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7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130篇
化学   174篇
晶体学   5篇
力学   49篇
综合类   19篇
数学   83篇
物理学   303篇
综合类   97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3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弥补标准检测方法的不足,建立了石墨消解-ICP-MS法同时检测铜精矿中Pb、Cd、As 和Hg等4种有害元素。确定了样品前处理和仪器分析条件。用铜精矿标准样品和参考样品分别进行7次重复实验,Pb、Cd和As的检测结果均在标准值范围内,Hg的检测结果与参考值基本一致。7次重复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符合GB/T 27417-2017《合格评定 化学分析方法确认和验证指南》要求。选择5种不同物相铜精矿作为待测样品,通过与标准方法比对,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绝对差符合标准方法的再现性要求,说明本方法适用于不同种类的铜精矿。本方法操作简单,可同时测定多种有害元素,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62.
胡强  王华  向飞菲  郑荞佶  马新国  霍瑜  谢奉妤  徐成刚  赁敦敏  胡吉松 《催化学报》2021,42(6):980-993,中插17-中插23
理论容量大且过电位低的层状氢氧化物(LDHs)是极有前景的超级电容电池和析氧反应的电极材料;然而,体相LDHs的低电导率和活性位点不足增加了电极的内阻,降低了电极容量和产氧效率.本文采用两步法制备了聚苯胺包覆的MoO42?插层的镍钴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复合电极(M-LDH@PANI).随着LDH中MoO42?含量的增加,针状的LDH微球逐渐演化为具有较高比表面积的片状M-LDH微球,这为整个电极提供了更多的电化学位点.此外,非晶态的聚苯胺包覆提高了复合电极的电导率.在引入适量MoO42?插层离子时,M-LDH@PANI表现出显著强化的储能和催化性能.所获得的M-LDH@PANI-0.5在析氧反应中表现出优越的电催化活性(10 mA cm?2时的过电位为266 mV),作为超级电容电池电极则具有864.8 C g?1的高容量.采用M-LDH@PANI-0.5作为正极及以活性炭作为负极组装的超级电容电池在功率密度为8,300.0 W kg?1时能量密度为44.6 Wh kg?1,且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10000次循环后保留83.9%的初始容量).本文为LDH基材料的阴离子插层改性增强材料性能的机理提供了一个非传统的解释.在上述研究基础上,采用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和比表面积测试(BET)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深入表征.XRD结果表明,MoO42?插层的LDH材料的层间晶面(003)的峰随着MoO42?含量的增加而逐渐消失,这是由于晶面间距越大越容易受到晶粒细化的影响,间距大的晶格更容易受到破坏,导致晶格的展宽和弱化,从而间接证明MoO42?的成功插层.SEM、HRTEM和BET测试结果表明,MoO42?的含量对材料的形貌和比表面积具有重大影响.利用XPS对样品的价态进行了研究,发现随着MoO42?含量的增加,Co和Ni的价态没有明显变化.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电极的储能和催化性能随MoO42?含量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利用理论计算分析了MoO42?在LDH中的插层行为,发现少量的MoO42?有利于扩大LDH的层间间距,而过量的MoO42?则会与LDH的H原子结合,从而与电解液中的OH?竞争,导致复合电极的电化学性能下降.此外,MoO42?插层的片状微球能有效调节材料的去质子化能,大大加速电极表面的氧化还原反应.因此,MoO42?插层能够显著强化LDH基材料的超级电容电池电极和OER催化剂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63.
采用曲拉通X-100(Triton X-100)/正己醇/正庚烷/RuCl_3·3H_2O水溶液构成微乳液,以水合肼为还原剂,制备了纳米Ru颗粒,再破乳将其负载于NaY分子筛得到M-Ru/NaY催化剂.通过XRD、BET、XPS、SEM、TEM及DSC分析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表明,M-Ru/NaY催化剂具有金属钌平均粒径小,分布均匀,高度分散等优点.以对苯二酚加氢制1,4-环己二醇为探针反应,对微乳法和传统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进行了比较,深入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氢气压力对对苯二酚加氢活性的影响及最佳反应时间的确定.实验结果表明,M-Ru/NaY催化剂在反应温度150℃,氢气压力4.0 MPa,m(M-Ru/NaY)∶m(对苯二酚)=0.2∶1,溶剂为异丙醇,此条件下反应30 min,对苯二酚转化率为100%,1,4-环己二醇的选择性高达92.6%.还考察了M-Ru/NaY催化剂的稳定性.最后,探讨了对苯二酚加氢反应路径.  相似文献   
64.
研究了水润滑下炭纤维、石墨及聚四氟乙烯填充聚醚醚酮复合材料与不锈钢对摩时的摩擦磨损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了磨损表面和磨屑形貌,利用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分析了磨损表面的元素组成.结果表明:炭纤维含量对摩擦副的摩擦系数影响不大,磨损率随着炭纤维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随着载荷增大,摩擦系数先降低而后升高,当载荷较小时,填充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的磨损率随载荷增大而缓慢增加,当载荷超过一定值后,磨损率急剧增加;填充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在较低载荷下主要呈现疲劳磨损特征,在较高载荷下主要呈现微切削特征.  相似文献   
65.
将诗歌谚应用于生物课教学中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科学,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66.
图书编目审校人员需要的专业技能与心理素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图书馆文献编目审校,仅仅达到日常工作基本要求远远不够,还需要在实践中长期历练,在学习中积累提升,通过努力不断提高个人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增强心理素质,以适应网络环境下编目工作现代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67.
美洲黑杨南方种源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美洲黑杨15个南方地理种源进行了种源—子代测定。5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源对树高、胸径和树干通直度的总变异分别占64%、21%。同一种源的不同林分对树高、胸径和通直度总变异无显著影响。树高、胸径和通直度随着种源经度由东向西而增大,但随着种源纬度由北向南,只有树高生长相应增大。各性状的狭义遗传力较低,由于非加性方差很小,广义遗传力仅略大于狭义遗传力。通过种源—子代测定而建立的插穗生产区,树高和胸径的遗传增益比实生种子园高6~7%;树于通直度的遗传增益比实生种子园高2%。树高与胸径之间的遗传相关高达0.9以上,而树干通直度与树高或胸径的相关性很小(0.01~0.31)。  相似文献   
68.
MIMO中智能天线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智能天线赋形技术引入MIMO系统。根据赋形技术和MIMO的分集复用技术的特点,分析比较了这2种策略的适宜运用条件。通过仿真对不同环境条件下MIMO系统中采用分集复用技术和智能天线赋形技术的系统容量进行比较,指出了为达到最优系统性能,不同环境下应采用的不同天线。  相似文献   
69.
膛内燃烧与力学环境物理仿真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研制了发射装药膛内燃烧与力学物理环境仿真装置及其测试系统。用“探棒”测试获得了径向不同位置火药气体压力,解决了药室内同截面不同径向压力测试问题,用光纤测试获得了火焰膛内的传播过程,用弹底压力传感器获得了弹底药床被点燃前药床所处力学环境。多次试验再现并测试获得了膛内燃烧与力学环境。为发射药床膛内燃烧与力学环境和发射装药发射安全性定量研究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70.
 采用环肽(valinomycin)(缬氨霉素)作为气相色谱手性固定相,对几种手性化合物进行手性拆分研究.考察了柱子极性的影响,根据该环肽结构上的特点,对手性拆分机理进行了推测,建立了用环肽作毛细管固定相对手性化合物拆分的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