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化学   38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2篇
综合类   2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影响大豆蛋白质提取率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了与大豆蛋白质提取的传统方法不相同的工艺条件,将离子强度及酸度作为主要控制因素,得到了在离子强度为0.6的NaCl溶液中、提取温度为45℃、pH值为6.4时豆粕中蛋白质的萃取率为最好;当pH为4.9时,大豆蛋白质的凝聚沉降率为最好的结论。从而提高了大豆蛋白的提取率及产品的纯度.  相似文献   
52.
利用基体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研究了商品化的生物素和异硫氰荧光素(FITC)标记和胰岛素的组成。其后利用基体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在位监控了生物素标记胰岛素的反应。结果发现:(1)商品化的标记胰岛素是一个多种标记比共存的混合物,而且两种商品化的标记胰岛素均包括了未标记的胰岛素;(2)标记物与蛋白质的摩尔比是决定标记物组成的重要因素,过高浓度标记物的使用有可能导致一些异常组份的生成。  相似文献   
53.
毛细管电泳分离莽草酸及其对映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毛细管电泳分离莽草酸及其对映体.试验了缓冲溶液的种类、浓度、pH值、分离电压、进样时间、添加剂对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以30 mmol·L-1三(羟甲基)氨基甲烷-30 mmol·L-1 H3BO3(pH 8.6)为缓冲体系,在波长214 nm,分离电压为15 kV,进样时间为10 s的条件下,实现了对莽草酸及其对映体的分离.  相似文献   
54.
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电导法同时分离、测定了复方维生素B片中的主要成分VB1,VB12,VB6和VC的含量。研究了运行缓冲溶液的酸度和浓度、电泳电压、进样时间等因素对电泳的影响。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40mmol/L Tris-4mmol/L H3BO3(pH8.0)的缓冲溶液中加入0.30mmol/L CTAB(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分离电压为15kV,上述4组分在5min内得到良好的分离。维生素B1,B12,B6和VC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5~1.0mg/mL;15~1.5mg/mL;1.0~0.40mg/mL和6.6~0.80mg/mL;检测限分别为0.80μg/mL,4.0μg/mL,0.50μg/mL,2.9μg/mL;5次测定峰高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2%,1.6%,3.9%,2.8%。5次测定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4%,l00%,97%。  相似文献   
55.
以氧氟沙星、扑尔敏、特布它林和普萘洛尔为手性药物,分别采用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羟丙基-β-环糊精结合羧甲基-β-环糊精(HP--βCD/CM--βCD)作手性拆分试剂,考察环糊精浓度和pH对手性选择性的影响。结果发现环糊精提供手性相互作用,而pH强烈地影响这种相互作用。以HP--βCD/CM-β-CD组成的双环糊精系统能更好地优化手性选择性,而通过调节pH可以获得需要的分离选择性、迁移次序。  相似文献   
56.
单扫描示波极谱法同时检测哌拉西林钠和氯霉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哌拉西林钠和氯霉素的单扫描示波极谱法。在0.66 mol/L KCl(pH 7.20)底液中,氯霉素和哌拉西林钠在汞电极上均有一灵敏的导数还原峰,哌拉西林钠和氯霉素的峰电位分别为-1.230 V和-0.638 V,检出限分别为4.5×10-8和8.2×10-9mol/L,峰电流与浓度分别在9.0×10-6~7.0×10-8mol/L和4.0×10-6~4.0×10-8mol/L范围有良好线性关系,r均大于0.998。将该法应用于氯霉素滴眼液和注射用的哌拉西林钠中氯霉素及哌拉西林钠的测定。用单扫描示波极谱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哌拉西林钠和氯霉素的电化学行为,实验表明该体系为一具有吸附性的不可逆过程。  相似文献   
57.
采用毛细管电泳免疫分析法研究癌胚抗原和抗体相互作用.探讨了缓冲体系、癌胚抗原和抗体的配比、进样时间,进样电压等因素对分离检测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离电压为14 kV,进样时间为10 s, 在pH值为5.92的Tris-乙酸缓冲体系(TAE)中, 癌胚抗原及其复合物得到较满意的分离.  相似文献   
58.
毛细管电泳安培法测定田基黄中的芦丁与槲皮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分离检测田基黄中生物活性成分芦丁和槲皮素的方法。考察了检测电极电位、缓冲液浓度、pH、运行电压和进样时间对分离的影响。以40 cm长,50μm内径的石英毛细管作为分离通道,运行缓冲液为25 mmol/L硼砂(pH 9.2)溶液,分离电压12 kV,0.3 mm直径的铂圆盘电极为检测电极,检测电位1.00 V(vs.Ag/AgCl),芦丁和槲皮素在10 min内得到良好分离。在上述实验条件下,芦丁和槲皮素分别在8.2×10-6~5.2×10-4mol/L与6.8×10-6~7.2×10-4mol/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9.0×10-7mol/L(S/N=3)和4.7×10-7mol/L(S/N=3)。方法已应用于田基黄药材提取物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59.
苦荬菜茎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蒸馏水、70%乙酸乙脂溶液和70%乙醇溶液三种方法从苦荬菜茎提取黄酮类化合物,比较其提取物的提取率认为,70%乙酸乙脂溶液提取法是比较好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60.
建立了叶下珠药材中黄酮的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以硼砂和十二烷基磺酸钠(pH9.0)为背景电解质溶液,运行电压15kV,紫外检测波长245nm,流体静压力进样15s(高度12cm),对不同产地叶下珠药材进样检测。按电泳峰共有率fi≥70%为依据,确定10个不同产地叶下珠药材中黄酮的毛细管电泳指纹峰为8个,各产地叶下珠的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与标准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较好。在制备供试液后不同时间进样测定,各指纹峰的相对迁移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相对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在3.0%~7.8%之间,结果表明样品在48h内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