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力学   5篇
数学   1篇
综合类   40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基于模糊感知器的路面性能预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模糊感知器人工神经元网络尝试建立一个智能型路面性能预测模型,对神经网络原理和模型结构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给出了详细的算法,并以平整度历年调查资料为数据基础,对该模型进行了实例分析,证明了模型的理论与实际运用的可行性。该方法利用神经网络与模糊方法各自的优点,针对不同性能指标,建立对应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来对今后的指标值进行预测,较好地解决了路面性能预测中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32.
33.
通过室内环道试验,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基层、底基层材料的疲劳衰减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底基层为半刚性路面的临界荷位与半刚性材料的应变疲劳规律取决于其应变状态,通过实测应变与理论应变的对比分析,认为各层应变值与用抗压回模量的计算应变值较吻合,建议在弯沉和弯拉应力(应变)验算时统一采用抗压回弹模量。  相似文献   
34.
采用在粗集料和水泥砂浆之间引入橡胶沥青界面相的方法,开发出了一种新型有机无机复合半刚性路面材料——乳化橡胶沥青水泥混凝土(ERACC).通过近干根试件的压缩、弯拉、干缩、温缩、磨耗及疲劳试验,较全面地评价了该材料使用性能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ERACC是比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更具应用前景的半刚性路面面层新材料  相似文献   
35.
复合空间曲线任意点3-D大地坐标的一种通用算法冯晓,李方,邓学钧(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南京210018)近10年来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机助测设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有条件、也有必要研究设计对象任意点的三维空间位置,它对于复杂空间线形的CAD以及实地验检设计成...  相似文献   
36.
互通式立交平面线形整参数求解计算方法王福建,邓学钧,李方(东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系,南京210018)立交平面线形是由直线段、圆曲线段和回旋曲线这三种线形单元组合而成,由圆曲线半径R、回旋线参数A以及各线形单元的长度L这三种线形参数来定义和描述.习惯上...  相似文献   
37.
本文根据弹性理论和粘弹性理论之间的对应法则,推导了粘弹性地基上板在静荷载作用下的挠度计算公式。为使路面计算荷载模型较好地反映实际情况,本文在上述基础上又推导了粘弹性地基上板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挠度计算公式。该公式为今后刚性路面设计由动荷载代替静荷载、粘弹性地基代替弹性地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8.
提出了桩间“加筋与遮帘”作用的计算方法.单桩的桩土作用关系采用荷载传递曲线,根据弹性理论Mindlin方程求解群桩间相互作用.依据弹性叠加原理,建立了杆系结构有限单元法与荷载传递迭代法相耦合的群桩沉降计算混合法.在编制的群桩沉降分析计算程序GPSAl中,采用本文提出的计算方法成功地计算了群桩间的“加筋与遮帘”作用.同时,在计算桩间影响系数时,考虑了桩周介质压缩层厚度有限的边界条件.本文的计算方法,可作为群桩沉降分析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39.
加筋路堤圆弧滑动稳定性验算公式的改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加筋承受拉力后,主要通过2个途径来改善土体的力学性能:(a)减少本该由土体承受的剪力;(b)通过增加剪切面上的正应力提高局部土体的抗剪强度。本文用准粘聚力概念(Pseudo cohesion concept),推导了土工合成材料加筋路堤的圆弧滑动稳定性验算改进公式,并指出,当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层的填土为砂性土时,宜采用改进公式计算结构稳定系数。  相似文献   
40.
匀速运动的线源荷载激励下无限长梁动力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基于线性叠加原理,本文首先证明了广义Duhamel积分,把运动线源荷载作用下梁的动力问题转化为求解位置固定的线源荷载作用下梁的动力响应即线源脉冲响应函数。然后,利用Laplace变换和Fourier变换求解梁的动力方程,获得了线源脉冲响应函数,继而得到了运动线源荷载下梁的动力解答。对动力响应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其最大值总是发生在线源的中心并随荷载运动而运。动最后,定义了运动动力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