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9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04篇
化学   122篇
晶体学   11篇
力学   16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45篇
物理学   62篇
综合类   59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1篇
  1940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1.
为了降低波束域多重信号分类(multiple signal classification,MUSIC)算法估计接收信号到达时问(time of arrival,TOA)的计算复杂度,提高算法的抗噪性能,提出一种基于TK算子(Teager-Kaiser operator)的改进算法.利用TK算子对数据瞬时变化敏感的特性,...  相似文献   
812.
以三聚氰胺和碳酸氢铵混合物为原料,采用简便热解法制备g-C3N4纳米管。热解过程中碳酸氢铵分解释放出大量的NH3,能够诱导纳米管的形成。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IR)、N2吸附-脱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以及紫外可见光谱(UV)等分析测试方法对该光催化剂的微观形貌结构和催化性能进行了表征。以罗丹明光催化降解为模型反应研究了g-C3N4纳米管的光催化活性。g-C3N4纳米管的表面积明显增大,且能够有效地促进光生电子转移,在可见光下具有较强的光催化性能,降解率在60和120 min时分别能达到95%和99.4%,且循环重复利用5次后降解率不低于92%。  相似文献   
813.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和普及,轻薄便捷、电子性能优异的柔性压力传感器作为可穿戴电子设备的核心器件,拥有了越来越广阔的市场。柔性压力传感器具有灵活柔韧、可折叠、传感性能优异等优点,因而在电子皮肤、运动检测、医疗监测和人机界面等方面已引起广泛的关注。构筑微纳结构是提高压力传感器灵敏度和传感性能的关键。基于此,本文首先总结了高灵敏度压力传感器的传感机制(压阻式、电容式、压电式和摩擦电式)和关键性能参数(灵敏度、压力检测范围、检测限、响应/恢复时间、循环稳定性和线性度等),然后归纳了利用基材构建表面微纳结构(微凸结构、荆棘结构和褶皱结构)和利用导电材料构建微纳结构(微球结构、海胆状结构、蜂窝状结构)的柔性压力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及其优缺点,总结了基于微纳结构的高灵敏度柔性压力传感器在脉搏监测、电子皮肤、运动检测和人机界面等方面的应用现状。最后,从今后应用的角度出发,概述了高灵敏度柔性压力传感器即将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14.
杨虹  张占月  丁文哲  陈峰 《中国光学》2016,9(4):452-462
为提高双星光学观测体系的定位精度,构建了新型双星光学定位系统。通过对卫星、光电观测平台的建模,构建了地惯系下平台与目标间的观测矢量模型。利用几何定位算法,推导出了地惯系下的目标定位模型与定位误差模型,并利用蒙特卡罗法获得了定位误差分布。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小波理论进行误差的优化重构,以提高双星光学观测体系的定位精度。利用测量数据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引入小波理论对目标定位误差进行降噪重构后,可以使目标定位精度提高30%,为工程上减小目标定位误差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15.
范馨月 《经济数学》2019,36(1):79-83
对某精神疾病的专科医院患者数量及费用进行分析,采用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模型对精神疾病患者的看病费用进行拟合及预测,并比较该预测模型与BP神经网络的预测效果.将贵州省某精神类疾病的专科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HIS系统中的病人处方数据作为训练集,建立BP模型、RBF神经网络模型.分别对2017年1月1日-2017年1月16日病人用以精神类疾病看病费用情况进行预测.RBF神经网络模型均能够较好地拟合和预测精神类疾病患者看病费用,可以为医院管理者了解本院精神病患者看病费用的变化趋势提供依据,为制定精神病患者疾病负担的相关政策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16.
以NREL Phase VI叶片的1/8缩比模型为研究对象,在叶片叶尖区域设计由前缘到叶尖端面的3个环形通气孔,改变叶尖流场分布.采用CFD的方法,通过转速变化分析叶尖表面的压力分布情况及其叶尖涡的发展过程,进而研究叶尖开孔对风力机叶尖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转速低于900 r/min时,叶尖开孔对叶片气动性能影响不大;而转速高于900 r/min时,叶尖开孔可降低涡核强度,加速叶尖涡耗散,提高叶片气动效率.从环形通气孔中喷射的气流对来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够减小尾流区内的轴向速度.在加速叶尖涡的耗散和降低叶尖涡的强度方面,风力机叶尖处开孔在转速超过900 r/min以上时被视为一种比较有效的设计.  相似文献   
817.
为了降低无线通信的中断概率,改善无线网络的通信性能,针对含有多个用户节点与中继节点的全双工无线网络,在考虑聚集干扰与节点自干扰的前提下,分析了网络的中断性能并设计了相应的中继决策方案.首先,基于Nakagami-m衰落信道条件和放大转发中继策略对网络进行中断概率分析,并求解出相应的闭合表达式.然后,基于最大带权匹配的思想,根据用户节点对中继节点的渴求度提出一种最小化系统中断概率的最大渴求度匹配算法(Maxi-mum Craving Matching,MCM)来实现中继决策.最后,通过蒙特-卡罗仿真模拟了不同系统参数条件下系统中断概率变化情况,并验证了MCM算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提升节点发射功率能降低系统中断概率,但其改善效果在达到某一特定值后趋于饱和状态,此后继续增加功率对中断性能不再有改善作用.饱和状态下,与现有部分中继选择算法相比,采用MCM算法的系统中断概率会降低约4%~7%.  相似文献   
818.
本文中, 我们主要刻画了Toeplitz算子$T=M_{z^k}+M^*_{z^l}$的约化子空间, 其中 $k_i, l_i$ ($i=1,2$) 均是正整数, $k=(k_1,k_2), l=(l_1,l_2)$ 且 $k\neq l$, $M_{z^k}$, $M_{z^l}$ 是双圆盘加权Hardy空间$\mathcal{H}_\omega^2(\mathbb{D}^2)$上的乘法算子. 对权系数 $\omega$ 适当限制, 我们证明了由 $z^m$ 生成的 $T$ 的约化子空间均是极小的. 特别地, Bergman 空间和加权 Dirichlet 空间 $\mathcal{D}_\delta(\mathbb{D}^2)(\delta>0)$ 均是满足该限制条件的加权Hardy空间. 作为应用, 我们刻画了 $\mathcal{D}_\delta(\mathbb{D}^2)(\delta>0)$ 上 Toeplitz 算子 $T_{z^k+\bar{z}^l}$ 的约化子空间, 该结论是对双圆盘Bergman 空间上相关结论的推广.  相似文献   
819.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 研究了氮化硼纳米管六元环中心吸附5d过渡金属原子后体系的几何结构, 电子结构和磁性性质. 研究发现, 吸附原子向一个氮原子或硼原子偏移; 吸附体系在费米能级附近出现明显的杂质能级; 各个体系的总磁矩随原子序数出现规律性变化, 局域磁矩主要分布在吸附原子上.  相似文献   
820.
进水模式是影响植被浅沟雨水水文调控效能的主要因素之一。设计植被浅沟人工模拟试验装置,探讨不同进水模式下植被浅沟对径流量及径流峰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 m~3/h恒定进水条件下,源头集中进水、沿途多点进水和沿途漫流进水3种进水模式下植被浅沟的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别达到7.06%、8.33%和9.51%,径流峰值削减率分别为2.67%、5.83%和6.44%,峰现时间较传统管道排水分别延后9.6 min、10.3 min和12.2 min。以上表明采用沿途漫流进水的植被浅沟对雨水各水文参数的调控效能均优于其它进水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