、30°、60°和90°冲蚀角下的冲刷腐蚀。结果表明:在圆盘转速为70r/min,冲蚀时间为24h的条件下,Fe-2.5B合金(质量分数,%)的冲蚀率随冲蚀角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并在高角度下呈现急剧降低的趋势;而316L不锈钢的冲蚀率在冲蚀角为30°时最大,冲蚀角为90°时最小,表现出典型韧性材料的冲蚀率特性。Fe-2.5B合金在流动锌液中的冲蚀率仅为316L不锈钢的33%~38%,其优异耐锌液冲蚀性能依赖于Fe-B合金中网状Fe2B相对流动锌液的阻挡效应。同时,一定韧性相基体的存在对Fe2B在冲蚀过程中起到支撑作用,进而表现出该合金中两相结构在锌液冲蚀中的"腐蚀协同效应"。此外,冲蚀角度的增加造成锌液流速在试样表面的切向冲刷分量弱化而法向冲击分量强化,这使得冲刷对最外层疏松ζ-FeZn13相的移除作用减弱。强的传质过程随冲蚀角度的增加不断弱化,从而使网络状组织结构的Fe-B合金在锌液中的冲蚀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9.
采用热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法研究了 Si O2 凝胶薄膜热处理过程中的热失重和结构变化 ,确定了薄膜在室温~ 673 K温度区间的分级热处理工艺和玻璃化温度。在熔模铸造壳型内表面基体玻璃涂层上制备了两类无裂纹 Si O2 薄膜涂层。析晶实验结果表明 ,第一类薄膜涂层在高温下为方石英 ,第二类薄膜涂层经 1 773 K保温 1 5min处理后为稳定玻璃态。将深过冷 Cu70 Ni30 合金熔体浇入两种涂层壳型中分别获得了 90 K和 1 98K的过冷度 ,表明涂层结构对合金熔体过冷遗传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40.
碳化钨颗粒增强钢基复合材料的冲蚀磨损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直径为188~250 μm的石英砂为磨料,在自制颗粒冲蚀磨损试验机上对WC颗粒增强ZG45钢基表层复合材料的气-固两相冲蚀磨损性能进行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磨损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在相同冲蚀角条件下,增强相WC颗粒的直径越大,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越差,复合材料在冲蚀角为45°时的冲蚀磨损率最大;而ZG45钢在冲蚀角为15°~30°范围内的冲蚀磨损率达到最大值,此后随着冲蚀角增加而减小;复合材料抗冲蚀磨损性能在较小冲蚀角(15°左右)下优于ZG45钢,在较大冲蚀角(≥30°)时劣于ZG45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