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化学   19篇
物理学   5篇
综合类   3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分别用MgSO4、CaO、K2CO3对含饱和水的乙酸乙酯、乙醚、正丁醇进行干燥实验,比较了干燥剂用量的大小、现象的变化和干燥的效率。  相似文献   
22.
文章在高氯酸介质中研究了正-戊基己基亚砜(n-PHSO)对Hg(II)的萃取行为,用斜率法确定萃合物的组成是Hg(ClO4)2·(n-PHSO)2,求得了平衡常数。考察了酸度和稀释剂对n-PHSO萃取Hg(II)的影响,并比较了正-戊基己基亚砜(n-PHSO)、正-丁基辛基亚砜(n-BOSO)、正-己基环己烷亚砜(n-HCHSO)、正-丁基戊基亚砜(n-BPSO)、二苯亚砜(BPSO)等几种不对称亚砜对Hg(II)萃取能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23.
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20(S)-原人参三醇(PPT)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PPT对BSA荧光的猝灭类型为静态猝灭。在温度为298,308,318 K时的结合常数分别是0.926 3×103,0.618 2×103,0.414 4×103 L·mol-1,结合位点均接近于1。PPT与BSA结合过程中主要的驱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与PPT结合后,BSA分子中色氨酸残基部位的结构变得更加紧密。依据Fster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理论得出PPT与BSA的结合距离r为2.62 nm,能量转移效率E为0.32。  相似文献   
24.
生物细胞内pH的测定对于细胞内代谢、游离离子及离子通道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而且一些酶的活性也与细胞内pH密切相关。猴的肾细胞cos-7细胞常用于外源基因的转染表达,研究这一细胞株细胞内的pH,可为基因转染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采用^31P核磁共振对cos-7细胞胞内的pH进行了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25.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在培养师范生的教育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实验在使学生规范地掌握化学研究所必要的操作技能的同时,也成为师范生综合素质培养与提高的有力手段,实验对培养师范生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26.
针对PC控制系统设计过程中的关键性技术问题,提出并实施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通过对梯形图的分析比较,绘出了逻辑表达式的变换方法。进而使用模块化和计算机编译技术,实现了电气图向梯形图逻辑表达式的自动转换、以及梯形图的自动绘制和PC指令的自动编程  相似文献   
27.
多胺修饰β-环糊精对铝-铁试剂荧光体系的增敏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焱  刘育 《分析化学》2002,30(3):276-279
研究了β-环糊精(1)、单-[6-乙二胺-6-脱氧]-β-环糊精(2)、单-[6-(二乙烯三胺)-6-脱氧]-β-环糊精(3)和单-[6-(三乙烯四胺)-6-脱氧]-β-环糊精(4)对铝-铁试剂荧光体系的增敏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加入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后体系的荧光强度均增强,增敏率为4>3>2>1,其中4给出最大的荧光增敏率。研究了pH值在3.0-7.5之间酸度对主体化合物增敏能力的影响,发现体系的pH值对β-环糊精的增敏率影响较小,而随着体系酸性的增强,多胺修饰β-环糊精的增敏作用显著增强。探讨了修饰环糊精引入边臂的长度和主-客体间的尺寸适合等因素对铝-铁试剂体系荧光增敏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29.
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萜类化合物与环糊精的包合物的研究成为超分子化学的研究热点.综述了具有较高生物活性的萜类化合物(如青蒿素、紫杉醇、丹参酮、穿心莲内酯、印楝素和齐墩果酸等)与环糊精的包合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0.
从大戟属植物飞扬草(Euphorbia hirta)地上部分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一个木脂素苷,经IR,NMR和HRESIMS等波谱技术鉴定为化合物tibeticoside A(1).该化合物为首次从大戟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