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93篇 |
免费 | 132篇 |
国内免费 | 238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360篇 |
晶体学 | 11篇 |
力学 | 48篇 |
综合类 | 33篇 |
数学 | 81篇 |
物理学 | 292篇 |
综合类 | 153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30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30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31篇 |
2018年 | 42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32篇 |
2014年 | 74篇 |
2013年 | 45篇 |
2012年 | 66篇 |
2011年 | 91篇 |
2010年 | 118篇 |
2009年 | 127篇 |
2008年 | 100篇 |
2007年 | 125篇 |
2006年 | 83篇 |
2005年 | 94篇 |
2004年 | 104篇 |
2003年 | 91篇 |
2002年 | 81篇 |
2001年 | 86篇 |
2000年 | 77篇 |
1999年 | 85篇 |
1998年 | 58篇 |
1997年 | 56篇 |
1996年 | 51篇 |
1995年 | 68篇 |
1994年 | 77篇 |
1993年 | 41篇 |
1992年 | 44篇 |
1991年 | 41篇 |
1990年 | 30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27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16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6篇 |
1962年 | 5篇 |
1959年 | 5篇 |
1957年 | 5篇 |
1956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182Hf的半衰期为(8.90±0.09)Ma, 是一个接近灭绝的放射性核素. 超新星爆炸是自然界中已知的惟一能产生182Hf的途径. 因此182Hf是研究近1亿年来在地球附近可能发生的超新星事件的理想核素. 另外, 182Hf是核工程中特别感兴趣的一个长寿命放射性核素. 精确测量超痕量的182Hf对反应堆的设计和核天体物理学以及其他研究领域都是非常重要的. 用加速器质谱有可能实现对超低含量182Hf的测量. 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HI-13加速器质谱装置上对182Hf的测量方法以及样品的化学去钨方法进行了研究, 分别得到了空白样品以及系列标准样品的182Hf和183W的能量-飞行时间双维谱. 182W对182Hf计数的贡献是通过测量183W的计数归一扣除的. 目前本工作对182Hf的测量灵敏度为4.15±10-11 (182Hf/180Hf比值). 相似文献
13.
受限于探针针尖结构尺寸,用原子力显微镜进行微纳测量时会产生图像边缘失真.提出了一种基于迁移学习的原子力显微镜成像恢复方法,通过迁移学习训练源模型和靶模型实现一维栅格成像恢复.该方法采用数学形态法中的腐蚀算法生成栅格点云数据,通过U-Net网络源模型从点云中提取针尖卷积效应的特征向量,将权重参数迁移至U-Net网络靶模型,靶模型在自适应正则化方法下进行监督学习.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恢复一维栅格的原子力显微镜测量图像,提高横向分辨力,可用于纳米栅格的线宽检测上. 相似文献
14.
15.
16.
国内外对发光二极管单片式、混合式矩阵显示装置正在进行活跃的研究。成为这种二极管显示装置的基本技术有:制备高效率p-n结;在单一晶体基板上制作多个发光元件的集成化技术;把多个发光二极管组装起来的电气联结技术以及最佳的取光结构等。 近年来,由于GaAsP、GaP发光二极管的效率显著提高;集成化技术、组装技术的进展以及结构上的巧妙设计;用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部分地取代阴极射线管显示的可能性日趋增大起来。 本文研究了发光二极管平面显示装置的电视图像显示及文字、数字——符号显示的特性;并论述了作者最近试制的GaP绿色发光二极管平面显示装置的结构、特性及在电视显示、符号显示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大籽蒿、野艾、椒蒿的营养器官进行了组织形态学的观察.分析了药用植物的解剖学特征与药用成份的贮藏、运输和分泌的关系.并总结出这三种植物的茎与叶的显微结构特征可做为鉴别不同种和药材真伪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最近年來人們對於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功能團反應,開始注意並發生極大的興趣。高分子化合物在物理或化學因素影响下能够起化涫變化,這是很早就被研究的了。例如,在熱的影响下,不同的高分子達到不同高度的溫度時就能發生裂解,也就是主鏈開始断開。有些形成複雜 相似文献
19.
机械合金化合金相形成机制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械合金化是制备难熔金属的非晶合金,不互溶金属的过饱和固溶体和纳米多晶的新方法,简单综述了机械合金化过程中合金相形成的机制。除了亚稳平衡下的层扩散机制外,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多晶型约束以及自助放热反应也会控制相的形成和产生。 相似文献
20.
本介绍了用熔融法制备Bi2.2Sr1.8Ca1.05Cu2.15-xNaxO8+y(x=0,0.4~0.8)样品,发现诸样品零电阻温度都在90K左右,其中x=0.7,Tc0达到92.5K。在81K较高温区,该类样品仍然表现出良好的超导电性,其临界电流密度还达到10^3A/cm^2量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